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激发高炉矿渣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杰 金典 +1 位作者 郭兴璋 李西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0mg/kg)的污染土,并与PC固化进行对比。通过浸出毒性、固定效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处理效果,借助pH、还原效率、化学形态、矿物成分和微观图像分析揭示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GGBFS固化污染土的Cr浸出浓度明显低于PC固化土,GGBFS掺量20%,养护龄期28 d时总Cr和Cr(Ⅵ)浸出浓度分别降至2.12,1.09 mg/L,满足填埋场进场浓度限值要求,且GGBFS固化污染土的强度明显高于PC固化土;还原效率分析表明,GGBFS中的S^(2-)可以有效地将Cr(Ⅵ)还原成Cr(Ⅲ),还原效率可达96.0%,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Cr(Ⅵ)对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使用GGBFS固化/稳定化该含量的Cr(Ⅵ)污染土时不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微观分析表明,与PC相比,GGBFS固化后更多不稳定态的Cr转化成稳定形态,Cr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同时生成了更多水化凝胶,土颗粒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封固效果和更高强度。该研究为GGBFS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浸出浓度 还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固化/稳定化处理锰渣的研究
2
作者 孙豪言 杨合 +2 位作者 李勇 雷红霞 刘文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8-1755,共8页
锰渣是电解锰行业产生的废渣,大量堆存浪费资源,并因其含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以腐殖酸为固化剂,解决了以往处理NH_(4)^(+)-N时过度依赖碱性固化剂的局限性,并有效避免了由此产生的氨气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腐殖酸投... 锰渣是电解锰行业产生的废渣,大量堆存浪费资源,并因其含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以腐殖酸为固化剂,解决了以往处理NH_(4)^(+)-N时过度依赖碱性固化剂的局限性,并有效避免了由此产生的氨气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腐殖酸投加量、固化时间以及腐殖酸与生石灰的协同作用对锰渣中Mn^(2+)和NH_(4)^(+)-N固化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腐殖酸投加质量分数为3.0%,含水率为40.0%,固化时间为10 d时,浸出液中Mn^(2+)和N H+4-N的浓度分别为4.00和0.42 mg/L,符合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中的限值5和10 mg/L,固定化率分别为65.46%和97.05%;采用5.0%生石灰与3.0%腐殖酸协同试验结果发现,其他试验条件不变,对Mn^(2+)的固定化率提高到99.90%,对N H+4-N的固定化率不变,说明腐殖酸具有协同固化能力。机理研究发现,腐殖酸根与Mn^(2+)和N H+4-N发生络合吸附和氨化反应,生成Mn^(2+)-腐殖酸较稳定的络合物以及腐殖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腐殖酸 固化/稳定化 可溶性锰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复合物固化/稳定化铅污染沙土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俊芳 张天然 +1 位作者 刘霖 宋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287-12295,共9页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固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探究不同比例下地聚物-水泥的强度表现及毒性浸出表现,对性能突出组进行微观试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80%的矿渣地聚物协同水泥相比水泥基及其他分组拥有更好的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的表现,污染程度③下抗压强度及毒性浸出结果显著优于其他分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试验显示80%矿渣地聚物内部结构完整且连结密实,水泥固化体内部变化剧烈,水化反应受到重金属抑制,整体结构松散,存在密度低且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强度及浸出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常睿卿 杨俊杰 +1 位作者 武亚磊 鲁瑞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0-2594,共15页
通过CGF(由电石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组成的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不同土质种类(由不同黏粒、粉粒、砂粒配比调配)、不同复合重金属(Cu、Ni、Pb、Zn)含量的污染土,借助宏微观试验研究固化/稳定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重金属浸出特... 通过CGF(由电石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组成的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不同土质种类(由不同黏粒、粉粒、砂粒配比调配)、不同复合重金属(Cu、Ni、Pb、Zn)含量的污染土,借助宏微观试验研究固化/稳定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重金属浸出特性以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强度和重金属浸出浓度主要由养护龄期、重金属含量和土质种类共同决定;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强度逐渐增加,但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强度变化规律不同,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重金属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其浸出浓度变化规律亦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该“临界含量”由养护龄期和土质种类控制,固化/稳定化Clay污染土在7,28,90d的“临界含量”分别为200,300,600mg/kg,28d时固化/稳定化Clay、CSSM511、CSSM111污染土“临界含量”分别为300,200,200mg/kg,固化/稳定化CSSM011污染土不存在“临界含量”.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作用机理包括固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沉淀、包裹、吸附、离子交换等稳定化作用和土中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稳定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化 复合重金属 无侧限抗压强度 浸出浓度 临界含量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处理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鹏 唐朝生 +3 位作者 孙凯强 陈志国 徐士康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60,共12页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碳的S/S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着重从污泥的种类、固化剂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以下主要认识:污泥按来源可分为河湖污泥、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3大类,由于不同来源污泥成分差别很大,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污泥的S/S处理,常用的固化剂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且无机固化剂占主导,目前最流行的是水泥和石灰,还包括一些工业矿渣、黏土等作为辅助材料;S/S的优劣主要通过两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浸出毒性;污泥的固化/稳定化效果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养护时间、固化剂种类、掺入量、p H值和Eh值等因素的影响;固化剂及其产物在污泥中形成骨架,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污泥颗粒胶结和填充大的孔隙,从而起到固化增强作用;固化剂及其产物主要通过物理包裹、沉淀和吸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从而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目的。最后,针对目前污泥S/S技术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主要包括:改善污泥的前期脱水效率、进一步掌握固化体的变形特性、开发针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综合S/S技术、建立重金属离子固定/溶出模型和迁移模型、研发新型固化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固化/稳定化 技术指标 影响因素 固化/稳定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6
作者 张长波 罗启仕 +3 位作者 付融冰 李小平 李青青 刘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5,共8页
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险废物的处理,但土壤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匮乏。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概括了从实验室研究、现场试验到处理工程的流程,重点对常见固化系统、... 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险废物的处理,但土壤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匮乏。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概括了从实验室研究、现场试验到处理工程的流程,重点对常见固化系统、主要影响因素、处理效果评价、固化机理研究和修复工程的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化 污染土壤 影响因素 效果评价 修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龄期和铅含量对磷酸镁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的固稳性能影响规律及微观机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亭亭 王平 +3 位作者 李江山 万勇 薛强 王士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5-2123,共9页
采用磷酸镁水泥(MPC)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试验和浸出试验,研究了养护龄期和铅含量对污染土固稳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强度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大,渗透系数和浸出浓度减小,7 d... 采用磷酸镁水泥(MPC)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试验和浸出试验,研究了养护龄期和铅含量对污染土固稳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强度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大,渗透系数和浸出浓度减小,7 d龄期的固化土强度和浸出浓度分别为0.36 MPa、1.75 mg/L,均满足环境安全标准;铅含量对固化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的影响均存在临界值,为500 mg/kg。铅含量低于临界值时,固化土的强度随着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渗透系数随着铅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浸出浓度随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浸出浓度均低于浸出安全标准。压汞试验结果表明,随养护龄期的增大,固化土孔隙体积减小,铅含量不超过临界值时,固化土孔隙体积随着铅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土颗粒团聚化越明显,胶结程度加强;铅含量不超过临界值时,土颗粒团聚体增多。镁钾磷酸盐晶体(MKP)主要通过减少孔径大于0.1?m的孔隙体积来影响固化土的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化 铅污染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渗透系数 浸出浓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被引量:28
8
作者 谷庆宝 马福俊 +1 位作者 张倩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5-764,共10页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项在欧美等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分析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常用的浸出试验方法和物理评价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仅有少量振荡浸出试验的方法,还...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项在欧美等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分析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常用的浸出试验方法和物理评价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仅有少量振荡浸出试验的方法,还缺少动态浸出试验的评价方法;浸出毒性测试普遍采用硫酸硝酸法浸出评估,忽略了As、Cr(Ⅵ)等含氧阴离子在中性至弱碱性pH下溶解度达到最大的情况;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则主要借鉴固废毒性鉴别与管理方法,但该方法未规定污染土壤资源化再利用时的评价依据;另外,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的自身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浸出测试和评价标准体系: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采用卫生填埋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处置时,可参考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时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原址填埋时,则应增加绕流浸出方法或穿透浸出试验方法,其评价标准可参考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或根据关注点浓度的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推算确定;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再利用时,需根据再利用的具体情景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固化/稳定化 浸出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固化/稳定化除砷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小凤 周新涛 +3 位作者 罗中秋 陶志超 郝旭涛 陈卓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10-3516,共7页
化学沉淀法利用(亚)砷酸根(AsO3^3-/AsO4^3-)与多种金属阳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进而实现砷的固化/稳定化,在含砷废水除砷及含砷废弃物固化方面被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化学沉淀法固化/稳定化除砷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不... 化学沉淀法利用(亚)砷酸根(AsO3^3-/AsO4^3-)与多种金属阳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进而实现砷的固化/稳定化,在含砷废水除砷及含砷废弃物固化方面被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化学沉淀法固化/稳定化除砷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不同低溶解度砷酸盐,包括砷酸钙(Ca-As盐)、臭葱石(FeAsO_4·2H_2O)、砷铝石(AlAsO_4·2H_2O),及含砷明矾石族矿物(砷黄钾铁矾(KFe_3(SO_4)_(2-x)(AsO_4)_x(OH)_6)、砷钠明矾石(NaAl3(SO4)2-x(AsO_4)_x(OH)_6)的砷毒性浸出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溶解度的砷酸盐(砷酸钙、臭葱石、砷铝石)的砷浸出浓度均较高,超过5mg/L,不利于长期堆存。而砷黄钾铁矾和砷钠明矾石固溶体具有溶解度低,固砷效率高等优点,其中砷钠明矾石固溶体具有更好的中长期稳定性,在pH为5~8时,其砷浸出浓度为0.01~0.1mg/L。由此可见,利用砷钠明矾石固溶体固砷有望成为处理含砷废水和含砷废渣的一种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砷酸盐 固溶体 固化/稳定化 毒性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固化/稳定化污泥长期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磊 朱伟 +1 位作者 吉顺健 郑修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78-1782,共5页
固化/稳定化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降解其中的有机质获得能量,同时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酸能够分解固化/稳定化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水化产物,对固化/稳定化污泥的强度产生影响。针对这种问题采用生物反应器强化微生物活性,获得反映微生物活动... 固化/稳定化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降解其中的有机质获得能量,同时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酸能够分解固化/稳定化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水化产物,对固化/稳定化污泥的强度产生影响。针对这种问题采用生物反应器强化微生物活性,获得反映微生物活动的有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同时建立有机质降解量同强度损失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模型和关系可以评价微生物活动对固化/稳定化污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对固化/稳定化污泥强度存在一定影响,随着固化/稳定化处理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在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固化/稳定化 微生物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伟 吉顺健 +1 位作者 李磊 郑修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34,137,共5页
固化/稳定化技术能够解决污泥处理处置中的难题,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但是目前对于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以及运行工艺方面缺少研究,对现场处理后的效果也缺少相应的评价。结合苏州甪直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现... 固化/稳定化技术能够解决污泥处理处置中的难题,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但是目前对于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以及运行工艺方面缺少研究,对现场处理后的效果也缺少相应的评价。结合苏州甪直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现场中试试验的需要,研制了一套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采用自主研发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开展了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的现场试验。现场研究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设备及工艺能够满足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泥能够进入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固化/稳定化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屈阳 朱伟 +2 位作者 包建平 刘青松 蔡健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140,共4页
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解决大量淤泥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环境疏浚的配套技术。通过在衡阳平湖对2万m3淤泥的固化处理和工程应用实践,探讨了环境疏浚的基本工艺并重点验证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淤泥处理的效果。另外,淤... 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解决大量淤泥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环境疏浚的配套技术。通过在衡阳平湖对2万m3淤泥的固化处理和工程应用实践,探讨了环境疏浚的基本工艺并重点验证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淤泥处理的效果。另外,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可以快速稳定淤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而用于填筑用土,解决了淤泥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国湖泊污染淤泥的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淤泥 固化/稳定化 重金属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溶出特性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章定文 张涛 +1 位作者 刘松玉 曹智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8,56,共9页
采用室内加速碳化试验方法,分析了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淋滤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铅污染土进行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标准养护28 d后对部分土样进行加速碳化试验,剩余试样继续标准养护。通过半动态淋... 采用室内加速碳化试验方法,分析了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淋滤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铅污染土进行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标准养护28 d后对部分土样进行加速碳化试验,剩余试样继续标准养护。通过半动态淋滤试验方法测试了碳化后试样和标准养护试样的铅溶出量,并计算铅扩散系数、固化/稳定化土淋滤指数,分析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环境安全性以及铅溶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铅的溶出速率随淋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浸出液中铅累计溶出量与淋滤时间的平方根呈近似线性关系;碳化养护试样的铅累计溶出量是标准养护试样的0.68~0.91倍,碳化有利于铅的固化/稳定化。固化稳定化处理后铅的扩散系数在2.12×10-12~1.39×10-9 cm^2/s之间,淋滤指标在8.86~11.7之间,且碳化作用下铅的扩散系数进一步降低,淋滤指标略有升高。低铅含量土样中铅溶出机制为表面侵蚀,而高铅含量试样中铅溶出机制为表面侵蚀和扩散共同作用,并以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化 铅污染土 半动态淋滤试验 扩散系数 淋滤指标 溶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废渣水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陶志超 周新涛 +3 位作者 罗中秋 陈小凤 郝旭涛 陈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6,143,共6页
含砷废渣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被广泛关注,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治理含砷废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对硅酸盐水泥基胶凝材料固砷效果以及其固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a(OH)_2与可溶性砷酸盐反应生成较为... 含砷废渣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被广泛关注,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治理含砷废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对硅酸盐水泥基胶凝材料固砷效果以及其固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a(OH)_2与可溶性砷酸盐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砷酸钙盐,降低砷的浸出浓度,从而实现砷的有效固化,但其存在污染物包容量小、耐久性差等缺点。本课题组提出了利用地聚物水泥(地聚物材料)固化含砷废渣,通过在地聚物材料水化聚合过程中,以同晶取代的方式实现AsO43-与SiO_4^(4-)、AlO_4^(5-)之间的化学键合,并辅以地聚物材料的高强、耐久性好的优良特性,利用地聚物材料固化含砷废渣实现砷的大容量、持久性地安全稳定固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废渣 固化/稳定化 地聚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技术联合多孔硅吸附材料对锌铅复合污染土固化/稳定化修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驰 田蕾 +2 位作者 董彩环 张永锋 王燕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近年来,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的修复研究成为热点。运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联合吸附材料对锌铅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的修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评价处理前后污... 近年来,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的修复研究成为热点。运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联合吸附材料对锌铅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的修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评价处理前后污染土的固化效果与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手段,揭示MICP技术处理锌铅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ICP技术对锌铅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污染土中有害重金属的浸出性。当矿化时间为10d时,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为942.5k Pa;铅的浸出浓度为4.20mg/L,比未处理时降低了44.81%;锌的浸出浓度为4.31mg/L,比未处理时降低了46.19%,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添加10%的多孔硅吸附材料后,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1 021 kPa,强度提高了8.3%;铅的浸出浓度为2.45mg/L,与未经处理时相比,降幅达到了67.81%,与单纯MICP方法处理时相比,铅浸出浓度被二次降低了41.67%;锌的浸出浓度仅为2.93 mg/L,与未经处理时相比,降幅达到了63.4%,与单纯MICP方法处理时相比,浸出浓度被二次降低了31.9%。多孔硅吸附材料的添加明显提升了MICP技术对锌铅复合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效果,由于多孔硅吸附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与吸附,污染土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减小,同时,吸附材料还可以作为碳酸钙晶体沉积的核位点,加速矿化反应。该研究提出了处理重金属污染土的新技术并揭示了其修复机制,为MICP技术联合多孔硅吸附材料对现场锌铅复合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锌铅复合污染土 多孔硅吸附材料 固化/稳定化 修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晓潞 张丽艳 施惠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13-5018,共6页
地聚合物是指采用天然矿物或固体废弃物及人工硅铝化合物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矿物缩聚而形成的三维网状聚合胶凝材料。地聚合物独特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针对地聚合... 地聚合物是指采用天然矿物或固体废弃物及人工硅铝化合物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矿物缩聚而形成的三维网状聚合胶凝材料。地聚合物独特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针对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重点阐述了影响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效果的重要因素,并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固化/稳定化 重金属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固化/稳定化场地污染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菲 沈征涛 王海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针对目前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的长效性以及不同污染场地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影响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比水泥-粉煤灰固化剂处理的污染土在不同固化剂配比下的强度、pH和重金属的浸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对比了其在英国两个实际场地修... 针对目前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的长效性以及不同污染场地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影响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比水泥-粉煤灰固化剂处理的污染土在不同固化剂配比下的强度、pH和重金属的浸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对比了其在英国两个实际场地修复项目之间的处理效果。涉及的两个污染场地分别位于英国的密德萨斯地区和Castleford,Yorkshire地区,均不同程度地被重金属(Cu、Ni等)和有机物所污染。通过实测现场固化污染土不同时间点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两种标准(TCLP和BSEN 12457)下的浸出液污染物浓度,给出了两个项目中水泥-粉煤灰固化污染土的强度和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得出了不同时间点Cu和Ni的固定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在所有水泥-粉煤灰固化污染土0.08~17 a间的时间点上的固定效率均超过99.4%;最后,通过比较两个项目中在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强度、浸出等数据,验证了水泥固化污染土在工程实例中长达17 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工业污染场地 水泥-粉煤灰 原位固化/稳定化 无侧限抗压强度 污染物浸出 长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永强 蔡信德 肖立中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81-888,共8页
固化/稳定化剂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不破坏土壤结构,但不同的固化/稳定化剂对土壤、作物及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效果各不相同。文章概述了几种固化/稳定化剂的修复效果及优缺点,探讨了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作... 固化/稳定化剂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不破坏土壤结构,但不同的固化/稳定化剂对土壤、作物及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效果各不相同。文章概述了几种固化/稳定化剂的修复效果及优缺点,探讨了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固化/稳定化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局限性,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固化/稳定化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对钙矾石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污染土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章定文 项莲 曹智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研究Ca O的赋存形态及含量对钙矾石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效果的影响,采用高铝水泥提供Al O_2^-,纯石膏或磷石膏提供SO_4^(2-),高铝水泥、石膏、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生石灰提供Ca O,制备不同组分固化剂配比的固化土,测试试样强度和... 为研究Ca O的赋存形态及含量对钙矾石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效果的影响,采用高铝水泥提供Al O_2^-,纯石膏或磷石膏提供SO_4^(2-),高铝水泥、石膏、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生石灰提供Ca O,制备不同组分固化剂配比的固化土,测试试样强度和孔隙溶液p H值等宏观物理力学指标,通过醋酸缓冲溶液法测试试样的铅溶出量,对比分析不同固化剂固化土的矿物成分与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钙矾石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效果显著;钙矾石对孔隙的填充作用带来的增强效果不能代替水化硅酸钙胶结土颗粒的胶结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对试样的强度更有利,但其后期强度增幅不大,而生石灰有利于固化土强度的持续增长;生石灰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对钙矾石的形成、稳定和重金属Pb^(2+)的固化/稳定化更有利;磷石膏和纯石膏对试样的p 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及钙矾石固化/稳定化重金属Pb^(2+)的效果影响较小;固化土体微观结构特征表明,Ca O含量对钙矾石生成形态及作用效果影响显著。当Ca O含量较低时,早期生成的钙矾石将向单硫型硫铝酸钙转化。研究成果可丰富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土 钙矾石 固化/稳定化 CaO含量 淋滤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甄树聪 杨建明 +1 位作者 董晓慧 朱坚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722-21725,共4页
[目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改善土壤质量。[方法]应用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对受Pb、Cr、Cd、Z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稳定化。[结果]掺加10%~40%含量的磷酸钾镁固化体强度均大于1 MPa,可以满足贮存和填埋强度的要求;掺加40... [目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改善土壤质量。[方法]应用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对受Pb、Cr、Cd、Z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稳定化。[结果]掺加10%~40%含量的磷酸钾镁固化体强度均大于1 MPa,可以满足贮存和填埋强度的要求;掺加40%磷酸钾镁28 d养护的固化体Pb、Cr、Cd浸出浓度无检出,掺加10%磷酸钾镁固化体浸出浓度也远小于相关标准限值;不同重金属溶出规律不同,重金属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Cd>Cr>Pb。[结论]磷酸钾镁胶结材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磷酸钾镁胶结材料 固化/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