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 ;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因子相关抗原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Ⅳ期糖尿病肾病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魏连波 栗德林 +4 位作者 叶任高 袁钢 马志刚 栾图 栾明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Ⅳ期糖尿病肾病 (DN)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纤维蛋白原 (Fbg)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Ⅳ期DN患者 60例 ,用美国IL公司生产ACL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vWF :Ag、Fbg的变化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Ⅳ期糖尿病肾病 (DN)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纤维蛋白原 (Fbg)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Ⅳ期DN患者 60例 ,用美国IL公司生产ACL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vWF :Ag、Fbg的变化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大黄虫丸 ,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 ,观察大黄虫丸对Ⅳ期DN患者血vWF :Ag、Fbg的影响。结果 :Ⅳ期DN患者血vWF :Ag、Fbg含量显著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用大黄虫丸治疗后 ,vWF :Ag、Fbg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0 5) ,明显优于潘生丁组。 结论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vWF :Ag、Fbg含量 ,改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大黄Zhe虫丸 因子相关抗原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桦 谢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本文对41例原发性肝癌和2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作了检测,以探讨恶性肿瘤ⅧR:Ag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肝癌病人血浆ⅧR:A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且其浓度随肝癌病人病情的发展而递增。此外,VⅧ:Ag和... 本文对41例原发性肝癌和2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作了检测,以探讨恶性肿瘤ⅧR:Ag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肝癌病人血浆ⅧR:A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且其浓度随肝癌病人病情的发展而递增。此外,VⅧ:Ag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ⅧR:Ag与AFP测定结果间无明显相关(r=0.2010 P>0.05),而前者的阳性率达86.4%,后者仅为59.1%,提示ⅧR:Ag的测定,可作为肝癌,尤其是AFP浓度低下的肝癌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并可为晚期患者高凝状态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相关抗原 肝肿瘤 血浆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粘连蛋白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在体外循环前后的测定及其意义
4
作者 李少民 何有才 +5 位作者 裴斐 曹克宏 张军 李二田 路连芳 李佚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粘连蛋白 因子相关抗原 体外循环 测定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梁奕铨 余斌杰 肖亦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对23例初发Ⅱ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吡磺环已脲(Glipizide)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第Ⅷ僵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病人在临床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与... 本文对23例初发Ⅱ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吡磺环已脲(Glipizide)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第Ⅷ僵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病人在临床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无相关性,与ⅧR:Ag呈正相关(P<0.001)。吡磺环己脲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参与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内皮损害会加剧血小板聚集功能;吡磺环已脲对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聚集率 因子相关抗原 吡磺环已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伤伤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因子Ⅷ相关抗原的组织学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大维 金榕兵 +3 位作者 朱佩芳 周继红 周元国 李晓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冲击伤伤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因子Ⅷ相关抗原的组织学检测630038重庆第三军区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大维,金榕兵,朱佩芳,周继红,周元国,李晓炎关键词冲击伤;内皮细胞;因子Ⅷ相关抗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642肺是冲击... 冲击伤伤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因子Ⅷ相关抗原的组织学检测630038重庆第三军区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大维,金榕兵,朱佩芳,周继红,周元国,李晓炎关键词冲击伤;内皮细胞;因子Ⅷ相关抗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642肺是冲击波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以往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冲击伤 内皮细胞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21
7
作者 揣兰香 张微微 +5 位作者 戴卫平 张志扬 郭孟春 李焱 杨丽维 马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 12h~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 12h~ 7d血肿周围区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但每个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 (A ,曾称为光密度OD)值无显著变化。脑出血 12h时 ,以FⅧ RAg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平均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d后微血管密度和A值逐渐增高。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VEGF的高表达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因子相关抗原 脑出血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慧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头穴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后治疗1d、3d、5d、10d时与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因子Ⅷ相关抗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头穴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后治疗1d、3d、5d、10d时与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因子Ⅷ相关抗原的表达,动态观察头穴针刺在不同时间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动态关联性。结果:FⅧ相关抗原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缺血后3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脑缺血针刺治疗组1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穴针刺能够有效促进缺血半暗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且具有明显的累加蓄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局灶性脑缺血 微血管 内皮细胞 f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AT—Ⅲ、ⅧR:Ag、FN的测定
9
作者 邵宝亭 段淑娟 +4 位作者 李锦堂 陈钟颖 杨玉琴 赵文敬 杨佩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在正常妊娠时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凝血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我院1986年12月对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连结素(FN)三项测定。所有对象均排除了肾病、血液病... 在正常妊娠时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凝血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我院1986年12月对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连结素(FN)三项测定。所有对象均排除了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内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妊娠 AT fN R:Ag 妊娠月份 因子相关抗原 连结素 正常妊娠 抗凝血酶Ⅲ 内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11
作者 李柏霖 池茗 +1 位作者 张帆 唐元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椎管,获得脊髓组织。剪碎脊髓,用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去髓鞘杂质、筛网过滤获得脊髓微血管段。采用酶促消化法,予0.1%Ⅱ型胶原酶消化微血管段20min后,将其接种于培养皿中,并置于CO_(2)培养箱内静止培养72h。上述操作每次取5只,重复3次,以第3次培养的目的细胞为观察、鉴定对象。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目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后的脊髓微血管段镜下呈短棍样或分支状;微血管段培养24h后有短梭形细胞从其周围迁移爬出,呈“出芽式”生长;48h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增殖迅速;72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99%以上的细胞胞质呈现棕红色,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苏木素衬染胞核显示为蓝色。结论:酶促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日本大耳白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酶促消化法 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日本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雅臻 李光宇 范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于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mol/LNaOH溶液烧伤家兔角膜,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伤后24h后分别给予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于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mol/LNaOH溶液烧伤家兔角膜,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伤后24h后分别给予1×PBS缓冲液,25、50、100μg/mLVasostatin球结膜下注射,2次/周,共4周。测量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并在伤后28d处死动物,取其角膜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B组、C组及D组均低于A组(P<0.05),C组及D组均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制因子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Nrf2/HO-1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佘颜 王宇红 +3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刘芳 蔡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在d 1、3、7三个时间点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 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v WF阳性表达微血管在d 3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d 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假手术组Nrf2、HO-1mRNA及蛋白呈少量表达,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d 3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能上调Nrf2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Nrf2mRNA在d 7,Nrf2蛋白表达在d 1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HO-1mRNA及蛋白在d 7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HO-1mRNA在d 3,HO-1蛋白在d 3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途径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血管新生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血浆因子相关抗原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VEGF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冬玲 郝志芳 +3 位作者 殷智榕 陈奎生 张红新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良性 17例、交界性 15例及恶性 2 9例 )VEGF蛋白表达 ,并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Ⅷ )单抗...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良性 17例、交界性 15例及恶性 2 9例 )VEGF蛋白表达 ,并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Ⅷ )单抗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 ,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3%、6 0 0 %、72 4%。交界性及恶性肿瘤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 <0 0 5) ;从良性组到恶性组 3组肿瘤中 ,其MVD依次升高 (P <0 0 5) ,且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VEGF表达及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而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卵巢上皮性肿瘤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聚合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丰 马宏辉 +6 位作者 王宁夫 王德玉 赵虹 焦克荣 张湘兰 白春锦 徐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36-337,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 相关抗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及D-聚合体 (D- 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 2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包括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 相关抗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及D-聚合体 (D- 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 2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包括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和 7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 D- D及 v WF水平 ,比较高血压 2级、3级及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的 D- D及 v WF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病 3级血浆 v WF显著高于高血压 2级及正常对照组 (P<0 .0 1) ;高血压 2级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 .0 0 1) ,各级高血压病 D- D变化无差异。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 ,血浆中 v WF水平随之升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达到高水平 ,经过治疗后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 D-聚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马华根 池茗 +2 位作者 林芷伊 唐元瑜 丛伟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期间持续观察记录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脊髓微血管段接种24 h后,有少量内皮样细胞爬出;36~60 h细胞集落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72 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鹅卵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99%以上的细胞胞质染成棕红色,为阳性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便捷、稳定的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因子相关抗原 家兔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春雪 万虹 +4 位作者 历俊华 王拥军 毛淑静 刘丽萍 翟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8期458-46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特异性内皮细胞标志物鉴定。结果分化后的细胞在光镜下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BMSC在高浓度rhGM CSF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骨髓基质细胞(BMSC) 内皮细胞 冯威勒不兰特因子 (vWf) 因子相关抗原(f-r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小燕 何守志 张新秀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方法用氪激光对48只健康雄性BN大鼠的一侧眼进行视网膜光凝以建立CNV动物模型,光凝后连续8周每周对模型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每周检...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方法用氪激光对48只健康雄性BN大鼠的一侧眼进行视网膜光凝以建立CNV动物模型,光凝后连续8周每周对模型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每周检查后各摘除6只模型眼制备眼球壁切片。依据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CNV面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CP-1、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蛋白在CNV中的表达。结果视网膜光凝后1~8周,CNV面积、荧光素渗漏、FⅧ-RAg和MCP-1在CNV中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4.43,P<0.01;F=178.84,P<0.01;F=965.15,P<0.01;F=1400.71,P<0.01)。CNV面积与荧光素渗漏量(r=0.886,P<0.05)、CNV面积与FⅧ-RAg表达量(r=0.975,P<0.05)、CNV面积与MCP-1表达量(r=0.956,P<0.05)、MCP-1表达量与FⅧ-RAg表达量(r=0.961,P<0.05)、MCP-1表达量与荧光素渗漏量(r=0.91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MCP-1的表达随CNV面积及荧光素渗漏量的增加而增强,可能在CNV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氪激光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连续传代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丽芳 刘乐和 郭辉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本实验用新生小牛视网膜提取物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剂,成功地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连续培养23代以上。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为16.6h,细胞传代时间平均为5 d,传代比率为1:2~1:3。用ABC法证明细胞内存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透射... 本实验用新生小牛视网膜提取物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剂,成功地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连续培养23代以上。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为16.6h,细胞传代时间平均为5 d,传代比率为1:2~1:3。用ABC法证明细胞内存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透射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含WP(Weibe1-Palade)小体,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因子相关抗原 胞浆 培养的细胞 体外 细胞内 连续传代 连续培养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智敏 刘晔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建立分离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的技术及其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证实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一氧化氮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能力。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分离大鼠肠系膜淋巴管,采用植块培养法进行内... 目的 建立分离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的技术及其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证实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一氧化氮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能力。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分离大鼠肠系膜淋巴管,采用植块培养法进行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及一氧化氮合酶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测定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过氧化氢酶染色反应阳性,阳性率 98%。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阳性率为83%,阳性反应产物在细胞核周围呈棕黄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10 26±2 17)mol·L-1 (n=7 )。结论 本实验采用培养方法可行性强,简单可靠,保持了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证实了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能表达一氧化氮合酶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一氧化氮合酶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