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建平 王俊 +2 位作者 唐典勇 伏秦超 张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6,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合团簇上.CO氧化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容易进行.AuAg-团簇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插入AuAgO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u―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CO2和AuAgO-,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中间体[Au―AgC(O―O)O]-形成两分子的CO2和AuAg-.而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团簇上,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效应不明显.AuAg-和AuCu-对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强于Au2-团簇,因此,Ag和Cu掺杂可以提高金团簇的催化活性,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O氧化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氧团簇负离子的产生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晨生 李海洋 +6 位作者 张晓光 白吉玲 王秀岩 张桂秋 王利 何国钟 楼南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5-189,共5页
Copper oxide cluster ions CunOm n=1-22, m=1-12 are generated by 523 nm laser ablation of CuCO3 solid sample with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detection.By changing precursor, we get sbolar TOF MS from Cu(NO3)2 sam... Copper oxide cluster ions CunOm n=1-22, m=1-12 are generated by 523 nm laser ablation of CuCO3 solid sample with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detection.By changing precursor, we get sbolar TOF MS from Cu(NO3)2 sample, but narrower mass distribution from CuO sample. We suggest that this is caused by collisionally stabilization. Small gas molecules CO2 and NO2, generated by laser ablation of CuCO3 and Cu(NO3)2, act as bther gas in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rns, and they are helpful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mass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碰撞稳定化作用 团簇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硫团簇负离子组成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汉东 刘敦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报导了金 /硫靶在静态二次离子质谱实验条件下形成的组成通式为 Au1- 15S0- 5的团簇负离子 .其中 ,Aun组成系列具有典型的奇数优势 ,属于金的一元团簇负离子 .其余组成系列( Au1- 15S1- 5)则属于金-硫二元团簇负离子 .研究发现 ,... 报导了金 /硫靶在静态二次离子质谱实验条件下形成的组成通式为 Au1- 15S0- 5的团簇负离子 .其中 ,Aun组成系列具有典型的奇数优势 ,属于金的一元团簇负离子 .其余组成系列( Au1- 15S1- 5)则属于金-硫二元团簇负离子 .研究发现 ,金-硫团簇负离子具有以下与组成密切相关的特征 :( 1)它们继承了金一元团簇负离子的奇数优势 ;( 2)它们中硫原子数仅限于 5,而金原子数则在较大范围变化 ;( 3)它们完全没有多数其它金属与非金属(包括硫)二元团簇正 /负离子共有的 MenNn型组成优势 ;( 4)它们以上组成特征及其它细节恰似碳-磷这样的典型非金属二元团簇正 /负离子 .基于这样的组成特征可提出 ,金-硫团簇负离子在构成上包含着相对完整的金一元团簇组件 ,在形成机制上源于金一元团簇与硫一元团簇(或称为 :限于五原子的多硫单元)之间的再团簇化 .关于再团簇化机制中的相互作用问题 ,即两类团簇间是依靠末端原子交叉成键还是依赖两类团簇中异种原子之间静电诱导力等"非共价键"作用的问题 ,则有待于今后研究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硫 团簇负离子 组成特征 化机制 静态二次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超高硫煤有机相中分子氯存在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汉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无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分子氯 (Cl2 )的团簇负离子 ,从而首次获得分子氯在原煤中存在的实验证据。结合不久前从相同原煤有机相观测到元素硫 (S8)的研究结果 ,表明易挥发性元素能够以其化...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无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分子氯 (Cl2 )的团簇负离子 ,从而首次获得分子氯在原煤中存在的实验证据。结合不久前从相同原煤有机相观测到元素硫 (S8)的研究结果 ,表明易挥发性元素能够以其化学单质状态在原煤有机相中稳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氯 实验证据 超高硫煤 二次离子质谱 团簇负离子 CL2 有机相 化学物种 有害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5^-的正四面体中心和正方形中心构型能量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萍 张建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文中用MACQM(modifiedarangementchannelquantummechanics)方法计算了负离子团簇H-5的正四面体中心和正方形中心构型的能量随中心原子核到顶角原子核间距离R变化的曲线。计算得知... 文中用MACQM(modifiedarangementchannelquantummechanics)方法计算了负离子团簇H-5的正四面体中心和正方形中心构型的能量随中心原子核到顶角原子核间距离R变化的曲线。计算得知,两种构型均在R=1.55a0时有能量极小值E正四面体中心=-2.7899a.u.,E正方形中心=-2.7539a.u.。说明H-5的这两种结构都可能存在,但正四面体中心结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能量 结构 MACQ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