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土壤团聚体性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许永霞
廖超英
+3 位作者
孙长忠
法蕾
唐海滨
边丹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6-191,共6页
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破坏率,以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不同放牧植被类型条件下表土的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破坏率。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性质有影响,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从畜牧羊种选...
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破坏率,以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不同放牧植被类型条件下表土的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破坏率。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性质有影响,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高;对于不同植被类型,放牧草地的土壤结构要比柠条林地的好。团聚体破坏率分析结果和团聚体含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放牧强度、畜种和植被类型不同均影响着土壤表土的团聚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含量
团聚
体
破坏率
干筛大
团聚
体
湿筛大
团聚
体
放牧林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
被引量:
27
2
作者
于寒青
李勇
+1 位作者
金发会
孙丽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6-883,共8页
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吴旗、宜川3个地区,调查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灌、乔)下0—5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均显著提高了>2 mm和2~0.25 mm两个粒级的水稳性...
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吴旗、宜川3个地区,调查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灌、乔)下0—5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均显著提高了>2 mm和2~0.25 mm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SOC)的含量,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作用在3个地区有所不同。与农地相比,在绥德,油松和柠条分别使>2 mm和2~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提高了99%~153%和219%~350%,但苜蓿没有明显作用;在吴旗,苜蓿和沙棘分别使>2 mm和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提高了28%~30%和85%~130%,而刺槐对>2 mm水稳性团聚体没有作用,而使2~0.2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SOC含量提高了210%;在宜川,白草、羊胡草、狼牙刺和油松使>2 mm和2~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提高了405%~932%和724%~1130%。植被恢复土壤增碳主要是提高了2~0.25 mm和>2 mm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SOC的含量,提高值分别为514%和470%,占土壤有机碳库增量的49%和43%,而对其它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的贡献小于16%。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植被恢复稳定土层结构、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SOC的形成,可能在黄土丘陵侵蚀景观土壤固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稳性
团聚
体
团聚
体
中有机碳
含量
土壤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10 位作者
金伟
徐丽萍
唐先干
熊丽
王萍
夏文建
刘增兵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邵彩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0-1312,共13页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氮比例分别为25%、50%、75%与100%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5%ON,50%ON,75%ON,100%ON)。2021年,早、晚稻成熟后测产;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与大团聚体含量)、化学性状(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硅)与生物学性状(脲酶、酸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比例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IFI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有机肥比例的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的效果也随之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β-葡糖苷酶活性与其它所有指标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有机碳含量与碳循环过程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以及微生物活性均有较强影响。相对于其他指标,土壤全磷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较大,受有机肥投入的影响较大。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IFI,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肥力指数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且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增,而双季稻产量则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减,有机肥配施比例≤50%时,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50%时表现为减产。PLS-PM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对IFI均有显著影响,有机肥的效应大于无机肥;有机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无机肥投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全面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且有机肥配施比例越高效果越好。但如果培肥时间较短(5年以内),化肥氮对产量的贡献占绝对优势,有机氮的投入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才能兼顾地力提升与产量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氮占比
大
团聚体含量
酶活性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土壤团聚体性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许永霞
廖超英
孙长忠
法蕾
唐海滨
边丹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和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6-19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61)
文摘
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破坏率,以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不同放牧植被类型条件下表土的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破坏率。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性质有影响,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高;对于不同植被类型,放牧草地的土壤结构要比柠条林地的好。团聚体破坏率分析结果和团聚体含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放牧强度、畜种和植被类型不同均影响着土壤表土的团聚体性质。
关键词
团聚体含量
团聚
体
破坏率
干筛大
团聚
体
湿筛大
团聚
体
放牧林草地
Keywords
soil aggregate content
damage rete of aggregate
large aggregate of dry sieve
wet sieving large aggregates
grazing ground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
被引量:
27
2
作者
于寒青
李勇
金发会
孙丽芳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6-8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944
41171231)
+1 种基金
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IAEA research contract No.15479
15938)资助
文摘
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吴旗、宜川3个地区,调查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灌、乔)下0—5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均显著提高了>2 mm和2~0.25 mm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SOC)的含量,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作用在3个地区有所不同。与农地相比,在绥德,油松和柠条分别使>2 mm和2~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提高了99%~153%和219%~350%,但苜蓿没有明显作用;在吴旗,苜蓿和沙棘分别使>2 mm和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提高了28%~30%和85%~130%,而刺槐对>2 mm水稳性团聚体没有作用,而使2~0.2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SOC含量提高了210%;在宜川,白草、羊胡草、狼牙刺和油松使>2 mm和2~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提高了405%~932%和724%~1130%。植被恢复土壤增碳主要是提高了2~0.25 mm和>2 mm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SOC的含量,提高值分别为514%和470%,占土壤有机碳库增量的49%和43%,而对其它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的贡献小于16%。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植被恢复稳定土层结构、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SOC的形成,可能在黄土丘陵侵蚀景观土壤固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稳性
团聚
体
团聚
体
中有机碳
含量
土壤碳储量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soil aggregates; soil carbon storage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金伟
徐丽萍
唐先干
熊丽
王萍
夏文建
刘增兵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邵彩虹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环境宜春观测实验站
南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0-131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588)
农田智慧施肥项目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6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100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专项(JXSNKYJCRC202315)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31ZDD02003)。
文摘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氮比例分别为25%、50%、75%与100%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5%ON,50%ON,75%ON,100%ON)。2021年,早、晚稻成熟后测产;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与大团聚体含量)、化学性状(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硅)与生物学性状(脲酶、酸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比例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IFI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有机肥比例的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的效果也随之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β-葡糖苷酶活性与其它所有指标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有机碳含量与碳循环过程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以及微生物活性均有较强影响。相对于其他指标,土壤全磷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较大,受有机肥投入的影响较大。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IFI,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肥力指数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且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增,而双季稻产量则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减,有机肥配施比例≤50%时,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50%时表现为减产。PLS-PM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对IFI均有显著影响,有机肥的效应大于无机肥;有机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无机肥投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全面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且有机肥配施比例越高效果越好。但如果培肥时间较短(5年以内),化肥氮对产量的贡献占绝对优势,有机氮的投入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才能兼顾地力提升与产量的维持。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氮占比
大
团聚体含量
酶活性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水稻产量
Keywords
paddy field
organic fertilizer N proportion
macro-aggregate content
enzyme activity
soil 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
rice yield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土壤团聚体性质研究
许永霞
廖超英
孙长忠
法蕾
唐海滨
边丹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
于寒青
李勇
金发会
孙丽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短期效应
张文学
王少先
金伟
徐丽萍
唐先干
熊丽
王萍
夏文建
刘增兵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邵彩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