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奈何天》看李渔戏曲创作因果报应观的是与非
1
作者 骆兵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尚善心理,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审美教育和娱乐接受的需要。从《奈何天》可见一斑。《奈何天》强调“家和”,不...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尚善心理,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审美教育和娱乐接受的需要。从《奈何天》可见一斑。《奈何天》强调“家和”,不乏一定的普遍而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阙里侯捐钱助边,正面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奈何天》宣扬一夫多妻、达到“家和”的方式和手段等则不足为训:而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定意义上确实包含了惩恶扬善的积极伦理企图。李渔戏曲创作成功的经验不啻带给人们发展与繁荣当代戏曲事业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创作《奈何天》 传统文化 因果报应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