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丝绸中的团窠图案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乐 赵丰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55,共4页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的唐代丝绸,其中以团窠纹最为华丽。敦煌丝绸上的团窠纹主要有联珠团窠、宝花团窠和动物团窠。联珠纹起源于西方,与从中国传统的花卉纹发展演变出来的宝花融合,演变出一种以"陵阳公样"为代表...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的唐代丝绸,其中以团窠纹最为华丽。敦煌丝绸上的团窠纹主要有联珠团窠、宝花团窠和动物团窠。联珠纹起源于西方,与从中国传统的花卉纹发展演变出来的宝花融合,演变出一种以"陵阳公样"为代表的新样。晚唐开始,一种以喜相逢形式排列的动物团窠开始流行,直至明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丝绸 团窠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团窠丝绸纹样动物题材与唐文化的映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罡 刘春晓 张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104,共10页
唐代团窠形式动物纹样是唐代受众审美意象的反映。文章以唐代丝织品中团窠形式动物组合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资料的收集探索此类丝织品纹样中的动物主题图案的题材分类与图案特点,将其与唐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总结。受众对... 唐代团窠形式动物纹样是唐代受众审美意象的反映。文章以唐代丝织品中团窠形式动物组合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资料的收集探索此类丝织品纹样中的动物主题图案的题材分类与图案特点,将其与唐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总结。受众对于动物纹样的审美感受与时代特点密不可分,随着现代文明的提升,应找寻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使得传统纹样与现代社会更好地相容。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唐代团窠形式动物纹样演化,与唐代审美偏好密不可分,可以从纹样的演变脉络折射出唐代的文化现象。通过对传统纹样“以古鉴今”的研究,可结合现代社会热点汲取古代装饰纹样的图形构成形式,对动物及动物题材纹样的演化过程与应用形式进行反思,从而对传统纹样的现代创新设计起到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纹样 动物题材纹样 形式特点 题材演变 映射关系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锦团窠纹在女士手提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晶 马佳敏 +1 位作者 刘文庆 郑好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蜀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团窠纹样作为蜀锦代表性的纹样之一,记录着蜀锦文化的交流与变迁,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通过分析蜀锦团窠纹的起源及流变,总结蜀锦团窠纹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团窠纹样元素进行提取与再设计,并... 蜀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团窠纹样作为蜀锦代表性的纹样之一,记录着蜀锦文化的交流与变迁,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通过分析蜀锦团窠纹的起源及流变,总结蜀锦团窠纹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团窠纹样元素进行提取与再设计,并应用于女士手提包的设计中,将传统蜀锦纹样与女士手提包相结合,既能提升现代女士手提包的文化价值和设计美感,也能拓展蜀锦文化的传播媒介,助力蜀锦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锦 陵阳公样 团窠纹样 女士手提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巾设计中的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创新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春晓 单筱秋 张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在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演变历史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唐代团窠动物图形元素的色彩、纹样及工艺角度出发,分别对其色彩运用方式、图形造型特征与工艺技术呈现三部分进行剖析,总结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元素的艺术特征...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在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演变历史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唐代团窠动物图形元素的色彩、纹样及工艺角度出发,分别对其色彩运用方式、图形造型特征与工艺技术呈现三部分进行剖析,总结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元素的艺术特征。同时,以丝巾造型发展和图案创新两部分为探索方向,结合形状文法以联珠对鹿纹为装饰元素主题,总结出唐代团窠动物图形元素在丝巾产品中的创新方式。力求唐代团窠动物创新图形能与丝巾产品完美结合,也为其他传统纹样在丝巾产品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动物纹样 丝巾 设计风格 衍生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织锦团窠纹分析及其创新设计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婉玉 陈宇 周春燕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6-132,共7页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则推衍重构,获得新的单元形并进行创新纹样开发,实现唐代织锦团窠纹的现代化设计与应用。文章以立狮宝花纹为例进行现代织锦纹样创新设计,提高了织锦的时尚美观度,在保护团窠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更加契合当代审美需要。研究旨在保护、创新唐代团窠纹,并为其他纹样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 唐代织锦 织锦纹样设计 分裂语法 形状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结构研究与数字化3D复原 被引量:7
6
作者 谷雨珊 刘大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5,共8页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出土于青海省都兰吐蕃墓,其考古价值丰富,文化多元。文章拟提出一种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虚拟复原方法,在系统分析研究样本的形制、面料、纹样等信息后,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建立人体模型,完成该半臂虚拟复原,展... 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出土于青海省都兰吐蕃墓,其考古价值丰富,文化多元。文章拟提出一种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虚拟复原方法,在系统分析研究样本的形制、面料、纹样等信息后,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建立人体模型,完成该半臂虚拟复原,展示服饰文物3D试穿效果;采用人口统计学原理推测所着该服饰之人的性别、体态等信息。对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结构的研究与数字化3D复原,为服饰文物保护与修复以及艺术考古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半臂 3D服装技术 服饰文物 服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联珠团窠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金莲 《国际纺织导报》 2014年第4期63-64,66-68+70,共6页
采用文献记录、图像和实物资料三者对照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联珠团窠图案。横向分析了联珠团窠图案的艺术特征,如分区显色、构成美学、图形符号、排列美学、审美心理等,纵向探讨了联珠团窠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以期能为... 采用文献记录、图像和实物资料三者对照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联珠团窠图案。横向分析了联珠团窠图案的艺术特征,如分区显色、构成美学、图形符号、排列美学、审美心理等,纵向探讨了联珠团窠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以期能为中亚织锦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细的数据与资料查证,对古代两地的交流往来、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和艺术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发展等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设计 织锦 联珠团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智能再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晓婉 俞楠 +1 位作者 徐平华 石文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了实现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图案智能再生设计,文章采用中值滤波平滑处理,利用自适应高低阈值法代替人工调参,提高适应性;结合拉普拉斯算子和形态学处理优化线稿,最后基于颜色特征将位图转化为矢量图。通过对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样矢量... 为了实现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图案智能再生设计,文章采用中值滤波平滑处理,利用自适应高低阈值法代替人工调参,提高适应性;结合拉普拉斯算子和形态学处理优化线稿,最后基于颜色特征将位图转化为矢量图。通过对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样矢量图进行创新设计,并应用于现代汉服和家纺产品中,为联珠团窠纹在纺织服装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珠团窠 传统纹样设计 图案智能设计 边缘检测 线稿提取 矢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珠团窠图案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岳可欣 《纺织报告》 2022年第1期54-56,共3页
联珠团窠图案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古代织锦中最为常见。在当代创新可持续设计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下,传统艺术所具备的丰富形态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逐渐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焦点。文章围绕联珠团窠图案的应用与表现手... 联珠团窠图案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古代织锦中最为常见。在当代创新可持续设计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下,传统艺术所具备的丰富形态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逐渐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焦点。文章围绕联珠团窠图案的应用与表现手法进行重点剖析,采用文献记录、图像、举例论证和实物资料对照的方法,系统概述和横向分析其艺术特征及构成美学,讨论联珠团窠图案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与重要作用,包括现代礼服设计中的解构、重构手法以及如何将联珠团窠图案元素与现代礼服设计巧妙融合等。将古朴传统的联珠团窠图案融入现代礼服设计,以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汇,创造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服装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珠团窠图案 传统艺术 现代礼服设计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团窠对兽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许靖雯 《纺织报告》 2023年第8期57-59,共3页
唐代强大的国力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为丝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饰纹样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步。唐代团窠对兽纹是对外来纹样进行吸收并创新的具有汉族特色的本土纹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文章主要分析团窠对兽纹的历史发展过程,... 唐代强大的国力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为丝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饰纹样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步。唐代团窠对兽纹是对外来纹样进行吸收并创新的具有汉族特色的本土纹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文章主要分析团窠对兽纹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其艺术特征,归纳其中的文化内蕴,探讨团窠对兽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启发现代设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对兽纹 服装设计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珠纹与宝相花、团花纹样文化内涵流变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顾萍 王芳超 林泽洋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联珠纹产生于中亚的萨珊王朝,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经粟特人传入中国并风行一时,为中国装饰纹样带来了新的图案组织模式。联珠纹传入我国后就开始向着本土化方向发展,唐代完成了向一般团窠纹的转变。隋唐以后虽然其纹样骨架——联珠... 联珠纹产生于中亚的萨珊王朝,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经粟特人传入中国并风行一时,为中国装饰纹样带来了新的图案组织模式。联珠纹传入我国后就开始向着本土化方向发展,唐代完成了向一般团窠纹的转变。隋唐以后虽然其纹样骨架——联珠圈不存在了,但其团窠的图案形式却内化为各种形式内容的团花图案,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珠纹 宝相花 团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相花纹样小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婧怡 包铭新 《山东纺织经济》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宝相花是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本文就宝相花纹样的形式提出界定:一是呈放射状对称排列,二是取材诸多花卉特点混合而成。另指出宝相花纹样最初的母体取材极有可能是莲花纹,其发展源流是莲纹-柿蒂花纹-宝相花纹,也受到联珠纹的影响,但... 宝相花是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本文就宝相花纹样的形式提出界定:一是呈放射状对称排列,二是取材诸多花卉特点混合而成。另指出宝相花纹样最初的母体取材极有可能是莲花纹,其发展源流是莲纹-柿蒂花纹-宝相花纹,也受到联珠纹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是由联珠纹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相花 纹样 团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珠纹汉藏文化同形同构的特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乐 刘瑞璞 贾荣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8,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珠纹通过波斯萨珊、中亚等地的文化商贸交流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又通过唐蕃古道传入西藏,并形成藏式风格。文章以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上联珠图案的结构形式和联珠之间纽的图形为研究线索,探讨图案在传播中经历不... 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珠纹通过波斯萨珊、中亚等地的文化商贸交流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又通过唐蕃古道传入西藏,并形成藏式风格。文章以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上联珠图案的结构形式和联珠之间纽的图形为研究线索,探讨图案在传播中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经过对汉地联珠纹和藏式联珠纹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藏传佛教使联珠图形的联珠形式以圆形及藏地特有的兽首纽联珠框架的样式,体现联珠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主体,并赋予其宗教意义,表现出藏汉的联珠纹同形同构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珠纹 团窠 西藏 佛教 纽纹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本蛮绘装束中的纹样看中日服饰交流
14
作者 刘勤艺 刘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167,共9页
蛮绘装束是日本舞乐服饰中的代表性服饰类别之一,它源自下层武官装束,自平安时代以后均有承袭和使用,时至今日依旧活跃在能剧舞台上。文章以蛮绘为切入点,运用图像分析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从染织纹样的角度考察蛮绘装束从中世到近... 蛮绘装束是日本舞乐服饰中的代表性服饰类别之一,它源自下层武官装束,自平安时代以后均有承袭和使用,时至今日依旧活跃在能剧舞台上。文章以蛮绘为切入点,运用图像分析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从染织纹样的角度考察蛮绘装束从中世到近世的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与中国同时代服饰纹样相比较的视野,指出日本蛮绘独特的圆形纹章样式和中国传统的团窠图案有着相似的审美趣味,且均把狮纹作为武官服饰的装饰纹样。从而体现出日本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接受度,以及再诠释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乐服饰 蛮绘 蛮绘装束 团窠 狮纹 中日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