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在痉挛型偏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孙明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分析痉挛型偏瘫患儿应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痉挛型偏瘫患儿100例,按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干预。对比两组非偏瘫侧和... 目的 分析痉挛型偏瘫患儿应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痉挛型偏瘫患儿100例,按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干预。对比两组非偏瘫侧和偏瘫运动发育评分、手功能评分。结果 干预前及干预30、90 d,两组非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对比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对比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干预30和90 d,研究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分别为(82.81±7.82)、(79.14±5.36)、(79.58±5.45)分和(86.54±7.46)、(83.34±4.97)、(85.35±6.96)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6.52±7.76)、(74.76±5.46)、(75.56±4.61)分和(80.45±7.67)、(79.86±4.55)、(80.06±7.03)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干预30、90 d,两组非偏瘫侧手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偏瘫侧手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干预30和90 d,研究组手功能评分分别为(56.44±4.85)、(63.14±6.6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53.16±4.43)、(58.16±5.75)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痉挛型偏瘫患儿康复过程中使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发育情况和手功能水平,且不会对非偏瘫侧肢体运动造成影响,临床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痉挛型偏瘫 康复 运动发育 手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IMT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2
作者 葛炳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30-1931,1860,共3页
目的:观察团体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Group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gmCIMT)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团体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Group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gmCIMT)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gmCIMT结合镜像疗法。治疗8 w后对比两组疗效采用量表评分分析运动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对比两组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量表评分,Cz、CPZ、CP3以及C3区域的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CIMT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镜像疗法 上肢动作研究量表 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地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