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刚 姚方敏 +1 位作者 付文青 孔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从苏州大学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他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其中自愿参与试验26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测量情感体验。结果:(1)AVD组SES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内隐自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AVD组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积极情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AVD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P<0.05);正常对照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消极情感得分负相关(r=-0.45,P<0.05)。(4)外显自尊对AVD的发生有预测作用(β=0.50,P<0.001),低外显自尊个体更易发生AVD。结论: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外显自尊较低而内隐自尊没有明显改变,消极情感体验较多而积极情感体验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型人格障碍 内隐联想测验 自尊 情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的编制
2
作者 张又文 李佳璐 钟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9-966,共8页
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框架和基础,整合Kernberg人格组织理论,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编制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AVPOS),并考察其信效度。被试样本1为728人(男性197人,女性531人,平均年龄26.34±8.37岁),填写基本... 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框架和基础,整合Kernberg人格组织理论,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编制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AVPOS),并考察其信效度。被试样本1为728人(男性197人,女性531人,平均年龄26.34±8.37岁),填写基本信息问卷、米隆临床多轴问卷(MCMI)回避分量表、AVPOS初始版问卷,用于检验AVPOS和MCMI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样本2为709人(男性160,女性549,平均年龄19.34±1.23岁),填写基本信息问卷、人格组织问卷(IPO)、AVPOS初始版问卷,用于检验AVPOS与IPO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样本3为65人(男性13,女性52),来自样本2,一个月后重测AVPOS,用于检验AVPOS的重测信度。样本4为743人(男性182,女性561,平均年龄22.76±6.86岁),来自总样本(样本1+样本2)的一半,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5为694人(男性176人,女性518人,平均年龄22.81±6.97岁),来自总样本的另一半,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为AVPOS的最佳因子模型;AVPOS与MCMI-Ⅲ回避分量表呈正相关(r=0.658,p<0.01),与IPO呈正相关(r=0.328,p<0.01);AVPO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0.786,AVPOS重测信度为0.841。AVPOS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人格组织 回避人格组织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