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绿洲城镇空间扩张驱动力分析——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莉红 张军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4,共7页
城市空间无序扩张是产生当代“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既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更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城市增长自组织原理及其空间结构理论,基于遥感影像识别和空间分析技术,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模型,以新疆... 城市空间无序扩张是产生当代“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既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更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城市增长自组织原理及其空间结构理论,基于遥感影像识别和空间分析技术,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模型,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分析了典型绿洲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最大,而人口因子的解释力最小,其他非人口因子的内生因子的解释力度较强。表明石河子市处于投资驱动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及强度对城市扩张影响较大,但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改进不显著。(2)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线性增强关系,表明内生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交互作用具有明显的线性和非线性增强作用,符合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扩张规律。扩大人口及经济规模、提高要素及产出效率是提高交互效益的关键。(3)道路交通发展是城市扩张的最主要环境(背景)因子,但其解释力远远小于内生因子,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力和交互力都不明显,反映了城市扩张受到流域环境条件及生态基础的影响相对较弱,对稀缺或优势资源、要素及区位的竞争压力较小,绿洲城市还有较大的扩大空间和职能扩张潜力,应该有效利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范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因子 土地城市化 因子探测器 解释力 新疆 石河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4年六盘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归因
2
作者 王拓 杨贵军 +6 位作者 徐新刚 冯海宽 董立国 张静 刘淼 唐澳华 吴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4-1697,共14页
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这一全球地理信息云平台,利用其高效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对1990—2024年六盘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探究。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 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这一全球地理信息云平台,利用其高效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对1990—2024年六盘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探究。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探讨了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未来变化预测。此外,结合地理因子探测器对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地理因子进行了深入解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向西北高-中-低-高的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②植被覆盖度在35 a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值为0.3577,增速为0.0012/a,低覆盖度区域减少15270.54 km^(2),高覆盖度区域增加3969.71 km^(2);③植被覆盖度趋势分析显示不显著增加区域占比40.71%,不显著减少区域占比27.93%;结合Hurst指数分析显示未来3~5 a内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区域占比60.99%,呈增加趋势区域占比38.86%;④降水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地理因子,解释力为0.634;各因子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其中降水与气温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强为0.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Google Earth Engine(GEE) 地理因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可持续性”评价及其影响分析
3
作者 马放 胡仁强 李治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合理规划汉江流域现有水资源,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求得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水资源的影响因子,并量化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当降水量... 为合理规划汉江流域现有水资源,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求得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水资源的影响因子,并量化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当降水量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时,会促进水资源的正向发展,并且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强于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指数 脆弱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因子探测器 情景分析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4
作者 左韬 左合君 +2 位作者 闫敏 席成 燕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共8页
库布齐沙漠东西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为明确东西部荒漠化主导驱动因子是否一致,本文利用2000—2023年覆盖库布齐沙漠的6期Landsat TM/OLI卫星影像,对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程度进行提取,并通过景观格局变化和地理因子探测器,解释... 库布齐沙漠东西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为明确东西部荒漠化主导驱动因子是否一致,本文利用2000—2023年覆盖库布齐沙漠的6期Landsat TM/OLI卫星影像,对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程度进行提取,并通过景观格局变化和地理因子探测器,解释其变化规律和主导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3年库布齐沙漠荒漠化程度在时间上呈降低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杭锦旗境内荒漠化均得到改善;全域极重度、轻度荒漠化斑块边界趋于平滑和规则,重度、中度和非荒漠化斑块边界趋于复杂和不规则,优势景观正在从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向轻度和非荒漠化转移;人为因素对库布齐沙漠全域土地荒漠化影响较大,其中,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风速及牲畜数为影响该地区荒漠化的主导因子。达拉特旗及杭锦旗主导驱动因子与全域一致,准格尔旗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相对湿度和牲畜数为主导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荒漠化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力 地理因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子分析——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紫薇 黎奕晖 +5 位作者 胡希军 杜心宇 韦宝婧 李芮芝 曹诗怡 胡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8-375,共8页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受高程影响最大,人为因素中村民生活干扰和林区干道因子对耕地的分布影响明显;(3)从景观演替方式来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面积转移以自然演替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林因人为影响与其他景观类型发生相互转换;竹林因其生长特点强势侵入其他景观类型;自然演替与人为影响的双重作用导致灌木林地与牧草地、耕地间发生景观类型转变。因此,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各影响因子对各景观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类型和权重大小与景观类型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动态演变 景观类型转移 地理探测器 因子探测器 因子解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测算、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任腾 贾彬彬 +1 位作者 喻惠娟 潘向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8-73,共6页
文章从两阶段视角和动态关联性出发,打开生态福利系统内部结构的“黑箱”,同时将跨期连接因素纳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框架之中,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网络SBM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 文章从两阶段视角和动态关联性出发,打开生态福利系统内部结构的“黑箱”,同时将跨期连接因素纳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框架之中,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网络SBM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从内源与外源两个层面对影响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展开探究。结果表明:(1)2012—2021年,生态福利整体绩效均值为0.508,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区域之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经济福利效率明显高于生态经济效率,说明生态经济效率偏低是导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不高的主要原因。(3)驱动因素中,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对外开放程度分别为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主导因子,且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双因子交互作用皆以非线性增强为主,以双因子增强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动态网络SBM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因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侗族鼓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陈波 黄镇 +1 位作者 李松林 杨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9-1107,共9页
目的为实现传统民族建筑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平衡,综合研究黔东南州侗族鼓楼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235座侗族鼓楼进行分析,探索黔东南州侗族鼓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因素... 目的为实现传统民族建筑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平衡,综合研究黔东南州侗族鼓楼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235座侗族鼓楼进行分析,探索黔东南州侗族鼓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因素对侗族鼓楼空间分异的交互影响,并确定所占的权重。结果黔东南侗族鼓楼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凝聚分布态势,形成了“核心集中,周边扩展至多点”的空间结构特征;科教文化、交通设施和生活服务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和海拔高度、水系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对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生活服务和科教文化对空间分布的交互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交通设施。结论黔东南州侗族鼓楼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在历史演变中与地域条件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相互关联关系,侗族鼓楼保护规划应遵从地域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鼓楼 黔东南 空间分布特征 最邻近指数 核密度分析 因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