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对称系数矩阵的因子表简化求逆
1
作者 徐先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31,共6页
文章在用一般系数矩阵的因子表求逆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导出用对称系数矩阵的因子表简化求逆公式。
关键词 对称系数矩阵 因子表 因子矩阵 电力系统 求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杰 黄志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37,I0003,共3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变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肝纤维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大量沉积,有效地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止肝硬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细胞生长 因子表 大鼠 细胞外基质 病理变化 肝硬化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脂肪组织细胞因子表达与周龄相关
3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67,共1页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科研人员为研究肉鸡脂肪组织的自细胞介素(IL)、神经肽、生长激素受体和瘦素基因的表达情况,分别收集3、4、5、6周龄肉鸡的脂肪组织样品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以了解日龄对脂肪组织基因(IL-1p、...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科研人员为研究肉鸡脂肪组织的自细胞介素(IL)、神经肽、生长激素受体和瘦素基因的表达情况,分别收集3、4、5、6周龄肉鸡的脂肪组织样品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以了解日龄对脂肪组织基因(IL-1p、IL-6、IL-10、IL-15、IL-1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γ-干扰素、神经肽Y受体Y1、神经肽Y受体、核连蛋白2、生长激素受体、瘦素受体、内脂素)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组织细胞 肉鸡 周龄 生长激素受体 因子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亚丹 白志贤 吕丽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了解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05例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通过焦点团体访谈了解临床... 目的了解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05例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通过焦点团体访谈了解临床护士使用该评估表的看法。结果临床护士与风险管理小组评估总分及感觉、机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排泄异常、药物5项因素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对该量表的应用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存在一些问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但部分因子的判断标准需进一步明确。建议管理者结合医院情况,对评估表各标准进行明确的定义,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危险因素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设计高校附属公立医院教学评估指标权重 被引量:2
5
作者 段茗玉 陈燕敏 +2 位作者 夏嘉阳 周栩 刘玮 《中国医院》 2019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科学计算教学评估指标权重,突出关键指标。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权值因子判断表法,对11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临床教学管理人员、临床科室负责人、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指标的打分结果进行计算。结果:本科教学、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管... 目的:科学计算教学评估指标权重,突出关键指标。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权值因子判断表法,对11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临床教学管理人员、临床科室负责人、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指标的打分结果进行计算。结果:本科教学、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教学特色分别占教学评估指标总分的15%,师资占本科教学的32%,导师学术水平占研究生教学的36%,培训效果占规范化培训的33%,国家级学习班占继续医学教育指标的39%,教学管理指标中教学督导和评教占30%。结论:教学评估关键一级指标为:本科教学、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和教学特色。二级指标中关键指标为师资、导师学术水平、规范化培训效果、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数量、教学督导和评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教学评估指标 权值因子判断 医院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血明目片对兔tPVR玻璃体中生长因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魏为 彭清华 +1 位作者 唐罗生 韩琦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tPVR)玻璃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sgrowthfactors,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和细...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tPVR)玻璃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sgrowthfactors,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浓度的影响及防治PVR的作用机理。方法50只家兔随机抽取40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散血明目片组、桃红四物汤组、猪苓散组、模型组,另10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1月后,检测玻璃体中bFGF、EGF和ICAM1的含量,检眼镜眼底检查并取眼球壁标本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散血明目片组玻璃体中bFGF、EGF、ICAM1含量低于模型组,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散血明目片组EGF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FGF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桃红四物汤组与猪苓散组bFGF、EGF、ICAM1浓度均低于模型组,且均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桃红四物汤组与猪苓散组bFGF、EGF、ICAM1浓度高于散血明目片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ICAM1含量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有可能通过降低玻璃体中bFGF、EGF和ICAM1的浓度,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从而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血明目片 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 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of Dual-targeting Peptides with MAP30 Promotes the Apoptosis of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7
作者 YANG Yi-Xuan WANG Xin-Yi +5 位作者 CHEN Wei-Wei GAN Li SUN Yu LIN Tong ZHAO Wei-Chun ZHU Zhen-Hong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ility,the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peptide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EGFRi)peptide were fused with MAP30,which was named ELRL-MAP30.The efficiency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 cells,which lack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gR)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is limited.In this study,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RL-MAP30 on TNBC MDA-MB-231 cells.First,we discovered that ELRL-MAP30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DA-MB-231 cells and induced MDA-MB-231 cell apoptosis.Moreover,ELRL-MAP30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ax expression and a decrease in Bcl-2 expression.Furthermore,ELRL-MAP30 triggered apoptosis via the Fak/EGFR/Erk and Ilk/Akt signaling pathways.In addition,recombinant ELRL-MAP30 can inhibit chicken embryonic angiogenesis,and also inhibit the tube 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umor angiogenesis.Coll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RL-MAP30 has significant tumor-targeting properties in MDA-MB-231 cancer cells and reveal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ngiogenesi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ELRL-MAP30 i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the TNBC cell line 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peptide(RG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 peptide(EGFRi)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MAP30) MDA-MB-231 cell tumor targeting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快速静态安全分析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丁平 李亚楼 +3 位作者 徐得超 田芳 严剑峰 于之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77-82,共6页
传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研究集中在处理电力系统元件开断后的分配不平衡功率和快速潮流算法上。电网发展和安全需求的提高要求静态安全分析系统能容纳多种复杂模型,适应不同种类多个元件的切除、增加和参数修改。结合PQ分解法的收敛特性提... 传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研究集中在处理电力系统元件开断后的分配不平衡功率和快速潮流算法上。电网发展和安全需求的提高要求静态安全分析系统能容纳多种复杂模型,适应不同种类多个元件的切除、增加和参数修改。结合PQ分解法的收敛特性提出统一的模型处理原则;基于部分因子修正的快速算法提出因子表附加链技术;用动态网络接线分析方法减少计算用时。这些原则和方法解决了静态安全分析系统对模型和新增元件的要求,实现了快速性、准确性和收敛性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中国电网的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安全分析 PQ分解 模型处理 部分因子分解 因子表附加链 动态网络接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广西隆林县和西林县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顾剑红 王玉杰 +2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马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石漠化区——隆林县和西林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解译与实地调查,分析2004—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Costanza估算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基于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当...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石漠化区——隆林县和西林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解译与实地调查,分析2004—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Costanza估算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基于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评价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9项生态服务价值(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美学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隆林县和西林县的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减少。两县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6.14亿和3.27亿元;除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价值减少外,其余7项价值均增加;林地生态价值构成ESV的主体。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的ESV估算值相对稳定;生态经济协调度分析表明,两县的生态经济系统分别处于中度协调和潜在危机水平,说明隆林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西林县需要加强生态建设。ESV可作为衡量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1个综合性指标,为当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Costanza估算方法 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一种空间并行算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洪潮 沈俊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0-24,共5页
结合数据传输型并行计算机的性能和特点 ,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空间并行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引入基于因子表路径树的网络分割方法并将电力网络系数矩阵写成对角加边 (BBDF)形式的基础上 ,发展了并行求解电力网络方程的算法 ,并在数... 结合数据传输型并行计算机的性能和特点 ,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空间并行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引入基于因子表路径树的网络分割方法并将电力网络系数矩阵写成对角加边 (BBDF)形式的基础上 ,发展了并行求解电力网络方程的算法 ,并在数据传输型并行计算机上实现了暂态稳定的并行计算。对大型互联电力系统进行的试算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并行算法 因子表路径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在线静态安全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永青 李鹏 梁寿愚 《南方电网技术》 2010年第3期12-16,共5页
南方电网总调能量管理系统(EMS)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建模技术,其在线静态安全分析需要对包括五省区220kV以上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大模型进行计算,普通的潮流开断或补偿法难以满足南方电网大模型计算的效率要求。文章采用了基于图上作业的稀... 南方电网总调能量管理系统(EMS)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建模技术,其在线静态安全分析需要对包括五省区220kV以上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大模型进行计算,普通的潮流开断或补偿法难以满足南方电网大模型计算的效率要求。文章采用了基于图上作业的稀疏矢量和因子表修正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图上作业法的稀疏矢量将开断计算工作量缩小到点集的路集上。因子表修正则利用递归与递推方法来减少因子表重新分解的工作量,加快计算速度。与EMS全潮流计算和BPA的对比计算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合理的,且已在南方电网总调EMS有效地运行了两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系统(EMS) 在线静态安全分析 稀疏矢量 因子表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PFA算法在GPS软件接收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相振 崔绍龙 方金云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3-190,共8页
根据GPS数据的特殊存储结构,提出了一种2bit量化的方式来表示导航数据以及本地载波,将基带混合过程演化为位运算过程,结果作为PFA算法的输入;将PFA算法中用到的部分旋转因子转换为16bit补码预存到数据表,使用时通过映射的方式得到全部... 根据GPS数据的特殊存储结构,提出了一种2bit量化的方式来表示导航数据以及本地载波,将基带混合过程演化为位运算过程,结果作为PFA算法的输入;将PFA算法中用到的部分旋转因子转换为16bit补码预存到数据表,使用时通过映射的方式得到全部旋转因子,因此PFA算法中所有的浮点运算都被转化为了整数运算方式,实验表明此方法大幅提升了PFA算法的效率,进而有效缩短了捕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bit量化 整数运算 旋转因子表 比特移位 P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IBM-SP2上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一种并行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潮 单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 IBM-SP2并行计算机上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并行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是对电力系统网络方程实现有效的并行求解。通过对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算例进行试算 ,对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并行算法 因子表路径树 IBM-SP2 并行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电力系统潮流P-Q分解法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金凤 江全元 曹一家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速度,引入并行处理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PI的电力系统潮流P-Q分解法的并行算法,将潮流计算问题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基于MPI消息传递模式的多处理机中同时进行计算.运用该并行算法,针对... 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速度,引入并行处理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PI的电力系统潮流P-Q分解法的并行算法,将潮流计算问题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基于MPI消息传递模式的多处理机中同时进行计算.运用该并行算法,针对不同规模的网络进行潮流计算,结果表明,该并行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计算的速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Q分解法 系数矩阵 因子表 高斯消去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在物流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长未 易树平 +1 位作者 杨先露 陈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09-1312,共4页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某大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制定了适合其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统计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 ,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企业现有物流系统进行了整体评价。定义了参照标杆 ,引入标杆...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某大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制定了适合其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统计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 ,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企业现有物流系统进行了整体评价。定义了参照标杆 ,引入标杆瞄准的方法对物流系统整体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该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瓶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系统 模糊综合评判 权值因子判断 标杆瞄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评价及案例研究——以碛口古镇为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邵秀英 李静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古村落旅游地是以保存完整的村落为显性吸引物,以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形成的民俗文化为支撑,并与自然景观和谐依存而构成的原生态旅游地。因其吸引物及其赋存条件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旅游环境结构的特殊性,进而对旅游地项目的选择与开发... 古村落旅游地是以保存完整的村落为显性吸引物,以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形成的民俗文化为支撑,并与自然景观和谐依存而构成的原生态旅游地。因其吸引物及其赋存条件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旅游环境结构的特殊性,进而对旅游地项目的选择与开发管理模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山西碛口古镇为例,对古村落旅游地环境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旅游环境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环境评价 权值因子判断 模糊综合评判法 碛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范围内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库兹涅茨效应研究——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迪 谢慧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2,164,共7页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段。上城区1995年开始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2010年一直处在第二阶段的水平,滨江区在2018年进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正相关的第二阶段,上城区在经过第二个拐点之后,于2015年和2018年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三阶段。最后,引入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建成区面积三个协变量扩展库兹涅茨效应模型,发现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呈倒“N”型分布,但是达到拐点需要在更高的GDP水平上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兹涅茨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表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ory puzzle of xyn1 gene (xylanase1) expression in Trichoderma reesei
18
作者 Robert L Mach Elisabeth Würleitner +2 位作者 Astrid R Stricker Roman Rauscher Christian Wacenovsky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1,共1页
Xylanase 1 (Xyn1)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xylanase system of T. reesei;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expression were analys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All factors and regulatory motifs responsible... Xylanase 1 (Xyn1)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xylanase system of T. reesei;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expression were analys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All factors and regulatory motifs responsible fo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model of their interplay in induction and repression will be presented. Using in vivo foot printing analysis of xylan-induced and glucose repressed mycelia, we detected three adjacent nucleotide sequences contacted by DNA-binding proteins. Protection within the inverted repeat of the Cre1 (SYGGRG) consensus sequence on the non coding strand under repressing conditions is in perfect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re1 dependent glucose repression of xyn1. Constitutive protein binding could be observed to a CCAAT-box and an inverted repeat of a 5′ GGCTAA 3′ sequence. EMSA with crude extracts from induced and repressed mycelia revealed that the latter motifs are sufficient for formation of the basal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under all conditions. The inverted repeat of GGCTAA closely resembles the consensus sequences of the cellulase and xylanase regulators Ace1, Ace2 and, Xyr1 (encoded by xyr1, cloned and characterised in this study) EMSA with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components of each factor and of the T. reesei Hap2/3/5 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that the basal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is formed by Xyr1 and the Hap2/3/5. Additionally to the Cre1 mediated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a yet unknown mechanism antagonizing induction of xyn1 expression could be elucidated. Latter occurs through competition of the repressor Ace1 and Xyr1 for the GGCTAA motif. In vivo proof for the relevance of identified motifs could be given through analysis of T. reesei transformants containing correspondingly mutated versions of the xyn1 promoter fused to the A. niger goxA ge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asal as well as the induction level of xyn1 gene transcription is dependent on an interaction of Xyr1 with the GGCTAA motif while formation of the CCAAT-Hap2/3/5 complex slightly reduces induc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mutations impairing protein binding in vitro lead to a loss of distinct regulatory functions in xyn1 gene expression in vivo. A respective model of gene regulation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DERMA gene regulation xylanase1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mmonia-water nanofluids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柳 杜垲 张小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622-1628,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enhancing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th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process,several types of binary nanofluid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Al2O3 nanoparticles with p...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enhancing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th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process,several types of binary nanofluid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Al2O3 nanoparticles with polyacrylic acid(PAA),TiO2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PEG 1000),and TiN,SiC,hydroxyapatite(noodle-like) with PEG 10000 to ammonia-water solution,respectively.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KD2 Pro thermal properties analyzer.The influences of surfactant and ammonia on the dispersion stabilities of the binary nanofluid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light absorbency ratio index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e,content and size of nanoparticles,the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are the key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fluids.For the given nanoparticle material and the base fluid,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of the nanofluid to the ammonia-water liquid increases as the nanoparticle content and the temperature are increased,and the diameter of nanoparticle is decreased.Furthermore,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ies of nanofluids,which is achieved by adding surfactants or performing the proper ammonia content in the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ry nanofluids AMMONIA-WATER thermal conductivity size effect dispersio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