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俗之境——章太炎的哲学观及其转变历程
1
作者
黄燕强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9,共13页
真与俗是道家与佛教常用的概念,通常用以描述对于人的本质和世界本原的认识。章太炎关注真俗之境,曾以“转俗成真”和“回真向俗”概述其哲学思想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佛、道传统中的真与俗是相对和相即的,两者相互含摄,且互相转化。章...
真与俗是道家与佛教常用的概念,通常用以描述对于人的本质和世界本原的认识。章太炎关注真俗之境,曾以“转俗成真”和“回真向俗”概述其哲学思想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佛、道传统中的真与俗是相对和相即的,两者相互含摄,且互相转化。章太炎哲学思想既有真与俗的分际,也可能介于真与俗之间,形成真俗相交错、相融摄的思想体系。“真”与“俗”所指称的学术形态或思想内容并非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既指称思辨的形而上学,也指思想研究的方法论。章太炎始终坚持方法论之真,以实事求是之法考辨经史,同时借助佛学和诸子学探究形而上之“真”,又以经史、诸子和佛学追求经世致用之“俗”,表现出真是依俗转俗而成真,俗是依真转真而成俗,“真”与“俗”存在着互相依持而共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真谛
俗
谛
转
俗
成真
回真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传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22,160,共11页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体上都是非王。按章太炎学术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将其对王学的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具体思想历程如下:在章太炎“转俗成真”的学术前期,《訄书·王学》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批评王学“立义至单”“无组织经纬”,指责王学“以良知自贵”造成与科学的疏离;《谴王氏》以民本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其学既卑,其功又不足邵”;《答铁铮》以民族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偏于我见”;《检论·议王》以实用主义的标准批评王学不能治国、不能布政,讥讽阳明为“匹夫游侠之士”,指陈王学之失在于“剀切而不得分齐”。在其“回真向俗”的学术后期,章太炎以佛学的立场批评王学“轻礼教”“尚阴谋”,并批评王学的良知说不能了生悟死,质疑亲民说所造成的思想流毒。总体来看,章太炎一生非王,尽管晚年对王学有所肯定,依然是情非得已,“只是应时方便”,不是真正意义的归王。章太炎在前后不同时期对王学批评有着不同的侧重,这正好印证了其思想经历了由“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的精神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王学
批评
转
俗
成真
回真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俗之境——章太炎的哲学观及其转变历程
1
作者
黄燕强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真俗之境:重寻章太炎的思想历程”(编号22FZXB0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真与俗是道家与佛教常用的概念,通常用以描述对于人的本质和世界本原的认识。章太炎关注真俗之境,曾以“转俗成真”和“回真向俗”概述其哲学思想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佛、道传统中的真与俗是相对和相即的,两者相互含摄,且互相转化。章太炎哲学思想既有真与俗的分际,也可能介于真与俗之间,形成真俗相交错、相融摄的思想体系。“真”与“俗”所指称的学术形态或思想内容并非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既指称思辨的形而上学,也指思想研究的方法论。章太炎始终坚持方法论之真,以实事求是之法考辨经史,同时借助佛学和诸子学探究形而上之“真”,又以经史、诸子和佛学追求经世致用之“俗”,表现出真是依俗转俗而成真,俗是依真转真而成俗,“真”与“俗”存在着互相依持而共在的关系。
关键词
章太炎
真谛
俗
谛
转
俗
成真
回真向俗
分类号
B2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传华
机构
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22,1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阶段性成果。
文摘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体上都是非王。按章太炎学术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将其对王学的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具体思想历程如下:在章太炎“转俗成真”的学术前期,《訄书·王学》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批评王学“立义至单”“无组织经纬”,指责王学“以良知自贵”造成与科学的疏离;《谴王氏》以民本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其学既卑,其功又不足邵”;《答铁铮》以民族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偏于我见”;《检论·议王》以实用主义的标准批评王学不能治国、不能布政,讥讽阳明为“匹夫游侠之士”,指陈王学之失在于“剀切而不得分齐”。在其“回真向俗”的学术后期,章太炎以佛学的立场批评王学“轻礼教”“尚阴谋”,并批评王学的良知说不能了生悟死,质疑亲民说所造成的思想流毒。总体来看,章太炎一生非王,尽管晚年对王学有所肯定,依然是情非得已,“只是应时方便”,不是真正意义的归王。章太炎在前后不同时期对王学批评有着不同的侧重,这正好印证了其思想经历了由“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的精神蜕变。
关键词
章太炎
王学
批评
转
俗
成真
回真向俗
Keywords
Zhang Taiyan
WangYangming’s theories
criticism
from worldly achievements to seeking for truth
from seeking for truth to returning to worldliness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俗之境——章太炎的哲学观及其转变历程
黄燕强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彭传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