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C固体核磁共振法测定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孟庆国 刘昌岭 +1 位作者 业渝光 李承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后者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和水合指数。实验结果表明:①纯THF水合物的2个共振谱峰的化学位移分别为668.3和δ26.1,其THF分子填充在Ⅱ型水合物大笼(5^(12)6~4)中;②CH_4—THF二元水合物和纯THF水合物一样,同为Ⅱ型结构,其THF分子仅填充在大笼(5^(12)6~4)中,笼占有率为0.994 8,而CH_4分子仅占据小笼(5^(12)),笼占有率较低,仅为0.482 5;③由于CH_4分子填充率较低,二元水合物的水合指数为8.67,明显大干理想值(5.67),水合物储气量较小;④CH_4—THF二元水合物中客体分子笼占有率的大小与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及制备方法(反应状态、时间等)有关,改变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笼型水合物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从而提高水合物的储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THF二元水合物 ^^(13)c固体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结构特征 客体分布 笼占有率 水合指数 生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雷丹丹 关郁芳 +2 位作者 王国栋 董楠 赵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2-396,共5页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子结构解析、食品品质评价及功能特性测试。最后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食品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 食品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德勇 叶建伟 +1 位作者 王启宝 郭晓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40-3046,共7页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原生结构煤,缩合度(DOC)变化不明显;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生烃潜能('A')逐渐减小,缩合度(DOC)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官能团对煤中芳碳率和脂碳率的变化有一定贡献,芳碳区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脂碳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亚甲基碳(fb2);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中亚甲基碳(fb2)逐渐减小,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逐渐增加。通过对构造煤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傅里叶红外光谱 ^^13c核磁共振 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吐哈盆地干酪根结构变化
4
作者 屈振亚 郭隽虹 +2 位作者 孙佳楠 王晓锋 邹艳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吐哈盆地是中国较大的煤系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烃母质大多处于低成熟阶段。为研究油气形成过程中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变化,对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下干酪根... 吐哈盆地是中国较大的煤系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烃母质大多处于低成熟阶段。为研究油气形成过程中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变化,对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脂肪族类明显降低、氧接芳碳脱落、芳香结构轻微缩合,在低成熟演化阶段表现尤为明显。脂肪链中亚甲基次甲基含量大于甲基含量,是吐哈盆地轻质低成熟油储量多于低成熟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八道湾组 碳质泥岩 干酪根 热解实验 ^^13c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新方法:^13C核磁共振影像学和光谱学技术
5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33-33,共1页
据Day SE[Nat Med,2007,13(11):1382-1387]报道,利用超极化^13C核磁共振影像学和光谱学可观察化学药物治疗效果。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 据Day SE[Nat Med,2007,13(11):1382-1387]报道,利用超极化^13C核磁共振影像学和光谱学可观察化学药物治疗效果。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于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影像学 ^^13c 治疗效果 化学药物 光谱学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原理 磁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罗汉果多糖的IR及^(13)CNMR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俊 张艳军 +2 位作者 黄锡山 何星存 苏小建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2,85,共3页
利用FT IR和13C NMR技术对罗汉果中的两种多糖SGPS1(Siraitia grosvenorii Polysaccharides,SGPS)和SGPS2进行分析。从SGPS1和SGPS2的红外吸收(4000-500 cm-1)可知,它们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特征,SGPS1中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 利用FT IR和13C NMR技术对罗汉果中的两种多糖SGPS1(Siraitia grosvenorii Polysaccharides,SGPS)和SGPS2进行分析。从SGPS1和SGPS2的红外吸收(4000-500 cm-1)可知,它们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特征,SGPS1中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式存在,SGPS2中的单糖残基以α-吡喃环的形式存在。同时运用13C NMR证实了这两种多糖的单糖残基环状构型及糖苷键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多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3c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δ^(13)C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张大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使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均呈下降趋势;培养试验中,施用猪粪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也呈下降趋势,而施用玉米秸秆后则呈增加趋势。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有机肥料的δ13C值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施肥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的数量与结构组成。初步分析表明,施肥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及结构组成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全土有机质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的增加量和增加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培养试验 土壤有机质 胡敏酸 ^δ^13c ^^13c-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的核磁共振谱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玲 曾兆华 +2 位作者 杨建文 张夏虹 陈用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采用固体13 CNMR和2 9SiCP/MASNMR技术研究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SiO2 杂化材料 (PUA TMSPM ) /SiO2 中有机、无机相的反应情况。固体13 CCP/MASNMR谱图结果显示 ,该 (PUA TMSPM ) /SiO2杂化体系中的双键在光固化后已基本反应完全 ;从... 采用固体13 CNMR和2 9SiCP/MASNMR技术研究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SiO2 杂化材料 (PUA TMSPM ) /SiO2 中有机、无机相的反应情况。固体13 CCP/MASNMR谱图结果显示 ,该 (PUA TMSPM ) /SiO2杂化体系中的双键在光固化后已基本反应完全 ;从固体2 9SiCP/MASNMR谱分析得出 ,在 (PUA TMSPM ) /SiO2 光固化杂化材料中 ,没有未参与水解反应的TEOS和TMSPM ,该杂化材料硅氧烷的平均缩聚度Rex为0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 光固化 溶胶-凝胶法 ^固体^13c、^29Si cP/MAS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谱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薇 蒋先明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介绍了 1 3C核磁共振谱的原理 ,并综述其在有机合成中对反应物或产物进行结构测定及结构表征、构象分析 ;手性、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光活性物拆分 ;
关键词 ^^13c核磁共振 原理 有机合成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 NMR分析食用油甘油酯组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新生 谢依琳 +1 位作者 刘芳 蒋黎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0-218,共9页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量为200 mg食用油甘油酯,溶剂为0.5 mL氘代氯仿,^(13)CNMR谱采集条件为脉冲序列zgpg30,扫描次数(NS)为100,脉冲宽度(P1)为30μs,能够快速的测定甘油酯样品中MG、DG、TG和FFA的相对质量分数,且所测定结果与柱层析分离法测定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该方法对响应值最低的游离脂肪酸的检出限可低至1.35%,定量限可低至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光谱法 甘油酯 食用油 ^^(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11
作者 艾然 何杰 +4 位作者 林海忠 翁丽青 陈照明 马军伟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8-2565,共8页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并通过固态碳-13核磁共振技术(^(13)C NMR)对SOC官能团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黄岩试验点,0~20 cm茭白田的SOC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茭白种植年限对>20~40 cm土层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与未种植茭白的农田相比,种植30 a茭白田的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P<0.05)升高40.3%、86.4%,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2百分点,但土壤烷基碳比例显著降低5.96百分点,>20~40 cm土层的烷基碳比例显著下降9.53百分点,而芳香碳比例显著升高4.31百分点。在余姚试验点,各种植年限茭白田0~20、>20~40 cm土层的SOC官能团丰度和>20~4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种植1 a茭白的相比,种植5 a茭白田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0%、87.1%,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0百分点。综上,茭白种植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SOC含量和POC含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种植年限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碳-13核磁共振(^(13)c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有机肥和化肥对潮土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基胜 赵炳梓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以河南封丘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有机肥(OM)、化肥NPK(NPK)和不施肥(CK)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HA样品经提取纯化后,采用一系列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并结合元素分析和稳定碳同位素(δ^(1... 以河南封丘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有机肥(OM)、化肥NPK(NPK)和不施肥(CK)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HA样品经提取纯化后,采用一系列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并结合元素分析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技术对其结构进行定量表征。其中NMR技术包括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CP/MAS)、偶极相移、化学位移各向异性过滤和质子碳编辑技术。结果表明:长期施有机肥和NPK肥增加了HA的饱和程度、氧化程度和极性,但缩合程度降低;HA的δ^(13)C值降低,表明有新的有机碳进入HA中。潮土HA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烷基比例最高,占全碳的24.1%~26.3%;δ64~44处同时存在含氮烷基和甲氧基,且含氮烷基比例更高;另外异头碳和烷氧基中的非质子碳比例均很低。HA的芳香族成分中,δ142~113芳香碳以质子碳为主,且有少量质子芳香碳存在于δ113~93。结果还表明施肥均降低了HA的羧基和δ142~113芳香碳比例,增加了烷氧基和甲氧基比例;施有机肥还增加了酚碳和含氮烷基比例,降低了烷基比例。本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NPK肥使潮土HA结构向着疏水性程度和分解程度降低的方向发展;OM和NPK处理均使糖类物质增加,OM处理还使木质素和多肽增加,脂类物质降低。不同施肥模式下HA的形成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高级核磁共振 ^Δ^13c 元素分析 有机肥 NPK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杜官本 华毓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6-92,共7页
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为获得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异的脲醛树脂,人们使用近代分析手段对脲醛树脂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3C核磁共振(13CNMR)是目前脲醛树脂结构研究的最主要方法,其中1... 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为获得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异的脲醛树脂,人们使用近代分析手段对脲醛树脂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3C核磁共振(13CNMR)是目前脲醛树脂结构研究的最主要方法,其中13CNMR是在分子水平描述脲醛树脂结构的最完善、最有效的工具。本文综述近20年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结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结构 红外光谱 ^^13c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制备十八酸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立峰 唐渝 +1 位作者 黄泳权 张渊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3-856,共4页
以自制的P-Mo-V三元杂多酸为反应物,采用复分解反应合成了杂多季铵盐,并用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结构没有损坏并与季铵离子成功化合。以合成的杂多季铵盐为催化剂,相转移催化氧化n-十八醇制备十八酸,在最佳反... 以自制的P-Mo-V三元杂多酸为反应物,采用复分解反应合成了杂多季铵盐,并用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结构没有损坏并与季铵离子成功化合。以合成的杂多季铵盐为催化剂,相转移催化氧化n-十八醇制备十八酸,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十八酸的收率可达到45.3%。通过气相色谱和13C核磁共振谱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季铵盐 相转移催化 十八酸 ^^13c核磁共振 制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酸甘油酯对酚醛树脂固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明 雷洪 +3 位作者 李涛洪 郭东亮 梁坚坤 杜官本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3)C核磁共振(^(13)C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方法,研究了常温碱性条件下三乙酸甘油酯对酚醛(PF)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酸甘油酯的加入,增加了PF树脂固化反应放热峰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3)C核磁共振(^(13)C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方法,研究了常温碱性条件下三乙酸甘油酯对酚醛(PF)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酸甘油酯的加入,增加了PF树脂固化反应放热峰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树脂的固化;第1个放热峰出现在150~160℃,且随着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的增加,放热峰逐渐提前,放热量增大;第2个放热峰的温度高于纯PF树脂的放热峰,且随着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的增加,第2个放热峰逐渐提前;证明了酚羟基醚化反应的存在。试验证明了亚甲基醌结构的真实存在,并认为亚甲基醌是一种反应产物而非活性中间体;推测亚甲基醌在酚醛树脂中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指出三乙酸甘油酯仅参与了亚甲基醌结构生成的过程,并不参与酚醛树脂的缩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三乙酸甘油酯 加速固化机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 ^^13c核磁共振 电喷雾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阳炼焦煤碳、氧结构研究与光谱学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涛 WANG Meng +2 位作者 李芬 闵凡飞 张明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4-1031,共8页
通过对山西高阳炼焦煤煤质分析及^(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13)C CP/MAS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联合解析,获取煤中芳香结构、脂肪结构、羟基基团、含氧官能团结构特征,以及芳碳率、芳氢率、芳核... 通过对山西高阳炼焦煤煤质分析及^(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13)C CP/MAS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联合解析,获取煤中芳香结构、脂肪结构、羟基基团、含氧官能团结构特征,以及芳碳率、芳氢率、芳核平均结构尺寸(Xb)等煤结构单元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阳炼焦煤中芳碳率为0.73~0.77,芳核平均结构尺寸Xb为0.43。苯环五取代、苯环四取代和苯环三取代是高阳煤中主要的芳香烃结构,占比分别为41.42%,30.65%和19.82%。亚甲基是高阳煤中最主要的脂肪烃结构,占比达到41.85%,甲基和次甲基含量分别为29.86%,28.29%,说明煤中含有较多的烷基侧链和环状脂肪烃。羰基和酚羟基是煤中最主要的含氧官能团,与芳环上π电子形成的羟基π氢键占煤中羟基结构的73.20%。在芳香烃碳原子个数为118的高阳炼焦煤分子模型中,脂肪烃碳原子个数为25~32,其中,甲基碳、亚甲基碳、次甲基碳、羰基和羧基的个数分别为7~8,9~11,6~8,5。氧原子个数为7,其中,羰基和酚羟基为6个,醚氧键和有机硫中的砜或者亚砜结构共用1个氧原子。构建高阳炼焦煤精准大分子模型需要更多的碳、氧原子个数,因此,必须对煤中硫、氮等杂原子结构做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结构 炼焦煤 光谱学 ^^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 傅里叶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中不同类型镜质体可能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母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大永 彭平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通过固体13C核磁共振(NMR)及瞬时热解-色谱/质谱(Py-GC/MS)实验,研究了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吐哈盆地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镜质体的结构特征。侏罗系富氢基质镜质体脂碳部分具有较高比例的亚甲基碳(-CH2-),热解... 通过固体13C核磁共振(NMR)及瞬时热解-色谱/质谱(Py-GC/MS)实验,研究了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吐哈盆地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镜质体的结构特征。侏罗系富氢基质镜质体脂碳部分具有较高比例的亚甲基碳(-CH2-),热解产物中脂肪烃所占比例较高。侏罗系均质镜质体虽然也是富氢镜质体,但同基质镜质体相比,脂肪碳中含有更高比例的甲基(-CH3)、次甲基(-CH-)、季碳(-C-)等;热解产物以酚类及烷基苯为主,且支链取代基较多,链长较短。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镜质体虽然多以基质镜质体为主,但脂肪碳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且以气潜力碳为主;热解产物以酚类及芳烃为主,为典型气源岩。在成熟度相似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环境与生物母质决定了镜质体的结构特征。准噶尔盆地东部、吐哈盆地富氢基质镜质体较高的长链脂肪烃结构是由于超微类脂体的贡献。通过与藻质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的裂解产物对比,结合其他证据大致认为高等植物壳质组更有可能是超微类脂体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 固体13c 核磁共振 热解 化学结构 生烃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祥忠 刘剑洪 田德余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测试聚氨酯预聚体合成中氨酯化反应和支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 ,并对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与乙二醇 ( EG)的预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1 3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反应动力学 支化 核磁共振 动力学模型 氨酯化反应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乙二醇 EG 复合固体推进剂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杨树人工林种植与清理对土壤化学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冠宇 靖磊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55-257,共3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目前,有关SOC的研究多集中于各个SOC组分含量的变化上,而利用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反映SOC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杨树人工林种植与清理对土壤化学... 土壤有机碳(SOC)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目前,有关SOC的研究多集中于各个SOC组分含量的变化上,而利用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反映SOC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杨树人工林种植与清理对土壤化学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取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芦苇地(CK)、9年杨树林地(P9)、3年杨树采伐迹地(D3)和6年杨树采伐迹地(D6)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0~20 cm),通过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对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K和P9中的烷基碳含量高于D3和D6,烷氧基碳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2)CK和P9的烷基碳/烷氧基碳(A/O-A)、疏水碳/亲水碳(HB/HI)、脂肪碳/芳香碳(Alip/Arom)均高于D3和D6。可见,芦苇地和杨树林地土壤拥有更高的固碳潜力,今后在洞庭湖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中,不仅要考虑湿地土壤的碳储量,还应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对SOC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SOc) 稳定性 变化特征 ^^(13)c核磁共振(NMR)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