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团聚结构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垚 吴珺 +2 位作者 魏飞 骞伟中 余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纳米聚团床催化裂解法制得的碳纳米管均以团聚体形式存在。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两种碳纳米管团聚体的团聚结构、分散形态及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纳米聚团床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具有多级团聚结构 ,范德华力及缠绕作用共同造成... 纳米聚团床催化裂解法制得的碳纳米管均以团聚体形式存在。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两种碳纳米管团聚体的团聚结构、分散形态及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纳米聚团床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具有多级团聚结构 ,范德华力及缠绕作用共同造成了多级团聚体的形成。细长的碳纳米管分散困难 ,易絮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团聚结构 电子显微镜 微观结构 分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团聚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春祥 赵杰文 邱白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17,共4页
鱼糜的结构与其流变特性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的定量描述一直困扰着该研究领域的人们,因此,我们用显微图象技术探讨了鲢鱼糜的团聚结构。最后得出可用鱼糜团聚体中孔隙平均径,孔隙直径的累积分布以及孔隙质心距总质心的距离函数来描述... 鱼糜的结构与其流变特性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的定量描述一直困扰着该研究领域的人们,因此,我们用显微图象技术探讨了鲢鱼糜的团聚结构。最后得出可用鱼糜团聚体中孔隙平均径,孔隙直径的累积分布以及孔隙质心距总质心的距离函数来描述鱼糜的团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结构 孔隙 团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锆干凝胶团聚结构及氧化锆超细粉末表面粗糙度的分形研究
3
作者 葛荣德 郑蒂基 +2 位作者 赵天从 唐南龙 朱宣惠 《中国搪瓷》 1991年第5期1-5,9,共6页
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测量氢氧化锆干凝胶的团聚结构及氧化锆超细粉末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氢氧化锆干凝胶团聚体具有分形结构,其分形维数与胶体的沉淀工艺条件有关。氧化锆超细粉末具有分形表面特征,其表面分形维数,即表面粗糙程度,与... 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测量氢氧化锆干凝胶的团聚结构及氧化锆超细粉末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氢氧化锆干凝胶团聚体具有分形结构,其分形维数与胶体的沉淀工艺条件有关。氧化锆超细粉末具有分形表面特征,其表面分形维数,即表面粗糙程度,与粉末的制备工艺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表面粗糙度 干凝胶 表面分形维数 氢氧化锆 团聚结构 团聚 分形结构 工艺条件 粉末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6
4
作者 姜灿烂 何园球 +3 位作者 刘晓利 陈平帮 王艳玲 李辉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5-722,共8页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厩肥>稻草>绿肥>还田>对照。各有机肥处理中土壤中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铝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9%~54%、8.5%~21.7%和10.9%~26.8%。统计结果显示,>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的施入不仅有利于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旱地红壤 团聚结构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地脐橙园保护性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电明 夏立忠 +3 位作者 俞元春 马力 李运东 杨林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6-1005,共10页
依托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秭归实验站的8 a长期试验,对5种保护性管理措施下坡地脐橙园土壤团聚体结构与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脐橙套种多年生白三叶草(CM)和脐橙园地面农作物秸秆覆盖(SM)处理表层土壤(0~5 ... 依托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秭归实验站的8 a长期试验,对5种保护性管理措施下坡地脐橙园土壤团聚体结构与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脐橙套种多年生白三叶草(CM)和脐橙园地面农作物秸秆覆盖(SM)处理表层土壤(0~5 cm)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氮含量及SM处理表层土壤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脐橙套种黄花菜等高植物篱(CH)处理和脐橙园沿等高线埋设防渗膜(MM)处理表层土壤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CH处理的MWD值显著高于常规脐橙栽植(CK)和脐橙套种小麦-花生(PC)处理;与CK处理相比,PC处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值、团聚体碳含量和表层土壤团聚体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5~20 cm土壤团聚体磷含量有升高趋势。团聚体MWD与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氮含量有极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地脐橙园 团聚结构 养分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结构与有机碳的关系、定量研究方法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升龙 梁爱珍 +1 位作者 张晓平 陈学文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1期34-41,共8页
近些年土壤固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影响土壤固碳的因素中,团聚体结构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是研究的焦点。土壤中原始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结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以及施肥措施发生变... 近些年土壤固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影响土壤固碳的因素中,团聚体结构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是研究的焦点。土壤中原始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结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以及施肥措施发生变化后,团聚体及其结构在土壤有机碳固定中的作用变得更加凸显。团聚体结构包含众多的孔隙,这些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以及空间分布等都会影响土壤中水分运移、植物根系生长、土壤生物活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分配,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本文分析了水分、植物根系以及土壤生物与团聚体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这些因素在土壤有机碳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概述。同时,阐述了不同CT(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土壤团聚体结构探测中的应用及其对结构数据的提取方法,探讨了团聚体孔隙结构对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展望了团聚体结构对有机碳固定影响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参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结构 土壤有机碳固定 团聚体孔隙 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土壤胶结状况与团聚体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焦钒栩 侯卫亮 李光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目的]分析雨滴击溅对表层土壤胶结剂含量以及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降雨条件下土壤胶结状况与团聚体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理化分析与同步辐射计算机扫描(SR-μCT)技术,对泥沙中团聚体胶结剂含量、表土团聚... [目的]分析雨滴击溅对表层土壤胶结剂含量以及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降雨条件下土壤胶结状况与团聚体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理化分析与同步辐射计算机扫描(SR-μCT)技术,对泥沙中团聚体胶结剂含量、表土团聚体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1)泥沙中各胶结剂含量排序为碳酸钙>有机碳>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铝>六碳糖,相同薄层径流下,泥沙中胶结剂的含量随雨滴直径的增加不断增加;相同雨滴直径下,胶结剂的含量随薄层径流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波动式变化。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共同作用对<0.053 mm粒径下六碳糖、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铝以及0.25~2 mm粒径下六碳糖、游离氧化铁、碳酸钙和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2)相同薄层径流下,表土团聚体总数量(A)、微团聚体(≤0.25 mm)数量、比表面积(SSA)随雨滴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大团聚体体积百分比(V mac)、大团聚体(>0.25 mm)数量、几何平均直径(GMD)随雨滴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相同雨滴直径下,随着薄层径流增加,SSA不断减小,GMD不断增加。(3)泥沙中5种胶结剂与表土团聚体结构参数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泥沙胶结剂含量越高,A和SSA越大,GMD和V mac越小。[结论]雨滴击溅薄层径流增加了表土团聚体胶结剂迁移损失,增大泥沙中胶结剂的含量。降雨侵蚀下表土团聚体胶结剂含量降低,是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击溅 薄层径流 胶结剂 团聚体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纳米晶合金的介观结构(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全民 许启明 +2 位作者 方允樟 莫婵娟 杨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团聚结构是影响铁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和GMI效应的重要介观结构。本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横断面的介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中具有纳米晶粒的团聚结构,其大小约为20... 团聚结构是影响铁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和GMI效应的重要介观结构。本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横断面的介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中具有纳米晶粒的团聚结构,其大小约为200nm。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推断这个团聚结构大约由104个纳米晶粒组成,称之为介观结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纳米晶合金 团聚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AFM) 介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S填充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新 王兆波 吴其晔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3-636,共4页
采用Rosand Presicion Rheometer研究了nano-TiO2/HIPS填充体系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HIPS内的纳米分散相具有增大体系的自由体积效应,nano-TiO2对HIPS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小.EVA的加入有助于流动中nano-TiO2团聚结构的破坏分散,... 采用Rosand Presicion Rheometer研究了nano-TiO2/HIPS填充体系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HIPS内的纳米分散相具有增大体系的自由体积效应,nano-TiO2对HIPS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小.EVA的加入有助于流动中nano-TiO2团聚结构的破坏分散,流动曲线所显示的屈服现象和非牛顿指数的变化规律都表明了熔体流动中存在nano-TiO2团聚结构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S 流变性 屈服 团聚结构 自由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润滑油制备及其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越峰 干路平 +2 位作者 黄海栋 涂江平 李春忠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3,28,共4页
采用相转移工艺 ,以水性石墨滤饼、15 0SN基础油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石墨润滑油 ,并用ThermoHaake流变仪考察了其流变性质。结果表明 :纳米石墨润滑油液固分散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学行为 ;超分散剂的加入能阻止石墨粒子紧密团聚结构的形... 采用相转移工艺 ,以水性石墨滤饼、15 0SN基础油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石墨润滑油 ,并用ThermoHaake流变仪考察了其流变性质。结果表明 :纳米石墨润滑油液固分散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学行为 ;超分散剂的加入能阻止石墨粒子紧密团聚结构的形成 ,改善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通过Casson方程拟合 ,可得到静态屈服应力值 ,由该值表征的体系稳定性表明 ,随高分子型分散剂加入量的增多 ,体系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直至达到一个恒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 润滑油 分散体系 流变学行为 稳定性 原料制备 流变性质 剪切变稀 团聚结构 石墨粒子 超分散剂 方程拟合 高分子型 相转移 基础油 流变仪 应力值 加入量 滤饼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对钒钛磁铁尾矿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赛 谷海红 +2 位作者 艾艳君 张义璇 李富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58,共9页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释放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对钒钛磁铁尾矿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开展了紫花苜蓿室内培养实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形态及不同剂量的球囊霉素相...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释放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对钒钛磁铁尾矿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开展了紫花苜蓿室内培养实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形态及不同剂量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研究了其对钒钛磁铁尾矿养分环境、团聚结构、重金属活性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GRSP后钒钛磁铁尾矿养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EEG使钒钛磁铁尾矿中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9.7%~60.1%;TG效果则更加显著,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2.2%~58.9%和44.7%~111.3%;此外,外源施加TG后钒钛磁铁尾矿团聚结构的稳定性会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占比、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重量直径分别增加了29.36%~114.63%、4.76%~15.87%和9.26%~16.67%,提高了钒钛磁铁尾矿对重金属及养分的固持能力;两种形态GRSP对钒钛磁铁尾矿中不同重金属作用有所差异,EEG能显著降低Cu有效性,DTPA提取态Cu含量降低16.7%,TG主要钝化Cr,DTPA提取态Cr含量减少了72.6%。此外,柠檬酸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综合分析表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可以改变钒钛磁铁尾矿重金属活性、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并改善养分环境,为尾矿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尾矿 重金属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养分 团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金金 黄显怀 钱婧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2-57,共6页
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酸雨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在酸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和土壤有机碳转化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对土壤养分... 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酸雨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在酸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和土壤有机碳转化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对土壤养分矿化的影响;(2)酸雨对土壤团聚结构的作用;(3)酸雨对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元素的平衡关系。由于研究区域的气候、土壤类型及耕作方式等因素不同,酸雨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今后应加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实验:(1)多种因素耦合关系研究;(2)不同的酸雨类型组合研究;(3)现场长期定位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循环 碳矿化 土壤团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选煤厂改选无烟末煤后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翔锐 徐国鹏 +1 位作者 赵佳伟 于波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2年第3期8-12,共5页
A选煤厂原为炼焦煤选煤厂,改选无烟末煤后,合格重悬浮液密度由1.45 kg/L增加到1.73 kg/L,悬浮液中固体量增加近20%,由此产生了磁团聚结构化等问题;通过对脱介设备和磁选设备操作条件进行整改,并控制好磁铁矿粉质量和煤泥量,有效保持了... A选煤厂原为炼焦煤选煤厂,改选无烟末煤后,合格重悬浮液密度由1.45 kg/L增加到1.73 kg/L,悬浮液中固体量增加近20%,由此产生了磁团聚结构化等问题;通过对脱介设备和磁选设备操作条件进行整改,并控制好磁铁矿粉质量和煤泥量,有效保持了高密度合格悬浮液的稳定性,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无烟末煤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团聚结构 重悬浮液 磁铁矿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钠羧甲基纤维素加固粉砂土水稳性及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晴雯 裴向军 黄润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112,120,共7页
土壤加固剂可改善土体理化特性。选择改性钠羧甲基纤维素(M CMC)为加固剂,以粉砂土为加固对象,研究M CMC加固粉砂土水稳性及稳定机理。开展不同加固剂掺量下加固土湿化崩解试验进行崩解状态监测和完全崩解系数(CR)测试,结果显示:随加固... 土壤加固剂可改善土体理化特性。选择改性钠羧甲基纤维素(M CMC)为加固剂,以粉砂土为加固对象,研究M CMC加固粉砂土水稳性及稳定机理。开展不同加固剂掺量下加固土湿化崩解试验进行崩解状态监测和完全崩解系数(CR)测试,结果显示:随加固剂掺量的增加,试样开始崩解的时间延时、崩解产物中粗粒含量增加、悬浮粒减少,CR快速降低,当掺量达0.9%时,加固土样无崩解。进一步对试样的渗透性、基质吸力、抗剪强度、化学组分及微观结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随加固剂掺量的增加,加固土样团聚体粒径增大、渗透性减小、基质吸力增大、抗剪强度提高。研究成果表明:M CMC在土颗粒表面产生“包裹效应”、相邻土颗粒间产生“吸附效应”、相隔土颗粒间产生“连接效应”,使得土颗粒由镶嵌点接触转变为面式接触和链式连接,形成网状胶结结构团聚体,从而提高加固土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土 改性钠羧甲基纤维素 加固剂 胶结作用 结构团聚 水稳性 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破碎铁掺杂δ-MnO_(2)对其电容提升的机理研究
15
作者 初燕芳 张琳 +3 位作者 谢彬 严能 何俊杰 李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3-79,共7页
层状结构的δ-MnO_(2)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荷存储转移,但电导率差、比表面积小、结构团聚等缺陷限制了其电容性能。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辅助工艺,该工艺利用球磨的高能机械冲击力改善δ-MnO_(2)的团聚现象,使得致密片层状结构的δ-MnO... 层状结构的δ-MnO_(2)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荷存储转移,但电导率差、比表面积小、结构团聚等缺陷限制了其电容性能。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辅助工艺,该工艺利用球磨的高能机械冲击力改善δ-MnO_(2)的团聚现象,使得致密片层状结构的δ-MnO_(2)的粒径显著减小、结构的有序性降低、更多有利于其氧化还原反应快速进行的活性位点被暴露,有利于赝电容和扩散电容的提升。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以及元素组成,探究球磨对材料电化学储能的影响机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的δ-MnO_(2)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δ-MnO_(2)的比电容为237.5 F·g^(-1),较未球磨的δ-MnO_(2)纳米片提高250%;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δ-MnO_(2)仍能保持90.4%的初始电容。通过对球磨前后的δ-MnO_(2)电化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估,证明了球磨辅助处理是提升其电容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MnO_(2) 结构团聚 活性位点 赝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