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
作者 周远翔 王宁华 +3 位作者 王云杉 孙清华 梁曦东 关志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5,共10页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研究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预电压效应、形态效应、空间电荷包现象、空间电荷的动态测量等方面论述了空间电荷效应对电介质电气性能的综合影响,对利用空间电荷进行固体电介质陷阱深度等性能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空间电荷在电介质材料的开发和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应用领域对空间电荷特性的不同要求。指出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进步为固体电介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但仍需更多的深入研究,以完善电介质理论和促进空间电荷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预电压 形态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真空沿面闪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盛涛 聂永杰 +1 位作者 闵道敏 潘绍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共9页
针对真空中复合绝缘体系的耐电强度受到沿面闪络现象限制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真空沿面闪络相关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真空中固体绝缘介质的沿面闪络性能受老练方式、介质的表面特性及体特性、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绝缘体系的电场分布等因素... 针对真空中复合绝缘体系的耐电强度受到沿面闪络现象限制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真空沿面闪络相关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真空中固体绝缘介质的沿面闪络性能受老练方式、介质的表面特性及体特性、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绝缘体系的电场分布等因素影响。机理分析认为真空中的沿面闪络现象实质上是高场下电荷在气-固界面的输运行为,其过程涉及到介质表层中的电荷捕获/脱陷特性、二次电子的发射特性、以及气相中的气体(或解吸附气体)分子的碰撞电离/电子倍增等过程,沿面闪络的发展和形成是以上几个因素相互耦合作用结果。基于以上分析及认识,认为可以从改变材料表面特性及体特性和改善整个绝缘体系的电场分布方面,来提升真空沿面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真空沿面闪络 电荷输运 倍增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与极化分布的测量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冶文 夏钟福 +2 位作者 李英 陈王丽华 高田达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9-42,20,共5页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与极化分布的测量方法,压力波法(PWP法)与电声脉冲法(PEA法),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测量技术。用激光感应的压力波法(也叫LIPP法)和用氟聚合物压电薄膜的电声脉...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与极化分布的测量方法,压力波法(PWP法)与电声脉冲法(PEA法),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测量技术。用激光感应的压力波法(也叫LIPP法)和用氟聚合物压电薄膜的电声脉冲法对同一个已极化的P(VDFTrFE)试样进行了极化分布的测量,并对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压力波法 电声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固体电介质上纳秒正脉冲表面放电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葛自良 马宁生 章昌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8-710,共3页
采用感光胶片作为阻挡介质的针 -板放电系统 ,解析空气中固体电介质上纳秒正脉冲表面放电的形成过程 .施加纳秒正脉冲高电压时 ,得到中心不发光的辉光圆环及圆环四周放射状流光的放电图像 .测量这两部分流光的最大伸展长度 ,分别得到它... 采用感光胶片作为阻挡介质的针 -板放电系统 ,解析空气中固体电介质上纳秒正脉冲表面放电的形成过程 .施加纳秒正脉冲高电压时 ,得到中心不发光的辉光圆环及圆环四周放射状流光的放电图像 .测量这两部分流光的最大伸展长度 ,分别得到它们与施加电压的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放电 电子雪崩 流光 电花图 固体电介质 纳秒正脉冲高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的电化学老化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洪志 邢修三 朱鹤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建立了固体电介质的电化学老化模型.依据该模型导出的分形电老化方程,证明了电老化函数的自相似性质.对深入研究和理解微观电老化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电介质击穿 电化学反应 固体电介质 电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场作用下的固体电介质中电子填充陷阱动力学
6
作者 刘付德 杨百屯 +1 位作者 屠德民 刘耀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阐述了用表面电位测量法研究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电子填充陷阱的动力学特性。改进的一级捕获动力学方程定性地解释了陷阱填充过程以及电子填充陷阱稳态值随电场的变化而出现峰值的现象。由此分析指出在接近击穿的电场范围内,导带... 本文阐述了用表面电位测量法研究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电子填充陷阱的动力学特性。改进的一级捕获动力学方程定性地解释了陷阱填充过程以及电子填充陷阱稳态值随电场的变化而出现峰值的现象。由此分析指出在接近击穿的电场范围内,导带中的自由电子要与陷阱化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当这种碰撞电离退陷阱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介质便发生电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场 固体电介质 陷阱填充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中电偶极子热刺激电流与任意束缚能级分布谱
7
作者 刘付德 凌志远 熊茂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10,共5页
本文对单一束缚能级下电偶极子传统的热刺激电流,尤其是对其中超越函数积分物理意义加以分析后,首次导出了具有任意束缚能级的电偶极子热刺激电流理论。用假设的分布检验该结果表明近似解与精确解符合得相当好。应用本文的结果可以方... 本文对单一束缚能级下电偶极子传统的热刺激电流,尤其是对其中超越函数积分物理意义加以分析后,首次导出了具有任意束缚能级的电偶极子热刺激电流理论。用假设的分布检验该结果表明近似解与精确解符合得相当好。应用本文的结果可以方便地确定对电流贡献的电偶极子数和束缚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电偶极子 热刺激电流 能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中电致陷阱产生的研究
8
作者 刘付德 屠德民 刘耀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提出了用表面电位测试技术研究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陷阱的规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对PET和PP介质薄膜,实验表明,在所进行的电场作用时间范围内,使介质产生陷阱的临界电场为1×10^8V/m;在一设定的电场作... 本文提出了用表面电位测试技术研究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陷阱的规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对PET和PP介质薄膜,实验表明,在所进行的电场作用时间范围内,使介质产生陷阱的临界电场为1×10^8V/m;在一设定的电场作用下,场致陷阱产生与施加电场作用的时间成正比,在一设定的电场作用时间下,场致陷阱产生随施加电场的指数而变化,以陷阱产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介质便发生击穿作击穿的临界条件,则从理论上导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寿命随电场的增强而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电致陷阱 表面电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微波介电参数的耦合器测量技术
9
作者 刘伟娜 詹华伟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论述了微带分支线耦合器非破坏性测量固体电介质复介电常数的方法,阐明了3dB分支线耦合器用于介电常数测量的原理,提出的分支线耦合器的输出与耦合端口各连接一段终端开路的微带线,待测物放在其中的一条线上。待测物的介电常数可通过测... 论述了微带分支线耦合器非破坏性测量固体电介质复介电常数的方法,阐明了3dB分支线耦合器用于介电常数测量的原理,提出的分支线耦合器的输出与耦合端口各连接一段终端开路的微带线,待测物放在其中的一条线上。待测物的介电常数可通过测量两端口的散射参数的幅度进行计算。运用提出的方法,在2.45GHz下测量了特氟龙、聚丙烯等固体电介质的复介电常数,其结果与文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 分支线耦合器 固体电介质 微波测量 非破坏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测量的新方法——电声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用昌 屠德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21-26,共6页
本文在电声脉冲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测试系统等价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考虑到介质内反射波的作用,提出了空间电荷波函数的概念。通过空间电荷波函数和等价线性时不变系统脉冲响应特性的测定,引用快速Fourier变换,可求得任意厚度固体... 本文在电声脉冲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测试系统等价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考虑到介质内反射波的作用,提出了空间电荷波函数的概念。通过空间电荷波函数和等价线性时不变系统脉冲响应特性的测定,引用快速Fourier变换,可求得任意厚度固体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本方法降低了对测试设备性能的要求,扩大了测试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空间电荷 电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纳秒脉冲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及机理》
11
作者 《强》刊编辑部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2-52,共1页
对于大多数高压电气设备,固体电介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两方面,提高固体电介质的绝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固体电介质体击穿现象,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微秒和纳秒等短脉冲条件,固体电... 对于大多数高压电气设备,固体电介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两方面,提高固体电介质的绝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固体电介质体击穿现象,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微秒和纳秒等短脉冲条件,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呈现出与静态或工频不同的现象,使得这一研究变得更为复杂。此外,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评估和设计绝缘结构,使其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寿命也是在建立脉冲功率装置时非常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脉冲功率技术 绝缘能力 脉冲功率装置 电气绝缘 击穿现象 高压电气设备 纳秒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声脉冲方法测量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原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荣生 屠德民 刘子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20,共8页
新发展的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电声脉冲方法,可以在界面电荷应力波与体空间电荷应力波重叠的情况下,测量试样内的空间电荷分布。并采用宽频带的聚偏氟乙烯压电换能器,代替了窄频带的锆钛酸铅压电换能器,减小了信号电压的测量误差。... 新发展的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电声脉冲方法,可以在界面电荷应力波与体空间电荷应力波重叠的情况下,测量试样内的空间电荷分布。并采用宽频带的聚偏氟乙烯压电换能器,代替了窄频带的锆钛酸铅压电换能器,减小了信号电压的测量误差。分析讨论了电声脉冲方法的灵敏度、分辨能力、使用特点等。在强直流电场下,测量了在聚乙烯试样内的空间电荷分布与电场分布,验证了电声脉冲方法原理。实验结果表明,空间电荷在固体介质的预击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声脉冲法 固体电介质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测量的频域分析电声脉冲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越 朱用昌 屠德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在国内外电声脉冲测量方法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频域分析电声脉冲法测量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思想,报导了测量系统的性能,解决了原电声脉冲法对薄试样计算中的困难,将测量试样厚度范围扩展到0.2~4mm之间,系统测量灵... 本文在国内外电声脉冲测量方法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频域分析电声脉冲法测量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思想,报导了测量系统的性能,解决了原电声脉冲法对薄试样计算中的困难,将测量试样厚度范围扩展到0.2~4mm之间,系统测量灵敏度可达到0.5C/m3。此系统尤其适合于介质强场下空间电荷分布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介质 空间电荷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复合绝缘管材局部放电测量技术的研究
14
作者 田志海 《中国电力》 CSCD 1995年第12期6-9,16,共5页
研究了固体复合绝缘管材的局部放电测量方法,它可检出内部绝缘缺陷,评价绝缘材料的质量状况,是一种先进、灵敏、可靠的固体复合绝缘材料绝缘诊断与监督的手段。建议将其列入有关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和高压复合绝缘材料性能检测的国家标... 研究了固体复合绝缘管材的局部放电测量方法,它可检出内部绝缘缺陷,评价绝缘材料的质量状况,是一种先进、灵敏、可靠的固体复合绝缘材料绝缘诊断与监督的手段。建议将其列入有关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和高压复合绝缘材料性能检测的国家标准中,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条件供参考。新研制的玻纤环氧绝缘管和泡沫充填浸胶绝缘管,也通过了工频耐压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为开发新材料和绝缘工具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材料 检测 放电 固体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声法空间电荷测量波形恢复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超一 钟力生 +1 位作者 王霞 屠德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37-140,共4页
采用脉冲电声法(PEA)测量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分布时,由于受介质特性和系统硬件的影响,测量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用高斯函数模拟低场强下界面电荷波形衰减前后峰形的变化,建立了波形衰减模型。把介质的衰减因子看作一个传导矩阵,获... 采用脉冲电声法(PEA)测量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分布时,由于受介质特性和系统硬件的影响,测量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用高斯函数模拟低场强下界面电荷波形衰减前后峰形的变化,建立了波形衰减模型。把介质的衰减因子看作一个传导矩阵,获得了恢复整个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曲线的方程式。通过对信号在介质和放大器中传输过程的分析和建模,以Matlab软件对实测波形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在电荷分布波形中电极A处的峰值可恢复到90%,而且被掩盖的异极性电荷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技术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波形畸变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材料的结构与吸收电流特性
16
作者 盛海芳 曹晓珑 郭振报 《绝缘材料通讯》 CAS 1998年第5期33-36,共4页
本文在等温吸收电流理论的基础上,对环氧材料的吸收电流特性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吸收电流曲线与结构和组成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表征方法,并采用一套新的实验装置对此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对结构与组成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吸收电流特性 结构 绝缘材料 固体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高压直流绝缘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进 赵仁勇 +3 位作者 杜伯学 苏金刚 韩晨磊 高田达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2-781,共10页
输电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对输变电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解决绝缘介质介电行为、失效规律以及新型绝缘材料选型等相关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电子为研究对象,可通过计算得到... 输电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对输变电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解决绝缘介质介电行为、失效规律以及新型绝缘材料选型等相关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电子为研究对象,可通过计算得到绝缘介质的能带结构、陷阱分布和各种相关的理化参数,极大丰富了电介质理论体系。文中首先介绍量子化学计算与密度泛函理论,从搭建聚合物、小分子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的计算模型入手,总结了不同绝缘材料电荷行为与绝缘劣化老化过程。此外,为解决电力设备大功率和集成化需求,文中综述了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提升复合材料配方、设计新型高分子结构、优选纳米掺杂等相关研究。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计算高电压工程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理解绝缘介电行为、掌握绝缘失效机理和开发新型直流绝缘材料提供了有效手段,为"计算高压工程学"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绝缘 固体电介质 电荷输运 材料选型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聚吡咯—不同合成条件对聚吡咯特性及形态的影响
18
作者 陈祥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79-80,82,共3页
一、前言 近十多年来,导电高聚物的研究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表明,导电高聚物有希望作为新一代的电磁屏蔽材料、吸波材料、固体电介质、传导织物等使用。关于导电高聚物的研究,大部分工作集中在聚乙炔和聚吡咯。 聚吡咯是... 一、前言 近十多年来,导电高聚物的研究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表明,导电高聚物有希望作为新一代的电磁屏蔽材料、吸波材料、固体电介质、传导织物等使用。关于导电高聚物的研究,大部分工作集中在聚乙炔和聚吡咯。 聚吡咯是一种无定形高分子材料,它可以利用电化学或化学方法合成。一般来说,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吡咯呈粉末状,而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吡咯则是硬而脆的薄膜。取决于不同的掺杂离子和掺杂水平,它的导电性可从10<sup>-6</sup>到10<sup>2</sup>s/cm。大量的研究表明,它的掺杂—反掺杂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当在室温下、暴露于空气中时,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聚吡咯可以被制备成粉末状、微纤状和薄膜状。利用不同的复合工艺,可以制备不同类型的聚吡咯导电复合材料。然而,尽管每年都有大量关于聚吡咯的研究,但关于合成条件对其性能及形态影响的研究却很少报道。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对聚吡咯的广泛应用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聚合电势、电介质及单体浓度对聚吡咯导电性及形态的影响。聚合电势、聚吡咯结构及导电性之间的关系也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电化学合成 导电高聚物 化学方法合成 单体浓度 固体电介质 吸波材料 无定形 导电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