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侯国云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
文摘
把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逃逸过程中再生事故致人死亡”,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交通肇事后因不实施救助行为而过失地致人死亡”。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别地一律定交通肇事罪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档法定刑,而应结合行为人的罪过性质和其他有关情节,根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分别做出不同的定性和处罚。
-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罪
刑法分则
行为人
罪过
适用
过失
法定刑
定性
根据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晶
赵静
-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95-100,共6页
-
文摘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情节上的细化 ,尤其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的量刑进行明确规定 ,但是 ,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对于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仍然存在很多分歧。本文从界定“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出发 ,通过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犯罪”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定罪量刑的处理意见。
-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不作为
-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独立性解读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李会彬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2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刑事司法对刑法基本原则的挑战与应对"(项目批准号:11BFX13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定性为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的观点不具有合理性。该情节具有独立性,它不以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同时,其主观罪过形式也不受基本犯的束缚,应定性为间接故意。加重犯作为一种解释理论并非不可违背,应根据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具有独立性这一客观现实,对其作出独立性维度的新解读。
-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因逃逸致人死亡
间接故意
独立维度
-
分类号
DF626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与适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悦
-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河北农机》
2019年第6期88-89,共2页
-
文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交通和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同时,由于人们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车祸频发,进而引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出现,严重侵害社会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扰乱了交通运输安全秩序。尤其在监控缺失的地方,这种现象更甚。本文通过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论的分析,期望得到社会各界对交通肇事行为的重视,呼吁社会遵法守法,减少交通肇事犯罪。
-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农村
因逃逸致人死亡
犯罪构成
法律适用
-
分类号
U491.3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题名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
被引量:34
- 5
-
-
作者
黄祥青
-
机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庭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62,共3页
-
文摘
新刑法施行后,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司法实务界存在一些分歧意见,概括说来,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以肇事者负有主要或全部责任为前提;二是对于肇事以后逃逸的犯罪分子,是否一律适用情节加重犯的量刑档次;三是“因逃...
-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行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
新刑法
被害人
严重社会危害性
量刑档次
认定标准
故意杀人罪
业务过失犯罪
-
分类号
D924.36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