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循自然”如何可能:《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德性论
1
作者 尚建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老子河上公章句》的语境当中,人"心"所具有的功能也被称为人的"自然",其实质是选择合乎"道"的生活、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其他个体生命。并且,人正是通过"因循自然"来证明自身是宇宙生成... 在《老子河上公章句》的语境当中,人"心"所具有的功能也被称为人的"自然",其实质是选择合乎"道"的生活、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其他个体生命。并且,人正是通过"因循自然"来证明自身是宇宙生成论图景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来看,"因循自然"要求人在拒斥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前提下,积极地培养成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尊重其他个体生命作为核心内涵的卓越品质。此外,《老子河上公章句》确信,"因循自然"能够使人享有长生不死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河上公章句》 因循自然 长生不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玄言诗审美三题 被引量:7
2
作者 钱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32-38,共7页
关键词 东晋玄言诗 兰亭诗 世说新语 因循自然 孙绰 名教与自然 玄理 魏晋玄学 微言 人格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思想研究(下)
3
作者 童书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4-22,13,共10页
四、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中最足以表现阶级性的部分,而他的人生哲学,又是和他的宇宙观、认识论相联系着的。我们知道: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所以我们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应该从他的天性论下手。庄子学派说: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庄子学派 人生哲学 老子 因循自然 杨朱学派 宇宙观 主观唯心论 自然 自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思想研究(之二)
4
作者 童书业 《文史哲》 1981年第1期39-45,共7页
四、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中最足以表现阶级性的部分,而他的人生哲学,又是和他的宇宙观、认识论相联系着的。我们知道: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所以我们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应该从他的天性论下手。庄子学派说: “... 四、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中最足以表现阶级性的部分,而他的人生哲学,又是和他的宇宙观、认识论相联系着的。我们知道: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所以我们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应该从他的天性论下手。庄子学派说: “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谓之伪,谓之失。”(《庚桑楚》)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其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天运》) 庄子学派认为“性”就是生命的质地,也就是人的自然。这种性论倒是很朴素的。他们认为只要保全自然的“性”,就是好的。他们认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学派 庄子思想 人生哲学 思想研究 因循自然 认识论 宇宙观 主观唯心论 杨朱学派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营建智慧中的韧性承洪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5
作者 田健 马凯月 曾穗平 《风景园林》 2025年第10期12-20,共9页
【目的】深入探析中国古代韧性承洪的理念与经验更迭,梳理总结古人长期与洪涝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当前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韧性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梳理史册典籍与实践案例,构建理论-方法-实践3种维度、多... 【目的】深入探析中国古代韧性承洪的理念与经验更迭,梳理总结古人长期与洪涝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当前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韧性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梳理史册典籍与实践案例,构建理论-方法-实践3种维度、多元共存、博弈共生的承洪认知框架,从防洪、应洪、适洪3个层面解析传统韧性承洪理念。【结果】立足营城建居与水利工事在内的多角度承洪思路,传统韧性承洪理念呈现出从“被动防控”到“主动阻断”再到“和谐共荣”的演化规律。【结论】根据传统营建智慧与实践反馈,明晰了古人与自然在洪涝等风险灾害面前的应对模式,提出“因循自然”“因势利导”与“因地制宜”3个层次的韧性适灾经验启示,为城市韧性承洪与智慧适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防洪排涝 传统智慧 演化迭代 因循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