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1
作者 王学志 徐卫华 +5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刘建国 肖燚 陈佑平 赵联军 黄俊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1-828,共8页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生态因子分析 生境适宜性 生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分析的区域景观规划——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滨谊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分析乡村景观区域性、被动性、生态性的三大特征,以区域尺度、城乡联动的意识与生态观点作为乡村景观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提出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区域生态因子的识别、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分析框架、最终... 分析乡村景观区域性、被动性、生态性的三大特征,以区域尺度、城乡联动的意识与生态观点作为乡村景观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提出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区域生态因子的识别、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分析框架、最终模型与生态分析结论、景观生态时间过程的分析和面向区域景观生态战略的规划来实现,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 研究 生态因子分析 乡村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种群再生草产量的数学模型及生态因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武 陈敬峰 《草食家畜》 1996年第S1期84-86,89,共4页
经回归分析,影响天山北坡低山春秋场四种优势牧草种群伊犁绢蒿(Seriphidinm transillense)、短柱苔草(Carex turkestanica)、羊茅(Festuca ovina)、针茅(Stipa capillata)再生草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温度.以0—4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0... 经回归分析,影响天山北坡低山春秋场四种优势牧草种群伊犁绢蒿(Seriphidinm transillense)、短柱苔草(Carex turkestanica)、羊茅(Festuca ovina)、针茅(Stipa capillata)再生草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温度.以0—4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0—20厘米平均土壤温度、气温、降水四个生态因子与四种牧草种群及草地型再生草产量作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相应再生草产量的数学模型:Y(1)=—4.749E—01十4.276E一01X(1)十1.942E—03X(3)Y(2)=5.798E—03+1.691E—01X(1)—4.527E—03X(3)Y(3)=—8.620E—01+1.629E—01X(1)+7.463E—04X(3)Y(4)=—1.033+8.545E—02X(1)—1.471E—03X(3)Y(5)=—2.376+8.454E—01X(1)—3.378E—03X(3)X(1)—平均土壤含水量 X(3)—气温Y(1)—伊犁绢蒿,Y(2)—短柱苔草,Y(3)—羊茅,Y(4)—针茅,Y(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再生 生态因子分析 产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定量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汤榕珺 刚成诚 +9 位作者 李建龙 谢天宁 孙政国 周卫红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陈燕芳 徐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78-83,共6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其影响水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其影响水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生态赤字。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下降62%,48%和46%,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以C计减少了0.12 g·m^-2,固碳总量减少了0.8×10^9 g·a^-1,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趋势。(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和24.25km^2。(4)虽然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因此,最终结果是吴中区因受到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及生态保护措施不利,近10年来其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其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吴中区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承载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因子指数分析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志杰 张志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2,296,共9页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社会空间划分为6大类型,即:机关干部与技术人员集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工人及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区、郊区农业人口聚居区.据此将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括为带状多中心主导下的混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形成缘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历史沿革的积淀、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因子生态分析 多中心模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罗若愚 钟易霖 踪家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社会区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有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流动人口与居住条件因子、少数民族人口因子... 以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社会区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有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流动人口与居住条件因子、少数民族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产业工人因子。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将成都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即:传统第三产业人口和白领人口聚居区、蓝领工人聚居区、高校人口及知识分子阶层聚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及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形成"圈层+扇形+多核心+多组团"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发展的历史路径构成的客观因素与城市规划、宏观政策构成的主观因素是限制、调节和控制成都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社会区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1,73,共7页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房和家庭生命周期是新发现的两个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可划分为新城中产阶层居住区、旧城工薪阶层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混合居住区、近郊外来人口集聚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外来人口混合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的社会空间类型反映了大学城与高新技术区建设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与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相比,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构成与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空间类型也逐渐发生分化与演替,社会空间结构整体趋于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第六次人口普查 因子生态分析 南京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 被引量:93
8
作者 虞蔚 《城市规划》 1986年第6期25-28,共4页
城市是一个由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城市规划与设计最终可以归结为城市的人和地的规划。所谓人的规划主要指社会空间的规划,而地的规划指物质空间的设计。 我国城市规划起步较晚,目前比较侧重物质空间的设计,... 城市是一个由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城市规划与设计最终可以归结为城市的人和地的规划。所谓人的规划主要指社会空间的规划,而地的规划指物质空间的设计。 我国城市规划起步较晚,目前比较侧重物质空间的设计,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和规划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空间 空间作用模型 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与规划 家庭寿命周期 因子生态分析 中心城 人口集聚 因子 人口外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鹏 代娟 +2 位作者 曹大藩 李志宏 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63-4170,共8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普洱 生态因子分析(ENFA) 栖息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翀 林慧龙 +1 位作者 何兰 曹坳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0,共11页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km^2增加至2080s的21.30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km^2增加至2080s的0.91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紫茎泽兰 生态位模型 生态因子分析(ENFA) 最大熵模型(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袭主义、新自由主义、世界主义交织下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以迪拜为例
11
作者 彭程遥 吴晓 +1 位作者 董雨萌 王雪妃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6,共10页
迪拜作为当今全球城市的典型样本,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冲突下,传统与现代并存,集新世袭主义的君主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世界主义的多民族社会文化于一身,交织发展出独特的“迪拜模式”。文章通过因子生态分析法,在宏观层面基于... 迪拜作为当今全球城市的典型样本,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冲突下,传统与现代并存,集新世袭主义的君主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世界主义的多民族社会文化于一身,交织发展出独特的“迪拜模式”。文章通过因子生态分析法,在宏观层面基于“单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研究思路,对迪拜城市社会空间进行定量分析,获得社会空间分异的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迪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