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5例次医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杜秀 贾红芳 卢素琴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8期635-636,共2页
目的 :了解我院现阶段院内感染状况。方法 :对 6 0 5例次医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内感染多发季节为第二季度 ,好发部位为呼吸道 ,常见科室为血液、干部病房、风湿、肾内科。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 目的 :了解我院现阶段院内感染状况。方法 :对 6 0 5例次医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内感染多发季节为第二季度 ,好发部位为呼吸道 ,常见科室为血液、干部病房、风湿、肾内科。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真菌等。结论 :呼吸道感染仍为主要控制部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内源性感染和耐药菌株有所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调查分析 回顾性统计分析 病原菌 大肠埃希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2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志勇 苏强 杨思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147-150,共4页
目的 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249例ADR报... 目的 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24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9例ADR报告中,男性(52.61%)比例略高于女性(47.39%);>60~80岁的ADR例数最多,占比为44.57%;最多的反应类型为“一般的ADR”,占比为50.21%;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比为35.7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比为30.53%;注射剂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67.22%;循环系统损害是在ADR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占比为36.65%;发生ADR后患者好转及痊愈的比例总共占99.60%.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用药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药监督体系.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控,尽量减少注射剂型药品的使用,做到能口服则不静脉用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回顾性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人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志勇 李锐 +2 位作者 苏强 杨思芸 张海浪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川东北地区人群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探讨其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ADR监测网络系统及合作单位收集选取川东北地区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2019年... 目的分析川东北地区人群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探讨其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ADR监测网络系统及合作单位收集选取川东北地区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215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9—2021年该地区抗菌药物ADR发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报的215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报告类型为新的及严重的ADR占比为37.69%;用药后前5天内发生ADR的患者最多,占比87.11%,其中用药后首日发生ADR的患者占比63.33%;女性发生ADR的比例略高于男性(53.55%vs.4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80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最高,占比37.55%;头孢菌素类的ADR发生位居首位,占比43.56%,其次为喹诺酮类,占比22.63%;注射剂型引发的ADR占比最大,为86.95%;抗菌药物ADR对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比45.43%;发生ADR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好转或痊愈,占比95.82%。结论近年川东北地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的及严重ADR发生率较高,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ADR监测工作,尤其应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进行重点监测。应对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前5天的临床表现进行重点关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回顾性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市2002至2006年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
4
作者 金雅娟 黄正英 宋春岚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0期1399-1399,共1页
关键词 死亡情况分析 育龄妇女 平湖市 回顾性统计分析 干预措施 主要死因 监测报告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成分输血管理、杜绝血液浪费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萍 王金霞 沈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274-274,共1页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室.但输血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临床干预,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受血者带来潜在的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血液资源是输血工作者...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室.但输血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临床干预,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受血者带来潜在的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血液资源是输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我院实际的临床用血情况,利用我院2006年升级改造后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对我院2008-2010年临床用血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用血工作,做到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管理 血液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回顾性统计分析 成分 浪费 临床干预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艺青 陶静 +1 位作者 华建武 孙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两次透析期间水、盐摄入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DWG正成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之一。营养失调作为透析...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两次透析期间水、盐摄入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DWG正成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之一。营养失调作为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逐渐成为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之一。透析患者营养失调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食欲下降、饮食摄入减少、慢性炎症状态下蛋白质一能量消耗以及活动减少等。相关研究证实,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营养状态改善有直接相关性旧。因此,既往研究认为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会带来诸如高血压等副作用,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率,而目前研究发现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可能是反应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良好的指标。对于MHD患者,充分透析是血液透析治疗的目标之一,是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MHD患者透析期间的相关指标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关系,寻找MHD患者IDWG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体重增长 透析间期 营养状态 回顾性统计分析 慢性炎症状态 透析期间 IDW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志勇 李锐 +2 位作者 苏强 杨思芸 唐捷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ADR监测系统中筛选出2019—2021年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该院...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ADR监测系统中筛选出2019—2021年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该院近三年上报的216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报告类型为新的及严重的ADR共有113例,占比52.31%;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5 d内,占比42.60%;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于女性(58.80%vs. 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1~8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比36.57%;抗结核药物ADR发生位居首位,占比51.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比16.00%;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比44.25%,口服给药次之,占比43.0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抗菌药物ADR中最为常见,占比36.62%;发生ADR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好转或痊愈,占比93.06%。结论 临床应对抗结核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ADR进行重点监测。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用药监护,减少静脉给药,做到能口服则不静脉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前5天的临床表现,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回顾性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