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土丘陵边坡植被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水力性质的影响 |
张二芳
郝旺林
苗苗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
张平良
付强
刘晓伟
杨思存
|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风水复合侵蚀下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
赵晓峰
王艳辉
张健乐
许明祥
|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黄棕壤典型草地不同根系结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特征 |
杨程高歌
雷少华
耿韧
周岩
金秋
赵广举
卢慧中
孙国昌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藏东南林线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朱思洁
张波
付芳伟
丁慧慧
郭亮娜
李江荣
|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向家坝水电站生态修复边坡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
段晓明
夏栋
马佳鑫
彭思颖
李星竹
刘大翔
吴彬
蒋佳媛
刘黎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不同生态修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胶结物质的影响 |
段晓明
夏栋
马悦阳
马佳鑫
王宁
罗婷
吴彬
刘黎明
许文年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焦子健
张平良
刘晓伟
付强
谭雪莲
|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典型黄绵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植被演替的响应 |
郭正
张风宝
黄悦
李玄添
李潼亮
申楠
杨明义
李舒畅
|
《土壤》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林下植被管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
喻曼曼
于水强
石尚
黄越
王国兵
田野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腐殖质含量特征 |
王艳琪
禹妍彤
白芹菲
鲍玉海
杨洁
贺秀斌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有机肥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撒春宁
李永康
王星
宋珂辰
许冬梅
|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
李泽坤
谢军红
杨通
董芬榕
司佳昂
王海强
王婷婷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效氮特征及团聚体稳定性 |
霍浩然
陈立新
段文标
王亚飞
费盛林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旱改水型耕地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袁鹏丽
覃佳宇
周雨茜
龙新路
周勇
江立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迪达尔·比苏力旦
孙宗玖
于冰洁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李美莎
敬一胜
|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吕梁山撂荒枣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胶结物质的影响 |
李嘉琦
沐春恒
黄富超
殷海善
王改玲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刘福君
胡玉洁
郭忠录
曾建辉
李东耀
肖智远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炭基有机肥对植烟红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
王攀宇
王勇
陈玉蓝
徐强
李冰
蔡艳
|
《农学学报》
|
2025 |
0 |
|
20
|
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 |
陈凡
王利艳
曹睿倪
薛俊宙
崔永红
熊雨忠
李明
|
《福建林业科技》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