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水同位素交换分离因子理论计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钟正坤 张莉 +2 位作者 孙颖 陈银亮 朱正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得到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HDg/H2 Ol和DTg/D2 Ol在 0 .1MPa、2 83 .2~ 3 73 .2K下的气相反应平衡常数 ,并根据相应同位素水的饱和蒸气压求得气 液交换过程的分离因子 ,得出了两种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总反...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得到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HDg/H2 Ol和DTg/D2 Ol在 0 .1MPa、2 83 .2~ 3 73 .2K下的气相反应平衡常数 ,并根据相应同位素水的饱和蒸气压求得气 液交换过程的分离因子 ,得出了两种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总反应分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水同位素交换 量子化学 分离因子 饱和蒸气压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蒸馏分离效果评价因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城汉 黄卫星 +1 位作者 杨明辉 孔行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9-754,共6页
针对短程蒸馏分离效果评价,从馏出物中轻组分分率与残余物中重组分分率乘积最大化的分离目标出发,建立了评价短程蒸馏分离效果的分离因子;进而考虑短程蒸馏实际操作工况,确定了该分离因子的变化区间,并由此绘制了分离因子变化区域图。... 针对短程蒸馏分离效果评价,从馏出物中轻组分分率与残余物中重组分分率乘积最大化的分离目标出发,建立了评价短程蒸馏分离效果的分离因子;进而考虑短程蒸馏实际操作工况,确定了该分离因子的变化区间,并由此绘制了分离因子变化区域图。分析表明,该分离因子反映了原料液组成、馏出物得率及其中轻组分分率三者的综合影响,能有效表征短程蒸馏分离效果;根据分离因子变化区域图,可明确短程蒸馏操作工况与理想分离条件的接近程度,为评估提高分离效果的可能性和采取可行优化操作条件提供指导;论文最后通过二元混合液短程蒸馏分离实验,进一步表明了该分离因子对短程蒸馏操作条件优化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蒸馏 液-液分离 二元混合液 分离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腹果蝇的分离变相因子
3
作者 郝莉 吴仲义 戴灼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黑腹果蝇 分离变相因子 减数分裂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姐妹染色体过早分离基因5黏附相关因子B(PDS5B)下调Wnt5a表达抑制A549人肺癌细胞增殖
4
作者 马丽 马童童 +3 位作者 周文静 李娟 李玉云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姐妹染色体过早分离基因5黏附相关因子B(PDS5B)对A549肺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沉默或过表达A549人肺癌细胞的PDS5B后,噻唑蓝(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及TranswellTM检测... 目的探讨姐妹染色体过早分离基因5黏附相关因子B(PDS5B)对A549肺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沉默或过表达A549人肺癌细胞的PDS5B后,噻唑蓝(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及TranswellTM检测细胞迁移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PDS5B及无翅基因5a(Wnt5a)的蛋白表达;共同转染PDS5B小干涉RNA(siRNA)及Wnt5a siRNA,TranswellTM检测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与转染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PDS5B siRNA后,PDS5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A549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集落形成率、迁移能力均明显提高,Wnt5a的表达升高;过表达PDS5B后,则结果相反;共转实验显示Wnt5a可以抵抗PDS5B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PDS5B通过下调Wnt5a表达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染色体过早分离基因5黏附相关因子B(PDS5B) A549肺癌细胞 无翅基因5a(Wnt5a) 癌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稀疏表示的多姿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疆勤 廖海斌 李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5期154-159,共6页
在非可控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姿态变化与遮挡问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将测试人脸表示成训练人脸的稀疏线性组合,根据其组合系数的稀疏性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对人脸的噪声和遮挡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对人... 在非可控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姿态变化与遮挡问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将测试人脸表示成训练人脸的稀疏线性组合,根据其组合系数的稀疏性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对人脸的噪声和遮挡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对人脸的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这是因为当人脸具有姿态变化时,同一个人不同姿态情况下很难对应起来,这违背线性组合的前提条件。为了克服稀疏表示方法对人脸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问题,对人脸进行因子分析,分离出人脸姿态因子,得到合成的正面人脸;利用稀疏表示进行人脸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人脸的遮挡和姿态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因子分析 因子分离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法分离CO_2+N_2混合气实验与模拟计算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玉亮 李玉星 +2 位作者 唐建峰 王武昌 朱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6-73,共8页
为了探究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CO2+N2混合气作为原料气进行了分离实验与模拟计算。基于Chen-Guo水合物相平衡理论建立了分离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实验与模拟计算分析了温度、初始压力、初始组成对分... 为了探究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CO2+N2混合气作为原料气进行了分离实验与模拟计算。基于Chen-Guo水合物相平衡理论建立了分离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实验与模拟计算分析了温度、初始压力、初始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9%CO2+41%N2混合气(摩尔分数)的较佳分离温度为1.0~4.0℃,压力为4.5~6.0 MPa;分离温压一定时,CO2的回收率随原料气中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分离因子变化不明显。另外,进行了多级分离模拟,结果显示原料气中CO2的摩尔分数为0.3~0.85时宜采用水合物法分离,经过2~3级分离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混合气 回收率 分离因子 多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分离煤矿瓦斯吸附剂的选择及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坚 宁红艳 +3 位作者 马东柱 梁文俊 何洪 刘应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6-130,共5页
针对煤矿瓦斯富集分离吸附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选用了5种市售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测定其比表面积以及在293 K时对CH4和N2的变压吸附等温线,并通过比较吸附能力和分离因子,选择一种最佳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氨水浸渍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 针对煤矿瓦斯富集分离吸附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选用了5种市售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测定其比表面积以及在293 K时对CH4和N2的变压吸附等温线,并通过比较吸附能力和分离因子,选择一种最佳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氨水浸渍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件。结果表明:ZC1是最佳的改性材料,与原始ACF相比,经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其孔容及比表面积增加,对甲烷的吸附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浓度为5 mol/L的氨水改性的ACF效果最佳,其分离系数为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变压吸附 瓦斯 活性炭纤维 吸附等温线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水稻极端异常分离现象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唐丁 郭龙彪 +3 位作者 曾大力 张光恒 程祝宽 钱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遗传异常分离既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产生异常分离的原因可能与配子体或孢子体的选择有关。利用6个以类病变(lmi)和矮杆突变体(d6)为亲本的杂交组合(F2或F3),对该类病变和矮杆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异常分离现象... 遗传异常分离既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产生异常分离的原因可能与配子体或孢子体的选择有关。利用6个以类病变(lmi)和矮杆突变体(d6)为亲本的杂交组合(F2或F3),对该类病变和矮杆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异常分离现象作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lmi×02428和d6×93-11的F2群体以及F3株系中存在极端异常分离的现象;LMI基因附近的分子标记ST8-1和D6基因附近的ST7-1、ST7-2、RM5490的带型分离同样也极显著偏离期望比;偏分离因子与类病斑LMI和矮杆基因D6紧密连锁,分别位于第8染色体分子标记ST8和ST8-2之间以及第7染色体分子标记ST7-1和ST7-3之间。异常分离现象还与杂交的组合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异常分离 配子体基因 异常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法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凯 王长进 +1 位作者 吴超亮 金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33,共3页
采用改性后的陶瓷膜管,对低浓度乙醇水溶液进行了膜蒸馏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膜蒸馏过程的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随着乙醇浓度、膜两侧温差和真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分离因子则随乙醇质量分数、膜两... 采用改性后的陶瓷膜管,对低浓度乙醇水溶液进行了膜蒸馏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膜蒸馏过程的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随着乙醇浓度、膜两侧温差和真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分离因子则随乙醇质量分数、膜两侧温差和真空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膜改性 膜蒸馏 通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鹏 郭宏杰 +1 位作者 李晓峰 吴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综述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进展。在目前的研究方法中,主要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硼特效树脂作为柱填充材料,本文对于这3种树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影响单级分离因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表明... 综述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进展。在目前的研究方法中,主要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硼特效树脂作为柱填充材料,本文对于这3种树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影响单级分离因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表明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硼同位素分离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70修饰的SiO_2膜制备及CH_4/CO_2的分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秀 张兵 +2 位作者 陈立峰 张冰 张志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1,共4页
采用KH-570代替部分TEOS为前驱物,共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疏水性SiO2膜,通过IR、DTG、SEM、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KH-570修饰后的SiO2膜进行表征,并对CH4和CO2渗透和分离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0.8KH-570)SiO2膜接触角达到94.2°... 采用KH-570代替部分TEOS为前驱物,共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疏水性SiO2膜,通过IR、DTG、SEM、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KH-570修饰后的SiO2膜进行表征,并对CH4和CO2渗透和分离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0.8KH-570)SiO2膜接触角达到94.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修饰后SiO2膜疏水性增强;(0.8KH-570)SiO2膜具有完整性及在400℃水热稳定性;压差30kPa,分离因子随涂膜次数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涂膜5次达最大值2.13,超越了努森扩散理论分离因子1.66,此时分离效果好;对于涂膜5次的SiO2膜,CH4渗透通量随压差增加呈现非线性微增趋势,CH4/CO2分离因子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膜 接触角 疏水性 气体渗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分离CH_4/CO_2气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志刚 张冰 +1 位作者 陈立峰 李文秀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多分离层镀膜工艺制备了用于分离CH4/CO2气体二氧化硅无机膜。通过TG-DSC、粒度分析仪及SEM对二氧化硅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利用HNO3、EtOH及DMF作为催化剂、助溶剂及添加剂可制备出表面...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多分离层镀膜工艺制备了用于分离CH4/CO2气体二氧化硅无机膜。通过TG-DSC、粒度分析仪及SEM对二氧化硅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利用HNO3、EtOH及DMF作为催化剂、助溶剂及添加剂可制备出表面性能较好的二氧化硅膜;利用多分离层镀膜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硅膜,在0.025MPa下,对CH4/CO2气体的分离因子高达1.73,其效果明显高于利用单一溶胶涂膜的分离因子1.6,有效的提高了二氧化硅膜对气体的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因子 分离 二氧化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式反应器内水合物法分离沼气中CO2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书起 张欣悦 +2 位作者 李思齐 白东豪 白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9-2108,F0003,共11页
实验考察了撞击流式反应釜内水合物法分离沼气中CO2的特性。选取纯水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个不同的体系,考察了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压力、温度、撞击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和SDS体系下压力的升高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快速生成... 实验考察了撞击流式反应釜内水合物法分离沼气中CO2的特性。选取纯水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个不同的体系,考察了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压力、温度、撞击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和SDS体系下压力的升高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快速生成,但并不利于沼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实验通过改变撞击流式反应器的撞击强度发现,当撞击强度为0.128时,CO2分离因子(S.F.)在纯水和SDS两种体系下均达到最大,纯水体系下S.F.的最大值为138.9,SDS体系下S.F.的最大值为64.5;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SDS可以促进水合物的生成,最适宜的浓度为600 mg/L,此时耗气量、CO2水合率S.Fr.(CO2)和CH4水合率S.Fr.(CH4)达到最大,但SDS对CH4水合物生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大于CO2水合物,反而不利于CO2的分离,降低CO2的分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沼气 分离 二氧化碳捕集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胶吸附剂用于CO_2/CH_4吸附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洪梅 罗仕忠 +2 位作者 吴永永 孙思 李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6,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在硅胶材料(XFGJ)表面修饰不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制备硅胶基型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考察改性硅胶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吸附及分离性能。实验发现,担载1%质量分数BaCl2的XFGJ(1Ba-XFGJ)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动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在硅胶材料(XFGJ)表面修饰不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制备硅胶基型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考察改性硅胶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吸附及分离性能。实验发现,担载1%质量分数BaCl2的XFGJ(1Ba-XFGJ)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动态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在0.5MPa,20℃时,1Ba-XFGJ的分离因子为9.55,与未改性的XFGJ相比分离因子提高了116%。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XFGJ及1Ba-XFGJ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发现BaCl2的引入能够增加微孔数量,有利于提高CO2/CH4的吸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胶 吸附剂 变压吸附 PSA 二氧化碳 甲烷 沼气 垃圾填埋气 分离因子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惠继星 马中义 +4 位作者 高玉玲 张立弟 胡世洋 岳军 王继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分离因子有所降低;随着膜器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加,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影响显著;随着循环气体流量的增大,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蒸汽渗透过程的进行;随着真空度的增大,渗透通量上升,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蒸汽渗透 通量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离CH_4/CO_2疏水性SiO_2膜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秀 葛珂宁 +2 位作者 张兵 陈立峰 张志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2,共5页
分别采用KH-570,KH-560和A-151代替部分TEOS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疏水性SiO2气体分离膜,利用IR,BET,TG,SEM以及接触角测试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0.8KH-570)SiO2膜进行了CH4/CO2气体渗透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A-151,KH-57... 分别采用KH-570,KH-560和A-151代替部分TEOS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疏水性SiO2气体分离膜,利用IR,BET,TG,SEM以及接触角测试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0.8KH-570)SiO2膜进行了CH4/CO2气体渗透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A-151,KH-570和KH-560与TEOS的摩尔比均为0.8时,膜的接触角分别从28.6°增大到97.8,94.2°和90.7°。膜样品的疏水性增强,修饰后的膜孔径分布更加狭窄,平均孔径减小,抵抗水蒸汽的能力明显增强;膜层无开裂,表面完整。其中,KH-570修饰的膜性能较好,在n(KH-570)/n(TEOS)=0.8时,压力为30kPa的条件下,(0.8KH-570)SiO2膜对CH4/CO2的分离因子为2.13,大于纯SiO2膜的分离因子(1.58)和努森扩散理论的分离因子(1.67),分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疏水性 无开裂 分离因子 努森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ZSM-5分子筛膜对二元噻吩类硫化物分离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宁 居沈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448,共5页
采用二次水热合成法制得ZSM-5分子筛膜,并对其负载金属离子进行改性。XRD、SEM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为ZSM-5分子筛膜。所制得的膜经过负载金属离子改性后用于模拟汽油中噻吩类二元硫化物的分离,研究了不同负载离子种类、负载离子浓... 采用二次水热合成法制得ZSM-5分子筛膜,并对其负载金属离子进行改性。XRD、SEM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为ZSM-5分子筛膜。所制得的膜经过负载金属离子改性后用于模拟汽油中噻吩类二元硫化物的分离,研究了不同负载离子种类、负载离子浓度和活化温度对二元硫化物竞争吸附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膜的再生效果。实验表明:当银离子浓度为0.2mol/L时硫化物的分离因子最高达到1.7;当活化温度为450℃时ZSM-5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最好;苯并噻吩对噻吩有较强的竞争吸附影响。从再生性能看,负银ZSM-5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膜 分离因子 噻吩 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纳米SiO_2填充PDMS/PET复合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光芳 李然 +1 位作者 王亮 孙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5,共5页
采用聚酯(PET)为支撑层,以疏水性气相法纳米SiO2填充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皮层制备硅橡胶复合膜,用SEM、WSM-5KN、TGA对膜改性后的物理形貌、拉伸强度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表征,并以乙醇/水物系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料液温度... 采用聚酯(PET)为支撑层,以疏水性气相法纳米SiO2填充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皮层制备硅橡胶复合膜,用SEM、WSM-5KN、TGA对膜改性后的物理形貌、拉伸强度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表征,并以乙醇/水物系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料液温度和浓度对改性复合膜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拉伸强度从空白膜的1.5 MPa增加到7.4 MPa.随着疏水气相法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填充膜的分离因子极值不断增加并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SIO2 改性膜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镅锔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礼洋 李晓敏 +1 位作者 杨素亮 张生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477,共13页
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中Am和Cm是长期释热的主要来源,将它们分离出来并进一步进行分离和处置,对高放废物的长期安全处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超钚元素生产涉及Am和Cm材料的获取以及辐照后靶件中Am和Cm的化学分离。因此Am、Cm... 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中Am和Cm是长期释热的主要来源,将它们分离出来并进一步进行分离和处置,对高放废物的长期安全处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超钚元素生产涉及Am和Cm材料的获取以及辐照后靶件中Am和Cm的化学分离。因此Am、Cm的分离一直是锕系元素化学与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Am、Cm之间的分离相当困难,水溶液中Am、Cm基本均以正三价离子形式存在,化学性质非常相似。早期的离子交换法分离因子低,近年来主要研究将Am(Ⅲ)氧化到高价态实现分离,或通过Am、Cm与配体的亲和力差异、不同配体组合产生“推拉效应”以提高分离因子。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现状,概述了主要流程研发情况,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Ⅲ) Cm(Ⅲ) 氧化 络合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系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国昌 陈运法 +1 位作者 吴镇江 谢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3-716,共4页
以 α-Al2 O3 多孔陶瓷片为载体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 .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 ,得到了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 .红外光谱 (FTIR)分析结果表明 ,杂化溶... 以 α-Al2 O3 多孔陶瓷片为载体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 .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 ,得到了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 .红外光谱 (FTIR)分析结果表明 ,杂化溶胶的性能不仅决定分离膜的性能 ,而且对膜热处理过程中的龟裂有很大影响 .膜层的厚度为 1~ 2 μm;在膜两侧压差为 0 .1 0 MPa、n(PTMOS) /n(TEOS) =1 .1 6时 ,膜对 O2 /N2 ,CO2 /N2 和 CO2 /O2 的分离因子分别为 2 .3 0 ,4 .3 1和 1 .1 7,渗透系数为 75.81× 1 0 -17,75.2 8× 1 0 -17和72 .78× 1 0 -17m3 (STP)· m/(m2 · s· 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分离 溶胶-凝胶 分离因子 渗透系数 α-氧化铝多孔陶瓷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