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队模式下物联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昌平 张燕 +4 位作者 朱金秀 郭臣 袁朝斌 龚润航 常雪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为了能在专业创建初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河海大学开展了用团队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探索中坚持了三点:一是建立师生一体的实践创新团队,在学生实践创新的过... 为了能在专业创建初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河海大学开展了用团队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探索中坚持了三点:一是建立师生一体的实践创新团队,在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师生水平;二是团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学生参与校企联合技术攻关的过程中创建实验与实践平台;三是团队组织学生及时总结实践创新成果,在学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师生共同编写实验与实践教材。四年来,团队培养模式不仅使物联网专业学生有"爱学、会学和学会"的感受,而且教学相长,使物联网新专业的师资、设备和教材得到了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模式 实践创新 教学资源 物联网 新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团队模式提高电子工程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澄 朱昌平 +1 位作者 高远 殷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29,共4页
实践是学习基本技能和创新技术最有效的方法,但受教师工程背景和精力的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短板。结合先进的团队模式教学理念,通过电子工程实践课程教学中10余名教师合作教研、共享资源,团队教师长期带领本科学生开展实践... 实践是学习基本技能和创新技术最有效的方法,但受教师工程背景和精力的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短板。结合先进的团队模式教学理念,通过电子工程实践课程教学中10余名教师合作教研、共享资源,团队教师长期带领本科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前辅导骨干学生(小老师),建立"指导教师—小老师—普通学生"三位一体的双循环模式,使每8位学生均能得到1位教师的精心指导,有效解决了教师精力和因材施教的难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 团队模式 电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模式的尝试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金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1,共4页
教高16号文件提出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要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高职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进行了此方面的尝试。结合实际情... 教高16号文件提出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要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高职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进行了此方面的尝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构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模式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 自主学习 团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和面向团队模式的agent协同模型
4
作者 王忠群 王勇 +1 位作者 吴小兰 李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37-143,共7页
着眼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职能的递归组织模型以及团队模式概念.在宏观层次该模型分离了职能和业务部门,便于进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成员间的协同规则的设计以及组织规则的演化;在微观层次利用团队模式对agent间的互操... 着眼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职能的递归组织模型以及团队模式概念.在宏观层次该模型分离了职能和业务部门,便于进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成员间的协同规则的设计以及组织规则的演化;在微观层次利用团队模式对agent间的互操作进行抽象,实现团队内agent间协同规则的支持,并且借助团队模式的特化和聚合机制支持agent组织协同规则的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组织 组织规则 职能部门 团队模式 协同规则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萍 李绍飞 王丽珍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9-103,共5页
分析目前应用型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提出建立团队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连续3年对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部分毕业生进行团队模式的培养,结果表明: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的构建能明显改善论文的质量,学生的协作能力... 分析目前应用型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提出建立团队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连续3年对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部分毕业生进行团队模式的培养,结果表明: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的构建能明显改善论文的质量,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提高了1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水利类专业 毕业设计 团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为基础探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
6
作者 刘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011-1011,共1页
目的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家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所服务的200名医护人员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家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所服务的200名医护人员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前提下所制定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体系,满足了当前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服务团队模式 家庭医生 绩效考核 主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果导向理念下创新融合项目式团队学习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梅 孔璐 +4 位作者 张静 周妍 卢雅彬 牛静 秦琼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6-1648,共13页
结合专业课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分子生物学作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各学科和临床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具备作为... 结合专业课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分子生物学作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各学科和临床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具备作为课程思政载体的天然优势。本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成果导向(OBE),创新性融合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PBGS)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二者的有机融合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做了有益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思政案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管理和优化评价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师生评价优秀。课前及课后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90%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拓展了视野,增长了学识,50%~70%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坚定了医学专业学习的自信。通过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多项国家级奖。证明该教学模式拓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德才兼备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理念 融合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 医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护理团队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7
8
作者 葛学娣 徐新菊 +3 位作者 李冰 王莉英 黄莹 汤阿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索压疮护理团队管理模式,构建高危压疮防范管理体系,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压疮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解放军第117医院制定高危压疮护理团队准入标准,建立4个高危压疮护理团队模块,明确其职责,规范高危压疮患者评估与质量监控流程。结果... 目的探索压疮护理团队管理模式,构建高危压疮防范管理体系,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压疮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解放军第117医院制定高危压疮护理团队准入标准,建立4个高危压疮护理团队模块,明确其职责,规范高危压疮患者评估与质量监控流程。结果实施压疮护理团队管理模式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压疮的转归情况优于实施前,团队成员的压疮专科护理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是促进高危压疮护理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压疮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护理 团队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运作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丁建玲 魏兰 李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从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成员的构成、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评价指标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出我国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和完善,尤其是团队的构建、团队成员的考核与评价指标、患者的... 从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成员的构成、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评价指标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出我国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和完善,尤其是团队的构建、团队成员的考核与评价指标、患者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模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医护联合管理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尹建红 刘鸣 +7 位作者 李米娜 武倩倩 苏鸿 董颖 郝丹 阴津华 许林鑫 孙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307-4313,共7页
目的:评价基于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MDT)的医护联合管理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糖尿病足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整形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病人资料,并根据病人是否有意愿... 目的:评价基于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MDT)的医护联合管理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糖尿病足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整形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病人资料,并根据病人是否有意愿在住院期间接受MDT治疗模式将其分为MDT组(60例)和非MDT组(60例)。非MDT组实施传统单科室医护管理模式,MDT组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基于MDT的医护联合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生化指标、足部溃疡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手术次数、换药次数、截趾(肢)率、住院天数、出院满意度、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再住院率。结果:MDT组足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满意度高于非MDT组(P<0.05),MDT组病人住院天数、截趾(肢)率、手术次数及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低于非MDT组(P<0.05)。出院时MDT组生化指标较非MDT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且MDT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均高于非MDT组(P<0.05)。结论:基于MDT的医护联合管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 医护联合管理 血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冲突和团队信任对团队心智模式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涛 刘延平 赖斌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对MBA学生学习团队中团队冲突和团队信任对于团队心智模式形成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基于认知的冲突会对团队心智模式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基于情感的冲突则会对团队心智模式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团队认知... 本文对MBA学生学习团队中团队冲突和团队信任对于团队心智模式形成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基于认知的冲突会对团队心智模式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基于情感的冲突则会对团队心智模式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团队认知信任的存在会增加团队认知冲突对于团队心智模式形成的正向影响效果;团队情感信任的存在会防止团队认知冲突转化为消极的团队情感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冲突 团队信任 团队心智模式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喜伶 哈聪颖 张有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5,244,共5页
团队精神是工程师培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工程师教育中应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进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中法工程师学... 团队精神是工程师培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工程师教育中应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进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中法工程师学院协作,借鉴CDIO教育理念,融合中国毕业设计和法国项目管理方法,开展了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指导。介绍了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构建、教学运行与管理方法以及考核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合作模式 毕业设计 教学运行与管理 考核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芳 陈红玲 +1 位作者 姜广荣 金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 目的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失血性休克 团队急救模式 抢救 危急重症 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下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工作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靳婕 周颖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899-3902,共4页
目的了解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下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探讨二者工作内容的差异,为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的分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九大主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9名社区护士和105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下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探讨二者工作内容的差异,为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的分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九大主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9名社区护士和105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包括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等6大维度,共40项工作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在这些工作内容中的差异。结果在"社区医疗工作内容调查表"的40项条目中,显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条目有7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条目有11项;剩余的22项条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是一起协作、共同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结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但是在诸如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内容中,医护分工尚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一种科学的医护分工模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团队服务模式 工作内容 医生护士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雁 张罗 张庆余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2,共3页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北京同仁医院积极开展门诊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建立医院内部层级诊疗服务新模式。通过门诊就诊流程调整、服务模式变革,破解"挂号难""号贩子"等相关问题,实现了医院内部门诊资源的优...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北京同仁医院积极开展门诊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建立医院内部层级诊疗服务新模式。通过门诊就诊流程调整、服务模式变革,破解"挂号难""号贩子"等相关问题,实现了医院内部门诊资源的优化利用,是医院内部分级诊疗的有益实践与探索,真正体现了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为未来广泛推广分级诊疗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分级诊疗 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护团队组合模式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甦平 龚睿婕 +1 位作者 鲍勇 姜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护团队组合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成分中心2011年10月开始采取医护团队组合模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541例,至2012年9月对比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情况。结...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护团队组合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成分中心2011年10月开始采取医护团队组合模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541例,至2012年9月对比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情况。结果经过1年医护团队组合模式的管理,高危和极高危组患者比例从41.2%下降至29.9%。管理后平均收缩压由(128±8)mm Hg下降至(126±7)mm Hg,平均舒张压由(78±5)mm Hg下降至(76±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3、5.84,P<0.05)。结论在推行医护团队组合模式后,辖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在社区推行医护团队组合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更加合理地配置现有的医疗资源,促进居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制度 医护团队组合模式 社区高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团队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季黎明 赵文穗 +4 位作者 洪彪 陈燕 邱琼 王艳 蒋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24-232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团队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前)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850例,及2014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后)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团队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前)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850例,及2014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后)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 182例。建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团队管理工作组和流程。比较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筛查率,糖尿病性LEAD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糖尿病性LEAD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医疗费用支出、门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满意度和下肢动脉病变知晓评分。结果实施团队管理后糖尿病性LEAD筛查率高于实施前〔6.88%(212/3 182)比4.49%(128/2 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LEAD住院患者分别为182、206例,实施团队管理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8±1.2)d比(13.8±1.5)d〕、平均住院费用〔(21 434±2 245)元比(26 878±3 212)元〕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LEAD患者分别为362、446例,实施团队管理后患者血糖〔46.0%(205/446)比33.1%(120/362)〕、血脂〔43.9%(196/446)比31.8%(115/362)〕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支出〔(67.3±13.3)分比(28.2±3.1)分〕、门诊便利性〔(84.6±9.2)分比(67.1±7.4)分〕、住院便利性〔(71.3±8.8)分比(49.2±5.4)分〕满意度和下肢病变知晓〔(79.2±9.7)分比(54.1±9.5)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队管理有助于LEAD早期筛查,共同管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血脂控制;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团队管理模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研究生团队化培养模式探讨——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康庄 周顺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以团队化培养模式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做法。通过对该专业1999-200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情况进行调研,以铁道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教师团队化管理、学生团队化分配及工程... 介绍了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以团队化培养模式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做法。通过对该专业1999-200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情况进行调研,以铁道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教师团队化管理、学生团队化分配及工程—学术一体化团队培养制度组成的团队化培养模式,并基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团队化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对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为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化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工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及效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伍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具有独立的两级团队组织与职级序列,有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具有"纵"、"横"的发展空间。它解决了辅导员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消解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提高了辅导员的... 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具有独立的两级团队组织与职级序列,有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具有"纵"、"横"的发展空间。它解决了辅导员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消解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提高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使辅导员工作具有了职业价值核心,并能形成真正的辅导员文化,塑造职业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职业化 团队 团队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任务情境中虚拟团队绩效过程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重鸣 邓靖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1-686,共6页
运用模拟实验,通过操纵任务类型和任务依存性,考察了不同任务情境中虚拟团队的各种绩效过程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三种绩效过程模式对团队任务绩效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都能够设置比较客观的目标;而方法模式... 运用模拟实验,通过操纵任务类型和任务依存性,考察了不同任务情境中虚拟团队的各种绩效过程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三种绩效过程模式对团队任务绩效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都能够设置比较客观的目标;而方法模式只在第一和第三阶段表现出显著作用;信任模式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显著作用,表现出后期受到学习效应的干扰。(2)在概念性任务中,任务依存性对团队任务绩效作用显著,而在行为性任务中,其作用不显著,而且,任务依存性对不同任务类型中的绩效过程模式具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依存性 虚拟团队 绩效过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