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及其驱动因子贡献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谈娟娟 董增川 +2 位作者 付晓花 徐伟 刘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 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健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13.95%和86.05%;不同人类活动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城镇化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为-34.89%、25.72%以及-3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流域景观生态健康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因子贡献率 漳卫南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男大学生体质因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琴 廖爱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71-76,106-107,共8页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人类一切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在以往的体质研究中,多进行单个指标的分析比较,很少考虑某一指标对体质的影响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从体质的整体角度出发,对广东省1991年和...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人类一切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在以往的体质研究中,多进行单个指标的分析比较,很少考虑某一指标对体质的影响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从体质的整体角度出发,对广东省1991年和1995年19-22岁男大学生所作的因子结构研究,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指标线性组合的规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男大学生体质因子结构中主因子的组成和排序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表明城乡里大学生体质状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还表明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指标在体质主因子中的显著作用,对体质的影响最大,但城乡男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某些指标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体质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 因子结构 因子载荷 因子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影响趋势——以武威市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兴丹 刘普幸 +2 位作者 耿梦蝶 王苗 逯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83-6591,共9页
基于武威市1990年、2000年、2010年、2021年四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与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等方法,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武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因... 基于武威市1990年、2000年、2010年、2021年四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与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等方法,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武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32a来,武威市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与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介于2.56%~-0.13%之间,林地与未利用地主要转为草地和耕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明显,水域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耕地次之,未利用地最小;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是影响武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因子,人类活动的贡献率56.35%,远大于43.65%的气候变化贡献率,且二者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且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未来,应该充分发挥人类的积极作用,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重心迁移模型 主成分分析(PCA) 驱动因子贡献率 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法优化填料改性与助剂提高烟草薄片浆料留着率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海军 李刚 +7 位作者 马扩彦 陈昆燕 周学政 唐杰 杜红毅 张玲玲 周沫希 寇明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0,164,共9页
采用了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研究了不同填料改性剂(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阳离子淀粉、硬脂酸钠、六偏磷酸钠)以及三元助留剂(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膨润土)对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贡... 采用了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研究了不同填料改性剂(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阳离子淀粉、硬脂酸钠、六偏磷酸钠)以及三元助留剂(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膨润土)对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贡献率中,壳聚糖、瓜尔胶、膨润土和针叶木浆更有利于提高浆料留着率。在烟叶碎片浆和针叶木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图中,存在5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大生产(不改性)烟草薄片的浆料留着率为68.8%,抗张强度为0.378 kN/m。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参数并经实验验证,采用烟叶碎片浆和针叶木浆改性,再结合多元助剂,所得烟草薄片的浆料留着率分别达92.9%和94.9%,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30.2%和28.8%。碳酸钙包裹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形成的复合体,均能相对均匀分散在烟草薄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薄片 因子贡献率 微观结构 留着率 分布均匀性 抗张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碱化改善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维政 屈腾宇 +1 位作者 魏晓莉 穆英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针对玉米秸秆制作饲料在纤维结构上的缺陷,提出超声碱化处理玉米秸秆制作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方法,利用4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固比与容器内声功率密度对玉米秸秆木质素脱除与纤维素、半纤... 针对玉米秸秆制作饲料在纤维结构上的缺陷,提出超声碱化处理玉米秸秆制作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方法,利用4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固比与容器内声功率密度对玉米秸秆木质素脱除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提取的影响,并以超声碱化玉米秸秆后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二次回归模型。模型揭示超声因素对各响应值影响的因子贡献率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面模型具有显著性影响。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二次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9、0.79、0.73;利用响应面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得到各超声因素的最优工作参数为超声功率99 W、超声时间20 min、液固比7.8∶1、容器内声功率密度2.05 W/m L。各响应参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3%、12%、14%。本研究表明,合理匹配超声参数有利于降低玉米秸秆饲料中的木质素含量,为超声碱化装置的设计及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碱化 纤维结构 模型 响应面 因子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吊顶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梧凤 毕晨 +2 位作者 高攀 贾利芝 王志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58,166,共9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室内人员增加时辐射吊顶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变化,通过数值模拟和SA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系统稳态下各影响因子对贴附层空气露点温度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得到主要影响因子与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关系式,并使用实验数据对... 本文实验研究了室内人员增加时辐射吊顶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变化,通过数值模拟和SA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系统稳态下各影响因子对贴附层空气露点温度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得到主要影响因子与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关系式,并使用实验数据对模拟和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2人和4人时,贴附层空气露点温度分别升高约1. 5℃和2. 5℃;人员距贴附层距离和人员增加数量对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影响较大,贡献率占比分别为43%和48%,其他影响因子可以忽略;贴附层空气露点温度动态变化式呈负指数函数形式,人员距贴附层距离比人员增加数量对贴附层空气露点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 露点温度 回归分析 因子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干旱区NPP驱动力分析——以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山脉部分区域为例 被引量:32
7
作者 姬盼盼 高敏华 杨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95-3006,共12页
NPP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稳定与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分布变化能间接反映区域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演变。以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山脉部分区域为研究区,为探寻该区域NPP驱动因子及其驱动特点,对NPP、气候气象、土壤、植物和海拔数据... NPP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稳定与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分布变化能间接反映区域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演变。以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山脉部分区域为研究区,为探寻该区域NPP驱动因子及其驱动特点,对NPP、气候气象、土壤、植物和海拔数据做再处理与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该中纬度干旱区NPP的主导因素为水分与海拔。(2)相关性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湿润指数、高程和坡度与NPP有显著相关性(P<0.01)。(3)不同环境温度下,各环境因子对NPP的驱动能力有差异,年均气温在0℃以下区域NPP最强驱动因子为海拔(P<0.01),而高于0℃区域则为水分因子(P<0.01)。(4)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NPP主要驱动因子及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5)NPP极值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海拔高度对NPP环境因子驱动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海拔因素对我国中纬度干旱区NPP的重要影响,揭示了各环境条件下气候与地形因子对NPP的影响特点,为干旱区NPP驱动力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净初级生产力(NPP) 海拔 因子贡献率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西洞庭湖南咀站径流预测 被引量:28
8
作者 赵文刚 刘晓群 +2 位作者 宋雯 石林 马孝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为建立因子少、预报周期短、预报精度高的西洞庭湖控制性水文站南咀站的月平均径流量预报模型,通过对松滋-太平水系控制性水文站安乡、澧水控制性水文站石龟山站月平均水位、流量以及沙湾站月平均水位进行相关性、因子贡献率分析,确定... 为建立因子少、预报周期短、预报精度高的西洞庭湖控制性水文站南咀站的月平均径流量预报模型,通过对松滋-太平水系控制性水文站安乡、澧水控制性水文站石龟山站月平均水位、流量以及沙湾站月平均水位进行相关性、因子贡献率分析,确定输入因子,借助PSO-BP神经网络对南咀站1956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月平均径流量进行训练,获取网络结构及参数进而预测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月径流量。结果表明:①石龟山、安乡站水位对南咀站月平均径流量影响最显著;②汛期、非汛期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南咀站月平均径流量预报精度;③以安乡、石龟山站月平均水位、流量以及沙湾站月平均水位作为输入因子,PSO-BP神经网络预报效果最好,合格率77.8%,预报等级为乙级;④基于相关性、因子贡献率分析,将安乡、石龟山站作为输入因子,预报合格率降为61.1%,预报等级降为丙级,但仍满足预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报 因子贡献率 PSO-BP神经网络 西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半干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焕焕 高敏华 昝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86-192,共7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下净初级生产力(NPP)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揭示半干旱区不同环境属性分区内各环境因子对NPP的驱动能力,以新疆伊犁河谷为研究区,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NPP、NDVI、气象、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进行统计... 为探究半干旱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下净初级生产力(NPP)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揭示半干旱区不同环境属性分区内各环境因子对NPP的驱动能力,以新疆伊犁河谷为研究区,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NPP、NDVI、气象、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于构建NPP环境因子模型。应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各因子与NPP间的相关性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使用因子贡献率来阐明环境因子对NPP的驱动能力。研究表明,研究区NPP主导因子为NDVI、湿润指数和年均气温。半干旱区环境下NDVI、年均降水量、湿润指数、年均气温、干燥度与NPP有显著相关性(P<0.01)。不同湿润指数范围下,各环境因子对NPP的驱动能力差异明显,湿润指数小于0的区域NPP最强驱动因子为NDVI(P<0.01),而大于0的区域则为降水(P<0.01)。不同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间NPP主要贡献因子及贡献率差异显著(P<0.01),揭示了各环境条件下气象、NDVI与地形因子对NPP的驱动特点,为半干旱区NPP驱动力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净初级生产力(NPP) 湿润指数 因子贡献率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