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封卫毅 侯家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是位于回肠末端、特异性吸收胆汁酸的一种Na+依赖性胆汁酸联合转运蛋白。该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引起胆汁酸吸收异常 ,进而影响到胆固醇和脂类的吸收。对该转运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是寻找具有新作用机制降... 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是位于回肠末端、特异性吸收胆汁酸的一种Na+依赖性胆汁酸联合转运蛋白。该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引起胆汁酸吸收异常 ,进而影响到胆固醇和脂类的吸收。对该转运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是寻找具有新作用机制降胆固醇药的一条有效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胆汁转运体 胆固醇 抑制剂 血脂调节药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SC-435对豚鼠胃肠移行性复合波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雪梅 董蕾 +1 位作者 刘丽娜 雷雅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503,共7页
目的:研究回肠Na+/胆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SC-435喂养后,豚鼠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方法:60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IBAT抑制剂SC-435饮食2周、4周、8周。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4对电极植入胃窦、12指肠、... 目的:研究回肠Na+/胆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SC-435喂养后,豚鼠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方法:60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IBAT抑制剂SC-435饮食2周、4周、8周。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4对电极植入胃窦、12指肠、空肠、回肠。7d后,记录MMC并测量胆酸池大小。结果:IBAT抑制剂喂养后,胆囊动力在4周与8周组下降。胆酸池在4周组减小17.11%(P<0.05),8周组减小48.35%(P<0.05)。MMC起源部位发生改变:胃窦起源(37%)和十二指肠起源(46%)减少而空肠起源(17%)增多。与对照组相比,MMC周期延长(4周组1.16倍,P<0.05;8周组1.38倍,P<0.05)而波幅降低(4周组降低10.58%,P<0.05;8周组降低49.17%,P<0.05)。在对照组与2周组之间,所有MMC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IBAT抑制剂SC-435减小胆酸池并抑制MMC运动;MMC与胆酸肠肝循环有关,与胆酸池大小改变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胆转运体 移行性复合波 肝循环 胆囊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胆汁酸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山羊回肠黏膜形态、菌群组成和IFN-γ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
作者 陈悦 宋品 +3 位作者 侯曼曼 杨笑然 刘丽萍 倪迎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200,共13页
为探讨饲喂胆汁酸对高精料日粮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山羊回肠黏膜结构、菌群组成和抗炎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3月龄雄性山羊(18.19±2.83 kg),手术安置永久性瘤胃瘘管,2周恢复期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 为探讨饲喂胆汁酸对高精料日粮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山羊回肠黏膜结构、菌群组成和抗炎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3月龄雄性山羊(18.19±2.83 kg),手术安置永久性瘤胃瘘管,2周恢复期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组(SARA),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加胆汁酸组(SARA+BA),每组5只羊。CON组每天饲喂精粗比为3∶7的日粮,SARA组和SARA+BA组饲喂精粗比为7∶3的日粮,SARA+BA组每天通过瘤胃瘘管灌注饲喂3 g胆汁酸,饲喂期为6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上皮组织观察形态结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并检测黏膜中干扰素γ(IFN-γ)及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回肠内容物中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SARA组山羊回肠上皮刷状缘呈锯齿状不规则形态,表明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绒毛和隐窝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黏膜中IFN-γ和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0.05<P<0.1),回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Ace、Shannon)均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属水平有益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但有害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6、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SARA组相比,SARA+BA组山羊回肠上皮刷状缘光滑、结构完整,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绒毛和隐窝处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潘氏细胞显著增多(P<0.05);黏膜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有上调的趋势(0.05<P<0.1),其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回肠内容物中菌群多样性指数(Ace)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有益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有害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6、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喂胆汁酸可改善SARA山羊的回肠形态结构,缓解回肠内菌群紊乱,通过上调黏膜中抗炎因子IFN-γ和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从而缓解SARA山羊回肠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亚急性瘤胃中毒 黏膜 菌群组成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XR、IBABP在ICP孕鼠胆汁酸肠肝循环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楠 刘建 张利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9-662,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建立孕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模型,检测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在回肠上的表达,从胆汁酸肠肝循环角度探讨FXR通过IBAB... 目的:通过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建立孕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模型,检测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在回肠上的表达,从胆汁酸肠肝循环角度探讨FXR通过IBABP在ICP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15天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0.9%氯化钠(NS)组;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处理组。用药前,用药后5天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测量胎鼠生理指标,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分别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及免疫组化法对回肠FXR及IBAB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EB组出现以下变化:孕鼠血清生化指标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孕鼠肝脏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表现;胎鼠体重、胎盘重量减轻,胎死率增加,孕天数缩短(P<0.05);FXRmRNA、蛋白及IBABP mRNA、蛋白的表达高于NS组(P<0.05)。结论:雌激素具有明确的诱发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雌激素诱导的胆汁淤积促进回肠FXR和IBABP(蛋白及mRNA)的增加表达,导致胆汁酸肠肝循环转运增加,进一步加重胆汁淤积,这可能是ICP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胆汁淤积 法尼醇受体 胆汁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