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柳波 王柳 +4 位作者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4,共12页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组分类型差异是造成固体沥青演化路径不同的主要原因,油前沥青多为原位固体沥青,而油后沥青和焦沥青则多为迁移固体沥青;②在未成熟—生油阶段早期,沥青质体、镜质体、惰质体可通过光学特性观察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藻类体可通过荧光特征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③扫描电镜下可有效识别原位和迁移固体沥青,受脂族结构减少、芳构化增强的影响,固体沥青反射率随着镜质体反射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④生油窗内的固体沥青主要发育残留孔、脱气裂缝和气泡孔3种次生孔隙类型,高成熟阶段的焦沥青发育海绵状孔隙;⑤扫描电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固体沥青的结构信息,用于有机质迁移路径、动力等微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固体沥青反射率 原生显微组分差异 固体沥青演化路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成熟度综合评价
2
作者 赵延铭 高平 +1 位作者 肖贤明 周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资源潜力巨大。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固体沥青成因复杂且常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固体沥青反射率(BRo)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之间的转换公式繁多,使得下古生界页岩成熟度评价面临巨大挑...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资源潜力巨大。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固体沥青成因复杂且常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固体沥青反射率(BRo)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之间的转换公式繁多,使得下古生界页岩成熟度评价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识别了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中的显微组分,测试不同显微组分的光学反射率特征和激光拉曼光谱,综合评价了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的成熟度水平。结果表明:(1)固体沥青和类镜质体是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中最主要的两类显微组分;(2)通过光学方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法揭示了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3)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普遍进入有机质石墨化阶段,但宜昌地区典型页岩气井(宜页1井)的页岩有机质尚未发生石墨化作用,成熟度较低;(4)EqVR_(o)>3.50%时,有机质呈现石墨化趋势,拉曼光谱参数(D峰和G峰峰位值)的演化规律发生倒转。对于高–过成熟页岩,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为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依据,联合光学反射率法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评价结果。在进一步完善方法和参数的标准化后,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在前寒武系–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反射率 拉曼光谱 显微组分 高–过成熟度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