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P-DUB患者158例,按照随...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P-DUB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3例。3组均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A组给予米非司酮10mg,B组给予米非司酮15mg,C组给予米非司酮20mg。观察3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停止时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长于B、C组(P<0.05)。B、C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_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大于B、C组,血红蛋白小于B、C组(P<0.05)。治疗后,B、C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及LH、E_2、P和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69.81%)低于B组(92.45%)、C组(96.23%)(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B组(9.4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22.64%)(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mg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P-DUB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新生化口服液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出血期服用新生化颗粒,2袋/次,3次/d,出血停止即停药;观察组...目的:观察新生化口服液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出血期服用新生化颗粒,2袋/次,3次/d,出血停止即停药;观察组出血期服用新生化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近期止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止血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71%(30/35),对照组为80.00%(28/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8%(33/35),对照组为74.28%(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T、APPT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化口服液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并可缩短PT、APTT。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新生化口服液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出血期服用新生化颗粒,2袋/次,3次/d,出血停止即停药;观察组出血期服用新生化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近期止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止血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71%(30/35),对照组为80.00%(28/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8%(33/35),对照组为74.28%(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T、APPT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化口服液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并可缩短PT、A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