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风景园林评论到循证设计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朱黎青
高翅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4,共5页
-
文摘
探索风景园林设计革新的途径,需要将风景园林设计与研究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从理论到实践的设计过程,也要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过程。通过对风景园林评论与循证设计论证2种主要方法的研究,用规范性思考的方式,探讨循证设计的具体方法与实践程序,同时强调设计论证与相应的使用者需求。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
用户思维
风景园林评论
循证设计
设计论证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user thinking
landscape criticism
evidence-based design
design argument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歆韵
高翅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
华中农业大学校党委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农业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试运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57,共4页
-
文摘
为使风景园林评论更雄辩,需让评论建立在坚实的证据之上。引入现代口述史作为风景园林评论的一项重要证据,并提出风景园林四重证据法,即让文献资料、影像资料、调研数据和口述史资料相互印证补充。现代口述史既指记录和保存口述内容的方法,也指该过程的产物。区别于传统口述史,其因严谨的操作规范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运用方法分为收集式运用和验证式运用2种。收集式运用是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基本运用;验证式运用是创造性运用。2种方法可以分别或结合使用。最后强调通过严守操作规范、减少听者设计、提前策划倾听和保持评论距离来保证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评论
口述史
风景园林四重证据法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
oral histo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uadruple-evidence method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旧城中的扬州当代私家园林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鞠培泉
-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风景园林》
2016年第10期49-56,共8页
-
文摘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
关键词
当代园林
私家园林
园林评论
-
Keywords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rivate Garden
Garden Comments
-
分类号
TU986.5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关于《中国园林》的思考
- 4
-
-
作者
李金路
-
机构
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园林》
1998年第3期62-63,共2页
-
文摘
从变化、质量、理论、评论、职能、作者、价值诸方面,向《中国园林》提出办刊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对园林行业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园林评论
基础理论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寻觅日常与制造仪式: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设计评述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曹凯中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
出处
《风景园林》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
文摘
【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评论(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是一个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的学术活动,该学术活动所产生的特定知识,可以令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有效扩展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广度和理论深度,风景园林设计评论也增进了全社会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知理解,是风景园林设计与社会各界之间形成共识的一座桥梁。【方法】通过图纸还原、访谈设计师本人、现场体验等方法,以日常性和仪式感这2个议题作为评论路径,对朱育帆近期的作品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进行评论。【结果】与朱育帆其他纪念性景观的实践不同,探索如何建立一种日常性与仪式感之间的平衡与互动,是林卡景观空间设计的特殊之处。也正是这一特殊设计策略的介入,使得林卡景观空间不仅成为本地居民日常游憩的栖居之地,同时也成为激发到访者想象的朝圣场所。之后以林卡景观空间的2个核心部分——“林卡花园”与“经幡广场”为进一步讨论的对象,从动线、形式及材料3个研究范畴出发,探究了“寻觅日常”与“制造仪式”的具体操作方法。【结论】最终可以看到,对九寨场所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克制的设计语言让林卡景观空间成为实然和应然、能动和受动的统一,并成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想象的复合体。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研究
风景园林评论
林卡景观空间
仪式感
日常性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earch by design researc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
Linka space
ritual
everydayness
-
分类号
TU985-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