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在Cu_(2)O(111)表面的Pd_(n)(n=2~8)团簇稳定性的DFT研究
1
作者 范祥瑞 李志斌 +2 位作者 赵子萱 刘汉阳 王红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4-108,共5页
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d_(n)团簇在Cu_(2)O(111)表面和Cu_(2)O(111)Cu缺陷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在Cu_(2)O表面,Pd_(n)团簇更容易吸附在Cu_(2)O(111)Cu缺陷表面。应用Bader电荷研究了Pd_(n)在Cu_(2)O表面的结构稳定... 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d_(n)团簇在Cu_(2)O(111)表面和Cu_(2)O(111)Cu缺陷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在Cu_(2)O表面,Pd_(n)团簇更容易吸附在Cu_(2)O(111)Cu缺陷表面。应用Bader电荷研究了Pd_(n)在Cu_(2)O表面的结构稳定性,揭示了当Pd_(n)团簇吸附在Cu_(2)O表面时,Pd_(n)团簇会向Cu_(2)O表面转移电子,这增强了Cu_(2)O的抗氧化性。Pd_(2)在Cu_(2)O表面时倾向于解离吸附,这是由于Pd与Cu_(2)O表面的相互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111)表面 Cu缺陷 Pd_(n)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 Si_n^+(n=1~6)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丹 侯茹 +2 位作者 郭平 李书婷 任兆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1-578,共8页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Nb2Si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发现最低能Nb2Sin+团簇除了n=5,6发生了微小畸变外,其余基本保持了相应的中性Nb2Sin[(n=1~6)]团簇的结构.且除了Nb2Si+团簇外,所有的最...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Nb2Si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发现最低能Nb2Sin+团簇除了n=5,6发生了微小畸变外,其余基本保持了相应的中性Nb2Sin[(n=1~6)]团簇的结构.且除了Nb2Si+团簇外,所有的最低能结构都是自旋二重态,电子态也都为2A;由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可知,Nb2Sin+团簇的热力学稳定性比相应的Nb2Sin团簇[(n=1~6)]强,说明失去一个电子增加了团簇的热力学稳定性.且Nb2Si3+团簇的热力学稳定性是Nb2Sin+(n=1~6)团簇中最强的.从绝热电离势(AIP)和垂直电离势(VIP)的结果发现,由于VIP与AIP差值很小,说明Nb2Sin+团簇和Nb2Sin团簇[(n=1~6)]结构的构型相同.Nb2Si团簇的AIP值具有最小值6.623eV,表明在实验上很容易得到它们的阳离子形式且在质谱中可观测到较高的峰值.对HOMO-LUMO能隙的研究表明与相应的Nb2Sin(n=1~6)团簇相比,Nb2Sin+(n=1~6)团簇的HOMO-LUMO能级除了n=2,6外普遍增大,说明Nb2Sin+团簇的化学稳定性强于Nb2Sin团簇[(n=1~6)],并且除了Nb2Si3+团簇外都是半导体性的.由Mulliken电荷布局得出团簇的总磁矩和原子局域磁矩,表明Nb2Si+团簇的总磁矩最大,为3.0μB,呈现为铁磁质.硅原子则在不同的团簇中表现为顺磁性或抗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b2Sin+(n=1~6) 几何结构 相对稳定性 电离势 HOMO-LUMO能隙 磁矩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SiO_2)_n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桂贤 井群 +3 位作者 闫红霞 杨增强 曹海宾 张建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67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SiO_2)_n(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e(SiO_2)_n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SiO_2)_n端位O原子以及近邻端住O原子的Si原子上吸附一个Ge原子优...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SiO_2)_n(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e(SiO_2)_n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SiO_2)_n端位O原子以及近邻端住O原子的Si原子上吸附一个Ge原子优化得到;随着锗原子数的增加,增加的锗原子易与原来的锗原子形成锗团簇.掺杂锗原子后团簇的能隙比(SiO_2)_n团簇的能隙小,当多个Ge原子掺杂到(SiO_2)_3团簇时,其能隙随着Ge原子个数的增加出现了振荡,Ge_m(SiO_2)_3的能隙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变化.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表明Ge(SiO_2)_2和Ge(SiO_2)_5团簇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n和Ge(sio2)n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_n(n=1~6)团簇吸附H_2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兰 蒋树斌 +5 位作者 郑申声 成琼 杜阳 杨勇 田军华 马俊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4-1419,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用全电子基组DNP对Ben(n=2~6)团簇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团簇的总能、平均结合能、振动频率、最高已占据轨道能级、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能隙、垂直电离势和垂直亲和势。在Ben(n=1~6)团簇...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用全电子基组DNP对Ben(n=2~6)团簇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团簇的总能、平均结合能、振动频率、最高已占据轨道能级、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能隙、垂直电离势和垂直亲和势。在Ben(n=1~6)团簇的顶位、桥位和穴位吸附H2后,进行了吸附物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得到最佳吸附位,并计算了吸附前后的总态密度和Mulliken电荷布居。结果表明:团簇中Be原子数增多,稳定性增强;吸附H2的吸附能处于0.0061982~0.0089722a.u.之间;随着Be团簇原子数量增加,与H的s-p杂化程度增强;吸附位对应的电荷转移量越大,吸附越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1~6) 密度泛函 吸附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脉冲强激光加载下团簇(SiO_2)_n(n=6,14)损伤动力学过程研究
5
作者 任达华 向宝燕 +1 位作者 谭兴毅 胡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4-2080,共7页
在超快强激光应用中,尤其是激光聚变研究,SiO2作为光学元件的主要成分,而光学元件是由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的,基于无定型二氧化硅结构的复杂性,在理论研究中常常用团簇结构代替无定型结构,而且光学元件在损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在超快强激光应用中,尤其是激光聚变研究,SiO2作为光学元件的主要成分,而光学元件是由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的,基于无定型二氧化硅结构的复杂性,在理论研究中常常用团簇结构代替无定型结构,而且光学元件在损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硅团簇。因此,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激光脉冲与团簇(SiO2)n(n=6,14)相互作用对二氧化硅玻璃的损伤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当脉冲激光作用在团簇时,Si—O键长被拉长,激光削弱了Si—O共价键强度,Si—O键逐渐断裂,最终导致整个团簇(SiO2)n结构坍塌而破坏;随激光强度增加,Si—O键首先被破坏的时间缩短;同时飞秒激光诱导电荷密度变化,与飞秒激光脉冲衰退的痕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sio2)n(n=6 14)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损伤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Si_n(n=1~6)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茹 李书婷 +3 位作者 牛峰 屈小惠 谢楠 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共7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对自然电荷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Ru Sin(n=2,4~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出现电荷反转现象.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钌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强了,且Ru Si的化学活性是Ru Sin(n=1~6)团簇最强的.通过对团簇磁矩的研究发现,Ru Si和Ru Si3团簇具有了磁性,其余团簇的总磁矩为零,且Ru Sin(n=1~6)团簇中各原子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 Sin(n=1~6)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PhCH_2Sn(O)(O_2CC_4H_3S)]_6·2CH_2Cl_2 和 [PhCH_2Sn(O)(O_2CC_3H_2NO)]_6·2CH_2Cl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7
7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1 位作者 马春林 房海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 2 76 0 (3) nm,b=1 .30 5 6 (3) nm,c=1 .334 3(3) nm,α=1 0 5 .6 5 (3)°,β=96 .2 7(3)°,γ=97.2 0 (3)°,Z=1 ,V=2 .0 997(7) nm3 ,Dc=1 .80 9g/ cm3 ,μ=2 .0 97mm- 1 ,F(0 0 0 ) =1 1 1 6 ,R=0 .0 6 5 1 ,w R=0 .1 2 92 .化合物 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2 2 4 0 (4 ) nm,b=1 .36 73(4 ) nm,c=1 .374 4(4 ) nm,α=1 0 7.76 0 (4 )°,β=98.0 6 9(5 )°,γ=91 .4 80(5 )°,Z=2 ,V=2 .1 6 31 (1 2 ) nm3 ,Dc=3.373g/ cm3 ,μ=3.799mm- 1 ,F (0 0 0 ) =2 1 36 ,R=0 .0 382 ,w R=0 .0 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 ,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化合物 1通过分子间 S… S近距离作用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合物 [PhCH2Sn(O)(O2CC4H3S)]6·2CH2C12 [PhCH2Sn(O)(O2CC3H2n0)]6·2CH2Cl2 合成 晶体结构 2-噻吩甲酸 2-噁唑甲酸 三苄基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_n(n=2-25)团簇基态结构的遗传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材荣 许广济 +1 位作者 寇生中 陈宏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用遗传算法结合Gupta紧束缚模型势研究了Irn(n=2-25)团簇的基态结构.分析了Irn(n=2-25)团簇的基态结构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Irn(n=2-25)团簇的每个原子的平均束缚能和平均第一近邻随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以总束缚能的二... 用遗传算法结合Gupta紧束缚模型势研究了Irn(n=2-25)团簇的基态结构.分析了Irn(n=2-25)团簇的基态结构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Irn(n=2-25)团簇的每个原子的平均束缚能和平均第一近邻随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以总束缚能的二阶差分为判据,Irn(n=2-25)团簇的幻数是4、7、9、13、15、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n(n=2—25) 遗传算法 GUPTA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3)n(n=1~2)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玉红 康龙 +1 位作者 张材荣 罗永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N3团...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N3团簇最稳定构型为直线构型;(LiN3)n(n=1~2)团簇中N—N键长在0.1146~0.1203nm之间,N—Li键长在0.1722~0.1987nm之间;Li原子的自然电荷在0.708e^0.907e之间,N原子的自然电荷在-0.896e^0.208e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3)n(n=1~2)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N(N=2-11)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和磁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献伟 姚建刚 赵高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AlN(N=2-11)团簇进行构型优化和磁性计算.在考虑自旋多重度的情况下得到了团簇的平衡构型及基态结构,并重点讨论了Co原子的sp-d杂化效应对体系稳定性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为偶数时,团簇...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AlN(N=2-11)团簇进行构型优化和磁性计算.在考虑自旋多重度的情况下得到了团簇的平衡构型及基态结构,并重点讨论了Co原子的sp-d杂化效应对体系稳定性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为偶数时,团簇的基态为自旋双重态,Co原子磁矩随N增加整体上呈减小趋势;N为奇数时(除N=5为自旋三重态外),团簇的基态为自旋单重态,Co原子磁矩为零.N≥8时,Co原子陷入主团簇内部,体系的对称性降低,稳定性增强;轨道杂化增强了体系的稳定性,但减小了双重态和三重态体系中Co原子的磁矩;N=3,8,10是团簇CoAlN(N=2-11)的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n(n=2-11) 自旋多重度 基态结构 磁性 轨道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MgN_6)_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宝兴 陈玉红 +3 位作者 曹一杰 康龙 张材荣 罗永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1-1369,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MgN6)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MgN6)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MgN6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MgN6)2团簇最稳定结构为Mg2N2四元环平面结构;(MgN6)n(n=3~5)团簇最稳定结构是由2个叠氮基与2个Mg原子首先构成近似菱形,再由近似菱形延伸形成的链状结构。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Mg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金属Mg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很强的离子键。(MgN6)n(n=1~5)团簇最稳定结构的IR光谱分为4个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209~2313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稳定性分析显示,(MgN6)3和(MgN6)5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6)n(n=1~5) 叠氮基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3N2)n(n=1~4)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玉红 康龙 +3 位作者 张材荣 罗永春 武志敏 张梅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9-1034,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g3N2)n(n=1~4)团簇易形成笼状结构,其最稳定构型中N原子配位数以3、4较多见;团簇主要由Mg-N键组成,Mg-N键长为0.194~0.218 nm,Mg-Mg键长为0.262~0.298 nm;N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2.06 e,Mg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1.37 e;(Mg3N2)2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n2)n(n=1~4)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_(3n)(n=1~4)纳米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文文 杨振清 +1 位作者 邵长金 卢贵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本文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TiO2)3及增长后的(TiO2)3n(n=1~4)纳米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其几何结构、结合能、能级、态密度以及HOMO-LUMO的电子云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随n增加,(TiO2)3n(n=1~4)纳米团簇结合能、HOMO轨... 本文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TiO2)3及增长后的(TiO2)3n(n=1~4)纳米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其几何结构、结合能、能级、态密度以及HOMO-LUMO的电子云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随n增加,(TiO2)3n(n=1~4)纳米团簇结合能、HOMO轨道能量和态密度峰值逐渐增加。当团簇受到激发时,电子从HOMO轨道向LUMO轨道跃迁,同时,悬挂键以及连接键氧原子上的电子向Ti原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3n纳米 结合能 HOMO—LUMO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_n,Pt_n(n=2~20)团簇基态结构的遗传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材荣 陈宏善 王广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235-239,共5页
用遗传算法结合Gupta紧束缚模型势研究了Rhn,Ptn(n =2~ 2 0 )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当n≤ 13时 ,两种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 ,都从密堆积结构向二十面体结构演化 ;当n >13时 ,铑团簇的基态结构倾向于有序结构 ,而铂团簇的基态结构... 用遗传算法结合Gupta紧束缚模型势研究了Rhn,Ptn(n =2~ 2 0 )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当n≤ 13时 ,两种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 ,都从密堆积结构向二十面体结构演化 ;当n >13时 ,铑团簇的基态结构倾向于有序结构 ,而铂团簇的基态结构则倾向于无序结构。Rhn,Ptn(n =2~ 2 0 )团簇中每个原子的平均束缚能和配位数随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能量的二阶差分给出Rhn,Ptn(n =2~ 2 0 )团簇的幻数是 4 ,6 ,1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n Ptn(n=2~20) 遗传算法Gupta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Be_N(N=1-12)团簇最低能量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建刚 王献伟 +1 位作者 井群 王渊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8-312,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Al2BeN(N=1~12)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并对Al-Be最近邻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和Al原子的电子位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Al2BeN(N=1~12)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并对Al-Be最近邻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和Al原子的电子位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Al原子掺杂对纯Be团簇结构影响不大;Al-Be最近邻键长和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随N的增加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Al原子的化合价出现了由一价到三价的变化;N=7是团簇的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Ben(n=1~12) 最低能量结构 稳定性 电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C2N团簇结构及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盖志刚 赵杰 +2 位作者 初士博 周扬 杨俊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方法,对SkC2N(n=2~6)团簇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讨论了其基态和亚稳态结构的能量及自旋多重态.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被用来判断体系的稳定性.结果...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方法,对SkC2N(n=2~6)团簇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讨论了其基态和亚稳态结构的能量及自旋多重态.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被用来判断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Si原子数的增加,零点振动能、热容量和熵近似线性增长,其平均增幅分剐为1.03kcal/mol、4.84cal/mol·K和11.96cal/mol·K.13.为奇数的SinC2N团簇比n为偶数的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C2n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基态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团簇(Li2F)nM(M=Li,Na,K;n=1,2)结构、稳定性和红外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小军 贺仙梨 宋瑞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64-2069,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全电子基组对(Li2F)_nM(M=Li,Na,K;n=1,2)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它们的基态结构,并对它们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_2F)M(M=Li,Na,K)团簇具有相似...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全电子基组对(Li2F)_nM(M=Li,Na,K;n=1,2)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它们的基态结构,并对它们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_2F)M(M=Li,Na,K)团簇具有相似的双三角基态结构,但是(Li_2F)_2M的基态结构则完全不同;(Li_2F)Li和(Li_2F)_2Na团簇具有较大的键能和HOMO-LUMO能隙,致使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轨道分析发现,这两个稳定团簇的HOMO和LUMO轨道都是由sp杂化而形成了σ键。同时,也发现(Li2F)2K团簇因具有较低的电离势(4.23eV),可以考虑其为新型的超碱金属化合物。此外,模拟了(Li_2F)_nM团簇的红外振动特征峰,并对主要谱峰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F)n 结构 稳定性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n(n=3~8)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振清 郑文文 邵长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79,共5页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TiO2)。(n=3~8)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了其几何结构,平均结合能,能级,态密度以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的电子云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加,TiO...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TiO2)。(n=3~8)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了其几何结构,平均结合能,能级,态密度以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的电子云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加,TiO2团簇(除了(TiO2),团簇外)的平均结合能都在逐渐缓慢增加。(TiO2)n(n=4~8)团簇的HOMO-LUMO能隙随n的增大而减小,而HOMO能量随n的增大而增加。(TiO2)n(n=3~8)团簇的HOMO的电子云主要集中在悬挂及连接的氧原子上,相反,LUMO上的电子云主要集中在钛原子以及少量部分氧原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n 平均结合能 HOMO-LUMO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B_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19
作者 阮文 罗文浪 +2 位作者 谢安东 余晓光 伍冬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9,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Li_2B_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此讨论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Li_2B_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Li_2B_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此讨论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Li_2B_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Li_2B_8为幻数团簇.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Li_2B_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B_n(n=1~10)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_3)_n(n=1~2)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20
作者 陈玉红 康龙 +1 位作者 张材荣 罗永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87-90,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N3...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iN3团簇最稳定构型为直线构型;(LiN3)n(n=1~2)团簇中N-N键长在0.1146~0.1203nm之间,N-Li键长在0.1722~0.1987nm之间;团簇中Li原子全部显正电性,越靠近Li原子的N原子负电性越强,在直线构型的N3-离子中,两端的N原子均具负电荷,而中心N原子具正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3)n(n=1~2)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