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
5
1
作者
姚万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7,共11页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包括共同正犯在着手前和着手后脱离共犯关系两种情形;判例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共同正犯,明示了不同的成立要件,一般而言,共同正犯在着手之前脱离共犯关系须有脱离的意思并被其他共犯者所了解,而...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包括共同正犯在着手前和着手后脱离共犯关系两种情形;判例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共同正犯,明示了不同的成立要件,一般而言,共同正犯在着手之前脱离共犯关系须有脱离的意思并被其他共犯者所了解,而在着手实行犯罪后,脱离者不仅要有脱离意思,还要求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纵观复杂的判例理由和刑法理论学说之争,大体而言,现代刑法以保护法益为其本质要求,因此立足于法益保护的因果关系切断说目前处于通说地位,脱离者要想脱离共犯关系必须消除自己行为对其他共犯者所造成的物理或心理的因果关系。对于缺失这一理论的我国而言,引入因果关系切断说建构共犯关系脱离的处罚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正犯
共犯脱离
合意消解
因果关系切断
日本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同正犯脱离的标准:基于“心理因果联系”的功能重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润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7,共10页
共同正犯脱离的因果关系切断标准注重脱离前后的物理因果流程,但已造成的物理性因果在事实上常常难以改变,而其规范性修正与单独正犯中止的理论存在冲突。共同正犯的心理因果联系既实现结果归属,也为没有直接导致既遂结果的共同正犯奠...
共同正犯脱离的因果关系切断标准注重脱离前后的物理因果流程,但已造成的物理性因果在事实上常常难以改变,而其规范性修正与单独正犯中止的理论存在冲突。共同正犯的心理因果联系既实现结果归属,也为没有直接导致既遂结果的共同正犯奠定正犯责任,却不能成为认定共犯故意的充分根据。共同正犯的脱离,只要积极阻止行为能够切断脱离者与既遂结果之间的心理因果联系,不论先前行为残留的物理影响,最多只负帮助犯之责;如果因积极阻止行为或客观情势改变,脱离者对于其余共犯继续犯罪没有预见,即使事实上残留因果影响,亦无需对结果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脱离
共同正犯
因果关系切断
心理
因果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
5
1
作者
姚万勤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法适用公众参与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BFX05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包括共同正犯在着手前和着手后脱离共犯关系两种情形;判例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共同正犯,明示了不同的成立要件,一般而言,共同正犯在着手之前脱离共犯关系须有脱离的意思并被其他共犯者所了解,而在着手实行犯罪后,脱离者不仅要有脱离意思,还要求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纵观复杂的判例理由和刑法理论学说之争,大体而言,现代刑法以保护法益为其本质要求,因此立足于法益保护的因果关系切断说目前处于通说地位,脱离者要想脱离共犯关系必须消除自己行为对其他共犯者所造成的物理或心理的因果关系。对于缺失这一理论的我国而言,引入因果关系切断说建构共犯关系脱离的处罚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共同正犯
共犯脱离
合意消解
因果关系切断
日本刑法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同正犯脱离的标准:基于“心理因果联系”的功能重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润芝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7,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6YJA820023)。
文摘
共同正犯脱离的因果关系切断标准注重脱离前后的物理因果流程,但已造成的物理性因果在事实上常常难以改变,而其规范性修正与单独正犯中止的理论存在冲突。共同正犯的心理因果联系既实现结果归属,也为没有直接导致既遂结果的共同正犯奠定正犯责任,却不能成为认定共犯故意的充分根据。共同正犯的脱离,只要积极阻止行为能够切断脱离者与既遂结果之间的心理因果联系,不论先前行为残留的物理影响,最多只负帮助犯之责;如果因积极阻止行为或客观情势改变,脱离者对于其余共犯继续犯罪没有预见,即使事实上残留因果影响,亦无需对结果负责。
关键词
共犯脱离
共同正犯
因果关系切断
心理
因果
联系
Keywords
withdrawal from the complicity
the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
causality cut-off
psychological causality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研究及其启示
姚万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同正犯脱离的标准:基于“心理因果联系”的功能重析
于润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