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Web服务质量度量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岳昆 刘惟一 +1 位作者 王晓玲 李劲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1-849,共9页
以克服现有服务质量度量方法的主观性、反映服务调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为出发点,定义了原子服务调用率、成功率和效率3个因素,通过对原子服务调用的历史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各因素的量值,提出一种基于不... 以克服现有服务质量度量方法的主观性、反映服务调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为出发点,定义了原子服务调用率、成功率和效率3个因素,通过对原子服务调用的历史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各因素的量值,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原子服务质量度量方法,以及基于各原子服务质量平均值的高粒度Web服务的质量度量标准,并给出服务优先级的判断方法.性能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高效性、可扩展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服务质量 服务调用 因素叠加 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地段线路架空箱桥顶进施工技术
2
作者 李景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新建2孔11 m箱桥为例,介绍桥址位于小半径曲线上、曲线超高接近最大值,电气化铁路12‰长大上坡闯坡地段,其位置介于车站和区间临界点,箱桥中线与线路中线夹角为60°等不利因素叠加地段进行线路架空箱桥顶进施工技术。
关键词 不利因素叠加 线路架空 箱桥顶进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底因素贡献率权重叠加模型的滑坡危险度区划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琴 张文君 王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15-2516,2521,共3页
从滑坡的内部因素中确定本底因子,反演计算研究区环境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及本底因子的权重,并将其相乘叠加得出滑坡危险度区划,此方法即为贡献率权重叠加法。介绍了基于贡献率叠加模型对东南沿海滑坡危险度进行区划的方法和过程,结... 从滑坡的内部因素中确定本底因子,反演计算研究区环境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及本底因子的权重,并将其相乘叠加得出滑坡危险度区划,此方法即为贡献率权重叠加法。介绍了基于贡献率叠加模型对东南沿海滑坡危险度进行区划的方法和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清楚,计算统计简便,结果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本底因素贡献率权重叠加模型 危险度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公路(西藏境)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祝建 朱冬春 刘卫民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8-24,共7页
川藏公路(西藏境)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现有的资料统计分析,地质灾害点共1 583处,8种灾害类型,对公路交通产生危害最大最直接的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崩(坍)塌... 川藏公路(西藏境)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现有的资料统计分析,地质灾害点共1 583处,8种灾害类型,对公路交通产生危害最大最直接的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崩(坍)塌、水毁、溜砂5种灾害。根据川藏公路沿线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气候水文环境分析,地质灾害具有密集性和广泛性,地域性、时域性和周期性,共生性、重复性和交替性三大独特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因素叠加法对川藏公路泥石流、滑坡、崩塌、水毁和溜砂等5种重大地质灾害密集频发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表明:全路段划分为高频发、中频发和低频发三个频发程度等级的分区,共23个区段,重大地质灾害密集频发区主要集中在东久至然乌的帕隆藏布沿江段、八宿西至怒江大桥的冷曲河沿溪段和宗拉山东至金沙江大桥的西曲沿溪段三大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密集频发 因素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空间预判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念秦 姚勇 罗东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1,19,共5页
提出了泥石流空间预判技术的概念.基于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分析,以地质构造控制论和环境因素控制论为理论核心,运用多因素叠加预判法,在不考虑勘探手段的情况下,筛选与泥石流活动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因子,确定预判的范围和精度,... 提出了泥石流空间预判技术的概念.基于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分析,以地质构造控制论和环境因素控制论为理论核心,运用多因素叠加预判法,在不考虑勘探手段的情况下,筛选与泥石流活动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因子,确定预判的范围和精度,建立Ⅰ,Ⅱ,Ⅲ三级泥石流空间预判模型.其中:Ⅰ,Ⅱ级预判以地质构造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适用于大范围评估;Ⅲ级预判以环境因素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适用于小范围评估.三级评估的结果均可分为5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空间预判技术 地质构造控制论 环境因素控制论 因素叠加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纵横评价——以重庆市涪陵新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琳 田永中 +2 位作者 唐小龙 屈清 梁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城镇建设用地 GIS 最小阻力模型 因素加权叠加 涪陵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