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浅埋煤层群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与掘进时间优化分析
1
作者 高震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52-56,60,65,共7页
由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上位煤层的开采,势必会对下位煤层开采产生影响。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合理布置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对赵家梁煤矿53采区煤层群开采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合理掘进时间进行了... 由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上位煤层的开采,势必会对下位煤层开采产生影响。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合理布置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对赵家梁煤矿53采区煤层群开采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合理掘进时间进行了研究。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53盘区4^(-4)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时,与上部4^(-3)煤区段煤柱外错10 m布置,5-1煤层工作面外错4-4煤层工作面25.71~38.58 m布置,5^(-2)煤层工作面内错5-1煤层工作面7.6~13.3 m布置时,可保障各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根据上部岩层悬臂梁断裂后下沉动态方程理论,计算了各煤层回采巷道的掘进时间,实现了赵家梁煤矿浅埋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对附近相似地质条件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近距离 回采巷道布置 内错式 外错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坡底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确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鹏 张盛 侯宏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0,共4页
结合回坡底煤矿东区10#和11#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了10#煤层开采对下位11#煤层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比较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外错式布置、重叠式布置、内错式布置方式的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情况。模拟结果和现场应用观测结果表... 结合回坡底煤矿东区10#和11#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了10#煤层开采对下位11#煤层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比较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外错式布置、重叠式布置、内错式布置方式的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情况。模拟结果和现场应用观测结果表明,采用重叠式布置方式是合理的,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下 FLAC3D 回采巷道布置 重叠式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分层及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化敏 刘明举 康全玉 《煤矿设计》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8,共2页
本文根据现场实际观测结果,分析了下分层及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及其参数,提出了改近距离煤层工作面重叠布置方式为交错式布置的方法。
关键词 下分层 近距离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与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荣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49,共2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回采巷道变形量及变形速度显著增长。垞城矿通过在采空区下有意布置回采巷道的实践及相应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证明在采空区下布置回采巷道是减少深部巷道变形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同时论述了采空区下近距离煤...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回采巷道变形量及变形速度显著增长。垞城矿通过在采空区下有意布置回采巷道的实践及相应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证明在采空区下布置回采巷道是减少深部巷道变形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同时论述了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软岩顶板巷道的掘进及支护方法,为深部开采矿井回采巷道的布置和掘进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回采巷道布置 矿压显现规律 深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武忠 李日官 《煤矿开采》 2002年第4期14-15,18,共3页
从施工方法、上覆岩性、煤柱集中压力与影响角及顶底板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出了巷道布置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高应力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案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海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0,72,共4页
针对大埋深高应力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巷道布置问题,通过分析上位煤层回采后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对下位煤层巷道不同的布置位置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下位煤层工作面跨上位煤层相邻工作面煤柱布置的最佳方案。运输巷和回风巷有效避开了高应力... 针对大埋深高应力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巷道布置问题,通过分析上位煤层回采后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对下位煤层巷道不同的布置位置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下位煤层工作面跨上位煤层相邻工作面煤柱布置的最佳方案。运输巷和回风巷有效避开了高应力区,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加快了工程进度,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高应力近距离煤层 下位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跨煤柱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杰 《山西煤炭》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芦子沟煤矿为研究背景,采取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层间距3.1m的极近距离煤层上下煤层间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开采时上层煤极限平衡区和弹性区的长度范围进行分析,得出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的理论外错距计算公... 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芦子沟煤矿为研究背景,采取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层间距3.1m的极近距离煤层上下煤层间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开采时上层煤极限平衡区和弹性区的长度范围进行分析,得出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的理论外错距计算公式;对其底板破坏范围进行分析,得出内错式巷道布置方式的理论内错距计算公式;而且结合芦子沟煤矿的地质条件,确定了该煤矿采用的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理论计算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采动后底板应力分布及回采巷道布置 被引量:5
8
作者 化秀峰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4期15-17,共3页
在开采煤层群时,经常采用下行式开采方式。下行式开采时,上层煤开采遗留煤柱会对下层煤的回采巷道产生影响,为此需要研究上层煤开采后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参数,结合A矿的实际情况探讨... 在开采煤层群时,经常采用下行式开采方式。下行式开采时,上层煤开采遗留煤柱会对下层煤的回采巷道产生影响,为此需要研究上层煤开采后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参数,结合A矿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的巷道布置方式。通过对A矿的数值模拟发现,下煤层开采时回采巷道与上煤层开采时遗留的煤柱错距应保持在20~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近距离煤层群 底板应力 回采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薄煤层群联合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志兵 《矿业装备》 2019年第2期44-45,共2页
煤炭是经济发展应用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表面煤层已经基本开采结束,为了获得更多的煤炭资源,人们必须加强对近距离薄煤层开采工作的重视,结合其联合开采巷道的具体布置情况展开分析,提高系统工作的效... 煤炭是经济发展应用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表面煤层已经基本开采结束,为了获得更多的煤炭资源,人们必须加强对近距离薄煤层开采工作的重视,结合其联合开采巷道的具体布置情况展开分析,提高系统工作的效率,保障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布置 联合开采 煤层群 近距离 煤炭开采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 煤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面回采巷道布置位置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俊杰 王少卓 郭连笃 《煤矿现代化》 2015年第5期3-5,共3页
为了解决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极不稳定的问题,针对运输平巷的全断面来压问题,提出运输平巷沿顶板掘进;同时提出了回风平巷布置的五种可能:负煤柱布置、负零煤柱布置、正下方布置、正零煤柱布置和正煤柱布置,进行... 为了解决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极不稳定的问题,针对运输平巷的全断面来压问题,提出运输平巷沿顶板掘进;同时提出了回风平巷布置的五种可能:负煤柱布置、负零煤柱布置、正下方布置、正零煤柱布置和正煤柱布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后,提出回风平巷应破底板平距1m掘进、在正煤柱位置布置。该布置方案完善了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体系,解决了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特厚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正煤柱布置 正零煤柱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问题研究
11
作者 刘树新 周广 +1 位作者 常鑫 孔嘉启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4-5,共2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的布置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由于部分巷道分布密集在空间上又相互关联,从而导致巷道开挖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他巷道,而产生与原单一巷道开挖不同的变化规律。采用FLAC^(3D)模...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的布置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由于部分巷道分布密集在空间上又相互关联,从而导致巷道开挖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他巷道,而产生与原单一巷道开挖不同的变化规律。采用FLAC^(3D)模拟技术,结合相关地质资料,研究白芨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最佳的巷道布置位置,节约巷道维护成本,减少灾害的发生,保障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采空区回采巷道布置 最佳的巷道布置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灵飞 康天合 +1 位作者 陈世江 潘月军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3,共5页
针对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主要的布置方式是沿煤层底板两巷式布置,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瓦斯超限问题演变出U+L外错型、U+L内错型、U+I型、J(或h或Y)型、"吕&qu... 针对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主要的布置方式是沿煤层底板两巷式布置,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瓦斯超限问题演变出U+L外错型、U+L内错型、U+I型、J(或h或Y)型、"吕"字型、W型、B(E)型、双U型、U+L+高抽巷、J+E型等巷道布置方式;为解决"两硬"煤层问题,主要是沿工作面中部煤层顶板布置1条或2条工艺巷;为解决松软破碎煤层中巷道支护难的问题,采用双向"凹字型"布置方式;为提高采出率,主要采用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和错层位布置等。由此,对各种类型的巷道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使用条件等,该研究成果对煤矿选择合理巷道布置方式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厚煤层 综放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下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浩宇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第10期19-23,共5页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下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地质力学原位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软件,分析了3种不同布置方式下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分布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上部煤层遗...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下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地质力学原位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软件,分析了3种不同布置方式下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分布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上部煤层遗留煤柱内错布置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较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内错60 m布置时,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保持煤柱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煤柱 回采巷道合理布置 地应力测试 内错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行采动应力场分布规律与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洪涛 韩洲 +4 位作者 韩子俊 郭晓菲 韦晟杰 罗紫龙 胡正宝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上层位近距离煤层开采后,形成的残留煤柱和采空区将会影响下层位的巷道布置。以新柳矿231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手段,研究和分析了上煤层开采后采动应力场的应力演化规律,对下层煤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机... 上层位近距离煤层开采后,形成的残留煤柱和采空区将会影响下层位的巷道布置。以新柳矿231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手段,研究和分析了上煤层开采后采动应力场的应力演化规律,对下层煤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得出下层煤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上覆煤层开采改变巷道所处位置的主应力大小、主应力比值以及应力偏转角、应力矢量的变化是导致巷道呈非对称破坏的主要原因。②巷道在距离煤柱中心11 m处,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达到14.43 MPa,主应力比值为2.74,应力偏转角为52.33°,此时巷道处于较差的应力环境中,致使围岩产生蝶形破坏且蝶叶旋转至巷道顶板右侧,巷道顶板右侧易发生冒顶事故。③为使巷道处于相对稳定区域,依据3个主要影响因素将工作区域划分为4个分区,在考虑煤矿经济与安全因素后建议最佳布置区域为H–IV,主应力偏转角在0°~38°或45°~90°的范围内,通过综合分析对该巷道布置及支护提供合理建议,为类似工程条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蝶形破坏理论 数值模拟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确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路林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3,共3页
针对4-2煤层回采巷道布置这一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残留24 m煤柱的稳定性及其在底板的应力传递规律。研究表明:因4-1煤和4-2煤相距极近且24 m煤柱承受较大集中应力,故在煤柱下方3 m的水平截面上,处于煤柱正下方的垂... 针对4-2煤层回采巷道布置这一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残留24 m煤柱的稳定性及其在底板的应力传递规律。研究表明:因4-1煤和4-2煤相距极近且24 m煤柱承受较大集中应力,故在煤柱下方3 m的水平截面上,处于煤柱正下方的垂直应力较大,应把4203主运顺槽布置在水平方向远离煤柱的应力降低区,即距煤柱中心线18 m的位置;最后,考虑支承压力传递影响角,确定4203主运顺槽巷帮距4-1煤煤柱边缘的距离为6 m,并经回采实践证明了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煤柱稳定性 底板应力 回采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探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航 董鹏飞 张德飞 《山东煤炭科技》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基于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分别对上位煤层开采后对底板的屈服破坏深度及残留煤柱在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力学分析计算。通过对煤层塑性煤柱临界宽度的计算,确定上位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其在底板的非均布... 基于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分别对上位煤层开采后对底板的屈服破坏深度及残留煤柱在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力学分析计算。通过对煤层塑性煤柱临界宽度的计算,确定上位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其在底板的非均布应力对下位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至关重要。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下位回采巷道合理的内错距,此方法可为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下位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合理内错距 稳定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探究
17
作者 陶永峰 《能源与节能》 2015年第2期161-162,共2页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提出上部煤层回采过程使下部煤层应力不再均匀分布,使煤层顶板完整性受到破坏,易出现漏顶、冒顶事故。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巷道位置,使其远离高应力区,同时,加强回采巷道支护,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关键词 煤层群 回采巷道布置 变形机理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嘴山矿区被保护厚煤层巷道布置研究
18
作者 李应文 贾继宇 《煤矿开采》 2001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阐述了近距离煤层群中有突出危险煤层上保护层区段煤柱 ,对被保护煤层采面布置的影响 ,提出了减小保护层区段煤柱的途径。
关键词 保护煤层 回采巷道布置 瓦斯 煤突出 煤柱 下覆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煤柱自成巷工法在寺河煤矿二号井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宇 牛秀丽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采掘接替关系是衡量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寺河煤矿二号井为例,采用以“无煤柱自成巷工法”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思维方法,有效降低矿井全年掘进总量,从而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状况,保障了矿井科学、有序的安全生产活动。
关键词 回采巷道布置 采掘接替 无煤柱自成巷工法 万吨掘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技术》2019年总目次索引
20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2期185-196,共12页
关键词 回采巷道布置 沿空掘巷 《煤炭技术》 切顶卸压 巷道支护技术 液压支架回撤 综放工作面 次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