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榴石型Li_(6.4)La_(3)Zr_(1.4)Ta_(0.6)O_(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苏东良
崔锦
+1 位作者
翟朋博
郭向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2-808,I0009-I0012,共11页
硅(Si)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破裂和硅颗粒粉化,进而造成容量快速衰减。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利用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Si/C负极表面SEI成分的策略。将LLZTO...
硅(Si)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破裂和硅颗粒粉化,进而造成容量快速衰减。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利用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Si/C负极表面SEI成分的策略。将LLZTO层均匀地涂覆在商用化聚丙烯(PP)隔膜表面,不仅提高了电解液对隔膜的润湿性,均匀化锂离子通量,并且增大了SEI中无机组分的比例,从而增强Si/C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使用LLZTO修饰的PP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Li-Si/C半电池的可逆容量为876 mAh·g^(–1),在0.3C(1C=1.5 A·g^(–1))的倍率下,2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1%;而LFP-Si/C全电池的比容量为125 mAh·g^(–1),在0.3C(1C=170mA·g^(–1))的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8%。该工作中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了Si/C负极表面SEI成分,为开发高性能硅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成分调控
石榴石型
固体
电解质
Si/C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珊珊
郑翔
+7 位作者
王若
原铭蔓
彭威
鲁博明
张光照
王朝阳
王军
邓永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2,共14页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着未来几年将是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黄金时期。然而,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反复收缩膨胀(体积变化率约为300%),致使负极材料粉化、脱落,进而失去电接触,造成负极材料的失活;其次,循环过程中不断的体积变化会对其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造成持续不断的破坏,因此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这导致大量活性锂和电解液的消耗,最终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本综述旨在从电解液添加剂在SEI形成和修饰、Lewis碱中和、溶剂化调控等作用机理角度对硅基负极界面恶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的最新成果。此外,通过对氟、硅烷、酰胺、氰酸酯等官能团构效关系方面的深入讨论和比较,本综述还深入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的设计问题,以激发读者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协助读者识别或者设计合成适用于硅基负极的电解液添加剂,为高比能电池的发展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负极
电解
液添加剂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梦雅
宗成星
+6 位作者
艾淑娟
付凤至
王琪
刘靖
孙冬兰
郭艳玲
郭也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7-1863,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循环20周前后球化石墨电极形貌的对比,发现含均苯四甲酸酯和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空白电解液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且电池电阻增加较小;在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时发现,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可以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而对苯二甲酸酯的加入则未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液添加剂
环碳酸甘油酯衍生物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
被引量:
16
4
作者
郑杰允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503-513,共11页
电池中固液界面的性质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能量效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性、服役寿命、安全性、自放电等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界面问题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的核心。本文小结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电池中固液界面的性质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能量效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性、服役寿命、安全性、自放电等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界面问题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的核心。本文小结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形成机理及对其组成结构的认识,介绍了近年来对锂离子输运机制、SEI膜改性研究以及透射电镜(T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中力曲线等实验技术来分析SEI膜的形貌、厚度、覆盖度及力学性能等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表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尹立辉
满田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主要应用。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中主要用于测定负极材料表面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阻抗。在实效电池研究中,电化学阻抗谱还可以用于分析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变差和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些电化学交流阻抗复数平面图旋转的物理意义
6
作者
吴秉亮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讨论了电化学交流阻抗图中图形旋转的物理意义.电化学体系等效电路中的电容基本上属复数电容,由此推导出在这个假设下的阻抗极坐标公式,及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实际上此表达式与很多电化学体系的实际阻抗谱相符,如:实际测量的理想极...
本文讨论了电化学交流阻抗图中图形旋转的物理意义.电化学体系等效电路中的电容基本上属复数电容,由此推导出在这个假设下的阻抗极坐标公式,及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实际上此表达式与很多电化学体系的实际阻抗谱相符,如:实际测量的理想极化电极的阻抗图并不是平行于虚轴的一条直线,而是其与实轴的交点顺时钟旋转了α角的直线,这时,即双层电容的耗散角;与RC并联电路有关的半圆阻抗图几乎都有同一方向的α角旋转,其值等于相关电容的耗散角.若明确了旋转的物理意义,由电化学阻抗谱拟合得到的参数均可表征体系的性质,这对于寻求某些特殊性能的电池体系将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
复数平面图旋转
复数电容
常
相
角元件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榴石型Li_(6.4)La_(3)Zr_(1.4)Ta_(0.6)O_(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苏东良
崔锦
翟朋博
郭向欣
机构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2-808,I0009-I0012,共11页
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U1932205)
Key R&D Program of Shandong Province(2021CXGC010401)
+1 种基金
Taishan Scholars Program(ts201712035)
Project of Qingdao Leading Talents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文摘
硅(Si)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破裂和硅颗粒粉化,进而造成容量快速衰减。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利用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Si/C负极表面SEI成分的策略。将LLZTO层均匀地涂覆在商用化聚丙烯(PP)隔膜表面,不仅提高了电解液对隔膜的润湿性,均匀化锂离子通量,并且增大了SEI中无机组分的比例,从而增强Si/C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使用LLZTO修饰的PP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Li-Si/C半电池的可逆容量为876 mAh·g^(–1),在0.3C(1C=1.5 A·g^(–1))的倍率下,2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1%;而LFP-Si/C全电池的比容量为125 mAh·g^(–1),在0.3C(1C=170mA·g^(–1))的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8%。该工作中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了Si/C负极表面SEI成分,为开发高性能硅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成分调控
石榴石型
固体
电解质
Si/C负极
锂离子电池
Keyword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composition regulation
garnet-type solid electrolyte
Si/C anode
lithium-ion battery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珊珊
郑翔
王若
原铭蔓
彭威
鲁博明
张光照
王朝阳
王军
邓永红
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创新创业学院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2,共14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固态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2020B090919001)。
文摘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着未来几年将是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黄金时期。然而,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反复收缩膨胀(体积变化率约为300%),致使负极材料粉化、脱落,进而失去电接触,造成负极材料的失活;其次,循环过程中不断的体积变化会对其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造成持续不断的破坏,因此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这导致大量活性锂和电解液的消耗,最终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本综述旨在从电解液添加剂在SEI形成和修饰、Lewis碱中和、溶剂化调控等作用机理角度对硅基负极界面恶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的最新成果。此外,通过对氟、硅烷、酰胺、氰酸酯等官能团构效关系方面的深入讨论和比较,本综述还深入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的设计问题,以激发读者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协助读者识别或者设计合成适用于硅基负极的电解液添加剂,为高比能电池的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
硅基负极
电解
液添加剂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Keywords
silicon-based anode
electrolyte additiv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film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梦雅
宗成星
艾淑娟
付凤至
王琪
刘靖
孙冬兰
郭艳玲
郭也平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
杭州金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7-18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373150)资助~~
文摘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循环20周前后球化石墨电极形貌的对比,发现含均苯四甲酸酯和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空白电解液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且电池电阻增加较小;在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时发现,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可以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而对苯二甲酸酯的加入则未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电解
液添加剂
环碳酸甘油酯衍生物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Keywords
Electrolyte additive
Derivatives of glycerol carbonate
Lithim ion battery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 film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
被引量:
16
4
作者
郑杰允
李泓
机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503-513,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JCX2-YW-W2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932900)
文摘
电池中固液界面的性质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能量效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性、服役寿命、安全性、自放电等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界面问题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的核心。本文小结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形成机理及对其组成结构的认识,介绍了近年来对锂离子输运机制、SEI膜改性研究以及透射电镜(T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中力曲线等实验技术来分析SEI膜的形貌、厚度、覆盖度及力学性能等实验方法。
关键词
界面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膜
表征
锂离子电池
Keywords
interfac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characterizati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分类号
O646.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尹立辉
满田田
机构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系
出处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基金
天津农学院科学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06A001)
文摘
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主要应用。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中主要用于测定负极材料表面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阻抗。在实效电池研究中,电化学阻抗谱还可以用于分析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变差和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容量衰减
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lithium-ion batteries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ce
capacity fade
分类号
O646.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些电化学交流阻抗复数平面图旋转的物理意义
6
作者
吴秉亮
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出处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2,共4页
文摘
本文讨论了电化学交流阻抗图中图形旋转的物理意义.电化学体系等效电路中的电容基本上属复数电容,由此推导出在这个假设下的阻抗极坐标公式,及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实际上此表达式与很多电化学体系的实际阻抗谱相符,如:实际测量的理想极化电极的阻抗图并不是平行于虚轴的一条直线,而是其与实轴的交点顺时钟旋转了α角的直线,这时,即双层电容的耗散角;与RC并联电路有关的半圆阻抗图几乎都有同一方向的α角旋转,其值等于相关电容的耗散角.若明确了旋转的物理意义,由电化学阻抗谱拟合得到的参数均可表征体系的性质,这对于寻求某些特殊性能的电池体系将是有用的.
关键词
交流阻抗
复数平面图旋转
复数电容
常
相
角元件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Keywords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rotation of complex impedance diagram
complex capacitance
constant phase element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榴石型Li_(6.4)La_(3)Zr_(1.4)Ta_(0.6)O_(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
苏东良
崔锦
翟朋博
郭向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陈珊珊
郑翔
王若
原铭蔓
彭威
鲁博明
张光照
王朝阳
王军
邓永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郭梦雅
宗成星
艾淑娟
付凤至
王琪
刘靖
孙冬兰
郭艳玲
郭也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
郑杰允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中的应用
尹立辉
满田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些电化学交流阻抗复数平面图旋转的物理意义
吴秉亮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