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因果、决定论、偶然性、概率之我见——张志林《因果观念》读后感 被引量:5
1
作者 桂起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首先对“决定论描述”、“因果描述”、“概率描述”、“互补描述”的严格分析性定义作出评论。二、简要介绍了决定论的不同形式,强调了严格决定论、决定论、非完全决定论等概念间的区别。三、借助于生物学哲学背景,分析了偶然性作... 本文首先对“决定论描述”、“因果描述”、“概率描述”、“互补描述”的严格分析性定义作出评论。二、简要介绍了决定论的不同形式,强调了严格决定论、决定论、非完全决定论等概念间的区别。三、借助于生物学哲学背景,分析了偶然性作为自然运行一种机制的本体论地位,表明了作者既非严格决定论又非绝对偶然论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 决定论 偶然性 概率 张志林 因果观念 非完全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亚杰关于儿童因果观念的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浙生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3-67,共5页
因果观念在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科学实践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皮亚杰对儿童的因果观念做过非常细微的研究。把他在这方面的思想介绍出来,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皮亚杰对三--十一、二岁儿童的因果观念做了细微的观察、分析之后,他认为... 因果观念在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科学实践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皮亚杰对儿童的因果观念做过非常细微的研究。把他在这方面的思想介绍出来,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皮亚杰对三--十一、二岁儿童的因果观念做了细微的观察、分析之后,他认为,儿童的因果观念按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十七种。第一种,动机的因果观念。儿童把心理动机当做一切事物运动的原因。河水湍湍而流,是因为人或上帝希望它这样流。这种因果观念是儿童最早的因果观念。在儿童三岁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念 儿童 皮亚杰 心理动机 事物 因果关系 主观因素 运动变化 解释 创造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性主义和心理主义:休谟因果观念起源论的两个方面
3
作者 肖滨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9-14,共6页
在近代哲学史上,对观念起源问题的不同解释构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唯理论者认为人先天地具有某些观念或原则,借助演绎推理,就能构筑起庞大的知识体系.经验论者则肯定观念来自感觉经验;知识的高楼大厦建基于经验观察.... 在近代哲学史上,对观念起源问题的不同解释构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唯理论者认为人先天地具有某些观念或原则,借助演绎推理,就能构筑起庞大的知识体系.经验论者则肯定观念来自感觉经验;知识的高楼大厦建基于经验观察.正是由于对观念本性的不同解释,双方进行了长期的颇为有趣的相互诘难.在这场争论中,身为经验论者的休谟扮演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色.他从因果观念入手,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双向出击,表现出十分独特的哲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念 起源论 心理主义 休谟 因果推论 非理性主义 唯理论 皮亚杰 经验观察 经验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问题
4
作者 胡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2年第4期144-148,共5页
《刑法学》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中的因果关系是研究如何认定社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由于有些犯罪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有些犯罪发生了危害结果可以表明犯罪分子已经得逞,是犯罪既遂,也有的犯罪发生了某种严重... 《刑法学》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中的因果关系是研究如何认定社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由于有些犯罪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有些犯罪发生了危害结果可以表明犯罪分子已经得逞,是犯罪既遂,也有的犯罪发生了某种严重结果要依法适用较重的刑罚,所以认定社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是关系到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刑法学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然而认识不一,特别是对于有没有偶然因果关系的问题分歧较大。这里仅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以供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危害行为 偶然因果关系 犯罪构成 犯罪客观方面 刑法学 必然因果关系 因果观念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文化蕴含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熊十力 哲学与科学 本体 熊氏 中国哲学 非构造性 因果观念 《新唯识论》 因果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创作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泉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80-88,共9页
作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的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瑞士本国,闻名全世。他对幼年到少年的儿童思维发展作过详尽的研究,第一个提出了作为“自我调节”结构系统的精神视觉理论,从而回答了主观想象与周围... 作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的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瑞士本国,闻名全世。他对幼年到少年的儿童思维发展作过详尽的研究,第一个提出了作为“自我调节”结构系统的精神视觉理论,从而回答了主观想象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界赢得了最高声誉,被称为心理学领域中独树一帜而又经受了考验的里程碑。他的学说不但影响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儿童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创作 原始思维 审美意识 皮亚杰 因果观念 逻辑思维 原始人 自我中心思维 心理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巧合”的哲学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哲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4-10,共7页
巧合是发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现象,又是自有人类以来千古未曾揭开的疑迷之一。对于巧合进行科学和哲学的探讨,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现实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进一步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变革传统... 巧合是发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现象,又是自有人类以来千古未曾揭开的疑迷之一。对于巧合进行科学和哲学的探讨,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现实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进一步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变革传统的哲学观念(特别是因果观念、必然偶然观念)。什么是巧合(coincidence)?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某些科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合 偶然性 事件 因果观念 心灵 因果 同时性 因果关系 相似性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梦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39-46,共8页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徐梦秋以近代实验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为后盾,归纳法作为科学发现与证明的“新工具”,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似乎已无可置疑,但偏偏就有休漠这个不世出的哲学奇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休漠对归纳的诘难,按照...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徐梦秋以近代实验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为后盾,归纳法作为科学发现与证明的“新工具”,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似乎已无可置疑,但偏偏就有休漠这个不世出的哲学奇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休漠对归纳的诘难,按照波普尔的阐释,可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必然性 休谟问题 黑格尔 逻辑实证主义 因果观念 恩格斯 归纳结论 归纳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波普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休谟不可知论的形成和作用应作具体分析
9
作者 林敏 《江淮论坛》 1982年第2期23-25,共3页
休谟哲学的认识论是围绕着因果性问题展开的。休谟断定,人们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理论以及因果观念都是建立在因果联系的基础上的。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因果观念,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发现对象之间有着某种恒常的结合。甲物的出现,总是有乙物相... 休谟哲学的认识论是围绕着因果性问题展开的。休谟断定,人们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理论以及因果观念都是建立在因果联系的基础上的。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因果观念,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发现对象之间有着某种恒常的结合。甲物的出现,总是有乙物相随而来。久而久之,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信念”或“习惯”,看到甲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念 认识论 因果联系 因果 问题展开 休谟哲学 信念 自然科学 主观唯心主义 感觉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