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7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1
作者
田汀洲
赵阳
+1 位作者
魏阳润
沈秉霄
《天工》
202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下,非遗保护受到重视。团扇制作技艺独具魅力,大学生富有创造力,二者结合迎来新契机。聚焦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情形。剖析大学生参与相关实践的多元模式、重要价值,进而提出传承与创新团...
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下,非遗保护受到重视。团扇制作技艺独具魅力,大学生富有创造力,二者结合迎来新契机。聚焦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情形。剖析大学生参与相关实践的多元模式、重要价值,进而提出传承与创新团扇制作技艺的策略,旨在为该技艺在新时代借助大学生力量实现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制作技艺
大学生
非遗艺术实践
校内课程
社团活动
文化竞赛
创意工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将纨扇抛——女性作家与团扇诗词
2
作者
陈梦琦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50-52,共3页
作为闺阁女子的日常配饰,团扇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班婕妤作《怨歌行》后,团扇可见于各个朝代女性作家的诗词作品中。与男性作家相比,女性作家的团扇诗词数量虽少,但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而丰富,是了解...
作为闺阁女子的日常配饰,团扇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班婕妤作《怨歌行》后,团扇可见于各个朝代女性作家的诗词作品中。与男性作家相比,女性作家的团扇诗词数量虽少,但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而丰富,是了解几千年来闺阁女性情感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因而,团扇不仅是文学作品中见弃妇女的象征或“悲情”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的文化符号,它与女性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她们表情达意的媒介,有着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团扇
诗词
班婕妤
女性作家
情感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团扇风俗画研究
3
作者
付靖文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两宋时,俗文化蓬勃发展,风俗画流行。该文作者以南宋团扇风俗画为研究对象,紧贴团扇的原始语境,思考南宋团扇风俗画在构图上与边角之景的关系。宋代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南宋团扇风俗画的构图与山水画边角之景的图式...
两宋时,俗文化蓬勃发展,风俗画流行。该文作者以南宋团扇风俗画为研究对象,紧贴团扇的原始语境,思考南宋团扇风俗画在构图上与边角之景的关系。宋代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南宋团扇风俗画的构图与山水画边角之景的图式有异同之处。团扇风俗画作为人物和景物相结合的扇面画,有其常用图式。此外,团扇的形制与装潢对于其构图和空间布局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似圆形的边缘让人的视线聚焦,影响画面中人物的构图。团扇的装饰性让空间布局偏向简化和精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风俗画
团扇
画
图式风格
边角之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赏析
4
作者
赵华英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文赏析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从“美”“用”及“礼”三个层面加以阐述。一方面以美为切入点,从造型、纹饰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该团扇美在何处;另一方面从团扇在礼仪和实用方面的功能性出发,探讨团扇为什么...
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文赏析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从“美”“用”及“礼”三个层面加以阐述。一方面以美为切入点,从造型、纹饰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该团扇美在何处;另一方面从团扇在礼仪和实用方面的功能性出发,探讨团扇为什么美。通过研究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并深入了解团扇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结构、纹样、工艺等外在的造型工艺方面,其美的精髓更在于这种美源于南宋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雕漆柄
团扇
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徽文化元素融入团扇工作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焦乙宁
《天工》
2024年第5期78-80,共3页
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为主要目标,提取徽文化元素,总结其美学价值和特征,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团扇工作坊日常教学活动中,旨在为学校美育工作坊教学模式提供可操作性指导,并为学校美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徽文化
团扇
工作坊教育教学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临摹技术下宋代团扇绘画文创产品研发与思考
6
作者
廖安亚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2期12-16,共5页
宋代团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其收藏价值极高。宋代团扇的形态多样,亦称宫扇或纨扇,是喜闻乐见的传统手工艺品,扇面上的绘画反映了宋人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哲学理念,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实用功能...
宋代团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其收藏价值极高。宋代团扇的形态多样,亦称宫扇或纨扇,是喜闻乐见的传统手工艺品,扇面上的绘画反映了宋人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哲学理念,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实用功能上,均深受人们喜爱。文章选取团扇绘画文创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临摹技术,旨在通过复制宋代团扇绘画,探索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究路径,以期实现团扇绘画艺术的“活态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绘画
人工临摹
文化创意产业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团扇画《万花春睡图》的余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超德
《美术大观》
2023年第3期96-107,共12页
本文围绕《万花春睡图》究竟是宫廷破损绢本画经过再裁剪、新装池的团扇形改装作品,还是真正的南宋团扇画等争议焦点展开讨论。本文依据诸多古代文献和图本,通过对障扇到团扇形制演变的文献追溯、宋代团扇兴盛与《蕉窗话扇》所述佚名团...
本文围绕《万花春睡图》究竟是宫廷破损绢本画经过再裁剪、新装池的团扇形改装作品,还是真正的南宋团扇画等争议焦点展开讨论。本文依据诸多古代文献和图本,通过对障扇到团扇形制演变的文献追溯、宋代团扇兴盛与《蕉窗话扇》所述佚名团扇画的由来、《万花春睡图》作画年代的再考问、明清书画作伪与如何认识团扇画和剪裁后的扇形画等四个方面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万花春睡图》的构图方式、线条起落、扇柄装置遗留痕迹等都存在后世作伪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万花春睡图
团扇
团扇
画
作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代之前的团扇绘画
被引量:
5
8
作者
张东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扇的发明在我国非常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而扇面绘画则缘起汉晋之间,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有关团扇绘画内容和古代保存下来的绘画中关于团扇画的图形资料的分析,可以探讨探究宋代以前中国团扇绘画的时间上限、绘画题材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
团扇
团扇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金海
杨圣云
陈明茹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年轮形成期为每年的1-3月份;雌鱼年龄结构为1-7+龄,平均年龄为3.91龄,雄鱼年龄结构为1-5+龄,平均年龄为3.28龄,雌雄鱼均以3龄鱼占优势;脊椎椎体半径与全长呈线性关系:TL-R雌鱼=107.08R+178.79(r2=0.814 0,N=132),TL-R雄鱼=101.93R+203.01(r2=0.522 0,N=106);全长与体重关系为幂指数关系:W雌鱼=2.0×10-5×L2.880 8(r2=0.951 9,N=132),W雄鱼=2.0×10-5×L2.763 5(r2=0.938 6,N=106);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其中雌鱼L∞=673.1 cm,W∞=1 735.6 g,拐点年龄为3.75龄,拐点体重为507.4 g;雄鱼L∞=463.1 cm,W∞=465.5 g,拐点年龄为1.13龄,拐点体重为111.8 g。并比较了闽南近海与日本有明海中国团扇鳐的年轮与生长特征以及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适宜的开捕年龄、开捕全长和开捕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近海
中国
团扇
鳐
年轮
年龄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绘画风格探析——从团扇面与花鸟画谈起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杨祥民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中国绘画史上,团扇扇面形制和花鸟绘画题材同时在宋代兴盛开来,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又共同促进了南宋"边角之景"绘画图式的形成。而且北宋画家便具备了"以小观大"艺术思想和表现能力,"边角之景&...
在中国绘画史上,团扇扇面形制和花鸟绘画题材同时在宋代兴盛开来,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又共同促进了南宋"边角之景"绘画图式的形成。而且北宋画家便具备了"以小观大"艺术思想和表现能力,"边角之景"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边角之景"又带来了"大斧劈皴",形成完整的南宋山水画风貌。这种绘画风格并不是特殊的时代产物,更不是"残山剩水"的政治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山剩水
团扇
面
花鸟画
边角之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
被引量:
8
11
作者
冯文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29-233,共5页
团扇是宋代小品画的主要形制。本文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中团扇的功用和发达扇业的剖析,结合宋代绘画艺术氛围、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皇家对小品画的倡导等方面,提出宋代小品画扇面形制的形成与宋代繁荣的团扇文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绘画艺术
宋代
团扇
文化
小品画
扇面形制
艺术创作
中国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12
作者
陈欣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2,共4页
团扇自班婕妤《怨歌行》始进入诗歌成为意象,此后经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反反复复的动情歌咏,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文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团扇作为宫怨弃妇的象征始终是最主要的文化意蕴,并成为怨女思妇...
团扇自班婕妤《怨歌行》始进入诗歌成为意象,此后经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反反复复的动情歌咏,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文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团扇作为宫怨弃妇的象征始终是最主要的文化意蕴,并成为怨女思妇常用的情感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意象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年画吉祥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互融应用研究
13
作者
倪敏
倪韵婷
《辽宁丝绸》
2022年第4期32-33,共2页
运用中华民族民间非遗年画吉祥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互融应用设计,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转化,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实际应用在新的刺绣团扇系列产品款式中,目的是拓展民俗...
运用中华民族民间非遗年画吉祥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互融应用设计,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转化,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实际应用在新的刺绣团扇系列产品款式中,目的是拓展民俗文化元素符号的采撷思路,同时在不同形式的传统年画流派产品中,进行互融创新移情设计,为刺绣团扇产品的开拓做了一次全新和全面的应用设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元素
刺绣
团扇
互融设计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遗年画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创新再设计应用研究
14
作者
倪敏
倪韵婷
《江苏丝绸》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运用中华民族南桃北柳非遗年画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再应用,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融合转化,以雅俗共赏的年画吉祥元素,实际创新应用在新的时尚刺绣团扇系列产品设计款式...
运用中华民族南桃北柳非遗年画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再应用,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融合转化,以雅俗共赏的年画吉祥元素,实际创新应用在新的时尚刺绣团扇系列产品设计款式中,目的是拓展民俗文化元素符号的采撷思路,同时,在二大类不同形式风格非遗流派产品中,进行互融创新设计,为刺绣团扇产品的开拓,做了一次全新全面的创新应用设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年画元素
刺绣
团扇
创新再设计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团扇小品
15
作者
杨志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0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小品
团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哲
《美术大观》
2016年第7期64-65,共2页
南宋中叶,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一种别树一帜的绘画形制——扇面画。画院中也形成一种崭新的"院体"山水画风格。结合这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以分析南宋山水团扇作品,来诠释南宋山水团扇画的简约之美与诗意追求,使人们更加清楚地...
南宋中叶,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一种别树一帜的绘画形制——扇面画。画院中也形成一种崭新的"院体"山水画风格。结合这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以分析南宋山水团扇作品,来诠释南宋山水团扇画的简约之美与诗意追求,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山水
团扇
边角之景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南宋团扇山水小品的影响
被引量:
2
17
作者
肖永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0期49-50,共2页
山水画在北宋时期的尺幅形式主要是壁画、屏风,或者立轴。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其形式开始有所改变,尺幅开始变小。团扇形式在此时开始兴起。这与统治者的享国日久、安逸无为以及开始赏玩艺术品有着很大关系。而山水在团扇中的出现,除了与...
山水画在北宋时期的尺幅形式主要是壁画、屏风,或者立轴。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其形式开始有所改变,尺幅开始变小。团扇形式在此时开始兴起。这与统治者的享国日久、安逸无为以及开始赏玩艺术品有着很大关系。而山水在团扇中的出现,除了与统治者赏玩有关,也不能小视徽宗时期画院的巨大力量,更不能忽略南宋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小品
山水
画院
徽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柔美与儒雅的碰撞——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的流变探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杜蕾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3期71-72,共2页
扇面画有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之分。从宋代开始,扇面画进入了与书画结合的流变阶段,画面色彩斑斓,总体风格趋向柔美,多为大家闺秀手上经常执握之物;明清时期,折扇成为了主流,画面潇洒恣意,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在后来的流变中,既产生...
扇面画有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之分。从宋代开始,扇面画进入了与书画结合的流变阶段,画面色彩斑斓,总体风格趋向柔美,多为大家闺秀手上经常执握之物;明清时期,折扇成为了主流,画面潇洒恣意,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在后来的流变中,既产生了一定的新内容,同时二者之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在现今这个多元的社会之中,人们对绘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包容,无论是团扇扇面画还是折扇扇面画,二者能够较好地融合,这给绘画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艺术创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美
儒雅
扇面画
团扇
折扇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团扇造型设计所体现的“和美”思想
19
作者
刘琛淼
魏洁
《艺术科技》
2013年第9期213-213,共1页
代表合欢团圆的团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团扇造型匀称、平和、调和、和谐、融合。这一范畴构成我们民族特质的许多深层的品格。雅正与中和合而称之为“和雅”,这是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团扇
和美
思想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物:屏风与团扇
20
作者
闫紫琦
刘晨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用具中,屏风与团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屏风与团扇的基本关联在于它们共同拥有的三重含义:可以是实物、绘画媒材与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对于使用者群体来说,团扇与屏风的存在是他们身份与特质的象征。然而将二者联...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用具中,屏风与团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屏风与团扇的基本关联在于它们共同拥有的三重含义:可以是实物、绘画媒材与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对于使用者群体来说,团扇与屏风的存在是他们身份与特质的象征。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视觉,观看问题贯穿团扇、屏风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视觉观看的角度划分,团扇与屏风既是被观赏的物件,同时也是将单纯图像转换为可欣赏对象的观看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屏风
遮挡
视觉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1
作者
田汀洲
赵阳
魏阳润
沈秉霄
机构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天工》
202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基金
“学徒制”教育背景下民间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编号:2024JGXM-29B)。
文摘
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下,非遗保护受到重视。团扇制作技艺独具魅力,大学生富有创造力,二者结合迎来新契机。聚焦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情形。剖析大学生参与相关实践的多元模式、重要价值,进而提出传承与创新团扇制作技艺的策略,旨在为该技艺在新时代借助大学生力量实现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关键词
团扇
制作技艺
大学生
非遗艺术实践
校内课程
社团活动
文化竞赛
创意工坊
分类号
TS959.5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将纨扇抛——女性作家与团扇诗词
2
作者
陈梦琦
机构
香港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50-52,共3页
文摘
作为闺阁女子的日常配饰,团扇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班婕妤作《怨歌行》后,团扇可见于各个朝代女性作家的诗词作品中。与男性作家相比,女性作家的团扇诗词数量虽少,但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而丰富,是了解几千年来闺阁女性情感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因而,团扇不仅是文学作品中见弃妇女的象征或“悲情”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的文化符号,它与女性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她们表情达意的媒介,有着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团扇
团扇
诗词
班婕妤
女性作家
情感内涵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团扇风俗画研究
3
作者
付靖文
机构
不详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文摘
两宋时,俗文化蓬勃发展,风俗画流行。该文作者以南宋团扇风俗画为研究对象,紧贴团扇的原始语境,思考南宋团扇风俗画在构图上与边角之景的关系。宋代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南宋团扇风俗画的构图与山水画边角之景的图式有异同之处。团扇风俗画作为人物和景物相结合的扇面画,有其常用图式。此外,团扇的形制与装潢对于其构图和空间布局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似圆形的边缘让人的视线聚焦,影响画面中人物的构图。团扇的装饰性让空间布局偏向简化和精致。
关键词
宋代风俗画
团扇
画
图式风格
边角之景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赏析
4
作者
赵华英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文摘
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文赏析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从“美”“用”及“礼”三个层面加以阐述。一方面以美为切入点,从造型、纹饰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该团扇美在何处;另一方面从团扇在礼仪和实用方面的功能性出发,探讨团扇为什么美。通过研究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并深入了解团扇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结构、纹样、工艺等外在的造型工艺方面,其美的精髓更在于这种美源于南宋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
南宋
雕漆柄
团扇
赏析
分类号
J529 [艺术—艺术设计]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徽文化元素融入团扇工作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焦乙宁
机构
黄山市屯溪第六中学
出处
《天工》
2024年第5期78-80,共3页
文摘
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为主要目标,提取徽文化元素,总结其美学价值和特征,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团扇工作坊日常教学活动中,旨在为学校美育工作坊教学模式提供可操作性指导,并为学校美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徽文化
团扇
工作坊教育教学
传承
创新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临摹技术下宋代团扇绘画文创产品研发与思考
6
作者
廖安亚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2期12-16,共5页
文摘
宋代团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其收藏价值极高。宋代团扇的形态多样,亦称宫扇或纨扇,是喜闻乐见的传统手工艺品,扇面上的绘画反映了宋人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哲学理念,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实用功能上,均深受人们喜爱。文章选取团扇绘画文创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临摹技术,旨在通过复制宋代团扇绘画,探索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究路径,以期实现团扇绘画艺术的“活态化”传承。
关键词
团扇
绘画
人工临摹
文化创意产业
设计
Keywords
round fan painting
arti ficial replic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sign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团扇画《万花春睡图》的余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超德
机构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苏州大学博物馆
出处
《美术大观》
2023年第3期96-107,共12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9ZD23)。
文摘
本文围绕《万花春睡图》究竟是宫廷破损绢本画经过再裁剪、新装池的团扇形改装作品,还是真正的南宋团扇画等争议焦点展开讨论。本文依据诸多古代文献和图本,通过对障扇到团扇形制演变的文献追溯、宋代团扇兴盛与《蕉窗话扇》所述佚名团扇画的由来、《万花春睡图》作画年代的再考问、明清书画作伪与如何认识团扇画和剪裁后的扇形画等四个方面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万花春睡图》的构图方式、线条起落、扇柄装置遗留痕迹等都存在后世作伪的嫌疑。
关键词
宋代
万花春睡图
团扇
团扇
画
作伪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代之前的团扇绘画
被引量:
5
8
作者
张东方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摘
扇的发明在我国非常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而扇面绘画则缘起汉晋之间,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有关团扇绘画内容和古代保存下来的绘画中关于团扇画的图形资料的分析,可以探讨探究宋代以前中国团扇绘画的时间上限、绘画题材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
团扇
团扇
绘画
分类号
J20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金海
杨圣云
陈明茹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基金
福建省基金项目"福建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课题资助
文摘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年轮形成期为每年的1-3月份;雌鱼年龄结构为1-7+龄,平均年龄为3.91龄,雄鱼年龄结构为1-5+龄,平均年龄为3.28龄,雌雄鱼均以3龄鱼占优势;脊椎椎体半径与全长呈线性关系:TL-R雌鱼=107.08R+178.79(r2=0.814 0,N=132),TL-R雄鱼=101.93R+203.01(r2=0.522 0,N=106);全长与体重关系为幂指数关系:W雌鱼=2.0×10-5×L2.880 8(r2=0.951 9,N=132),W雄鱼=2.0×10-5×L2.763 5(r2=0.938 6,N=106);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其中雌鱼L∞=673.1 cm,W∞=1 735.6 g,拐点年龄为3.75龄,拐点体重为507.4 g;雄鱼L∞=463.1 cm,W∞=465.5 g,拐点年龄为1.13龄,拐点体重为111.8 g。并比较了闽南近海与日本有明海中国团扇鳐的年轮与生长特征以及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适宜的开捕年龄、开捕全长和开捕体重。
关键词
闽南近海
中国
团扇
鳐
年轮
年龄
生长
Keywords
Southern Fujian coastal
Platyrhina sinensis
Growth rings
Age
Growth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绘画风格探析——从团扇面与花鸟画谈起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杨祥民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文摘
在中国绘画史上,团扇扇面形制和花鸟绘画题材同时在宋代兴盛开来,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又共同促进了南宋"边角之景"绘画图式的形成。而且北宋画家便具备了"以小观大"艺术思想和表现能力,"边角之景"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边角之景"又带来了"大斧劈皴",形成完整的南宋山水画风貌。这种绘画风格并不是特殊的时代产物,更不是"残山剩水"的政治写照。
关键词
残山剩水
团扇
面
花鸟画
边角之景
Keywords
Canshanshengshui The circular fan shape Flowers and Birds painting Part of the land- scape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
被引量:
8
11
作者
冯文华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29-233,共5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专项课题"两宋绘画审美取向转变与中国文化内向过程研究"(项目编号:2011ZXB06)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团扇是宋代小品画的主要形制。本文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中团扇的功用和发达扇业的剖析,结合宋代绘画艺术氛围、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皇家对小品画的倡导等方面,提出宋代小品画扇面形制的形成与宋代繁荣的团扇文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绘画艺术
宋代
团扇
文化
小品画
扇面形制
艺术创作
中国画作品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12
作者
陈欣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摘
团扇自班婕妤《怨歌行》始进入诗歌成为意象,此后经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反反复复的动情歌咏,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文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团扇作为宫怨弃妇的象征始终是最主要的文化意蕴,并成为怨女思妇常用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
团扇
意象
文化意蕴
Keywords
Moon-shaped Fan
Image
Cultural Implication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年画吉祥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互融应用研究
13
作者
倪敏
倪韵婷
机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第三中学
出处
《辽宁丝绸》
2022年第4期32-33,共2页
基金
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成果,项目编号:2017LX110。
文摘
运用中华民族民间非遗年画吉祥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互融应用设计,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转化,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实际应用在新的刺绣团扇系列产品款式中,目的是拓展民俗文化元素符号的采撷思路,同时在不同形式的传统年画流派产品中,进行互融创新移情设计,为刺绣团扇产品的开拓做了一次全新和全面的应用设计尝试。
关键词
年画元素
刺绣
团扇
互融设计
研究应用
分类号
TS959.5 [轻工技术与工程]
TS935.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遗年画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创新再设计应用研究
14
作者
倪敏
倪韵婷
机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第三中学
出处
《江苏丝绸》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基金
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成果,项目编号:2017LX110。
文摘
运用中华民族南桃北柳非遗年画元素的精神特征、形式风格,从多维角度进行提炼并进行二次融合创新再应用,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方面进行融合转化,以雅俗共赏的年画吉祥元素,实际创新应用在新的时尚刺绣团扇系列产品设计款式中,目的是拓展民俗文化元素符号的采撷思路,同时,在二大类不同形式风格非遗流派产品中,进行互融创新设计,为刺绣团扇产品的开拓,做了一次全新全面的创新应用设计尝试。
关键词
非遗年画元素
刺绣
团扇
创新再设计
研究应用
分类号
TS959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扇小品
15
作者
杨志翠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0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小品
团扇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哲
机构
南通大学
出处
《美术大观》
2016年第7期64-65,共2页
文摘
南宋中叶,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一种别树一帜的绘画形制——扇面画。画院中也形成一种崭新的"院体"山水画风格。结合这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以分析南宋山水团扇作品,来诠释南宋山水团扇画的简约之美与诗意追求,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南宋
山水
团扇
边角之景
艺术特征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南宋团扇山水小品的影响
被引量:
2
17
作者
肖永军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0期49-50,共2页
文摘
山水画在北宋时期的尺幅形式主要是壁画、屏风,或者立轴。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其形式开始有所改变,尺幅开始变小。团扇形式在此时开始兴起。这与统治者的享国日久、安逸无为以及开始赏玩艺术品有着很大关系。而山水在团扇中的出现,除了与统治者赏玩有关,也不能小视徽宗时期画院的巨大力量,更不能忽略南宋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
团扇
小品
山水
画院
徽宗
分类号
J20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柔美与儒雅的碰撞——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的流变探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杜蕾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3期71-72,共2页
文摘
扇面画有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之分。从宋代开始,扇面画进入了与书画结合的流变阶段,画面色彩斑斓,总体风格趋向柔美,多为大家闺秀手上经常执握之物;明清时期,折扇成为了主流,画面潇洒恣意,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在后来的流变中,既产生了一定的新内容,同时二者之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在现今这个多元的社会之中,人们对绘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包容,无论是团扇扇面画还是折扇扇面画,二者能够较好地融合,这给绘画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艺术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
柔美
儒雅
扇面画
团扇
折扇
流变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团扇造型设计所体现的“和美”思想
19
作者
刘琛淼
魏洁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13年第9期213-213,共1页
文摘
代表合欢团圆的团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团扇造型匀称、平和、调和、和谐、融合。这一范畴构成我们民族特质的许多深层的品格。雅正与中和合而称之为“和雅”,这是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团扇
和美
思想
审美
分类号
U469.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物:屏风与团扇
20
作者
闫紫琦
刘晨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出处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109-117,共9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用具中,屏风与团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屏风与团扇的基本关联在于它们共同拥有的三重含义:可以是实物、绘画媒材与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对于使用者群体来说,团扇与屏风的存在是他们身份与特质的象征。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视觉,观看问题贯穿团扇、屏风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视觉观看的角度划分,团扇与屏风既是被观赏的物件,同时也是将单纯图像转换为可欣赏对象的观看媒介。
关键词
团扇
屏风
遮挡
视觉
景观
Keywords
tuanfan
screen
shelter
vision
landscape
分类号
J205.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团扇制作技艺在大学生非遗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田汀洲
赵阳
魏阳润
沈秉霄
《天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休将纨扇抛——女性作家与团扇诗词
陈梦琦
《今古文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宋团扇风俗画研究
付靖文
《美术教育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赏析
赵华英
《美术教育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徽文化元素融入团扇工作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焦乙宁
《天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工临摹技术下宋代团扇绘画文创产品研发与思考
廖安亚
《丝网印刷》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读团扇画《万花春睡图》的余论
李超德
《美术大观》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宋代之前的团扇绘画
张东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年龄与生长研究
刘金海
杨圣云
陈明茹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南宋绘画风格探析——从团扇面与花鸟画谈起
杨祥民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
冯文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陈欣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年画吉祥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互融应用研究
倪敏
倪韵婷
《辽宁丝绸》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非遗年画元素在刺绣团扇中的创新再设计应用研究
倪敏
倪韵婷
《江苏丝绸》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团扇小品
杨志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浅谈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
王哲
《美术大观》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南宋团扇山水小品的影响
肖永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柔美与儒雅的碰撞——团扇扇面画与折扇扇面画的流变探析
杜蕾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古代团扇造型设计所体现的“和美”思想
刘琛淼
魏洁
《艺术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观物:屏风与团扇
闫紫琦
刘晨
《美育学刊》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