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12MoV钢宽带激光淬火组织回火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阳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62-63,66,共3页
通过对经常规处理后的Cr12MoV钢用CO2激光器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并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二次硬化"现象显著。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回火稳定性提高的... 通过对经常规处理后的Cr12MoV钢用CO2激光器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并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二次硬化"现象显著。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回火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钢 宽带激光淬火 回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前和焊后淬回火对SDDVA钢堆焊层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少君 郭鹏 +2 位作者 李玲 左鹏鹏 吴晓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116,共8页
对SDDVA钢进行钨极氩弧堆焊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焊前和焊后淬回火工艺对堆焊层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艺下堆焊层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但是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中析出了更多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且组织更细小,... 对SDDVA钢进行钨极氩弧堆焊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焊前和焊后淬回火工艺对堆焊层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艺下堆焊层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但是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中析出了更多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且组织更细小,马氏体组织更稳定;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经600℃×48 h回火后的硬度降低幅度仅为10.2%,小于焊前淬回火工艺的30.4%;在700℃铝液熔损试验中,焊前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的熔损质量损失大于焊后淬回火工艺,界面层的厚度较大,堆焊层与铝液的反应更加剧烈;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具有更优异的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DVA钢 回火 堆焊层 回火稳定性 抗热熔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帆 周文健 张志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在极限服役温度下的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570%,H13模具钢在620℃下加热50 h后的硬度降低值先减小后增大,镧含量为0.052%时H13模具钢的回火稳定性最好,这主要是... 本工作研究了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在极限服役温度下的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570%,H13模具钢在620℃下加热50 h后的硬度降低值先减小后增大,镧含量为0.052%时H13模具钢的回火稳定性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的融合长大受到了抑制。但是,当镧含量达到0.570%时,铁素体的再结晶受到显著抑制,基体组织为粗大的板条状铁素体,导致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降低。添加0.052%的镧对长时间加热后的位错密度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碳化物和铁素体晶粒的演化。另外,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094%,在650℃加热100 h后H13模具钢的氧化层变得更加光滑和致密,氧化层厚度由48.4μm减小至30.6μm。添加镧元素促进了针状氧化物的形成,并减弱了内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稀土 回火稳定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预处理对GCr15轴承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浩 叶健熠 +2 位作者 薛文方 王鑫 冯江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38,43,共3页
研究了渗氮预处理对GCr15轴承套圈淬火组织、表面硬度、渗氮硬化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预处理后,套圈表面形成0.5 mm左右的硬化层,淬火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套圈硬化层硬度均高于未渗氮套圈,渗氮预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轴承钢套圈的... 研究了渗氮预处理对GCr15轴承套圈淬火组织、表面硬度、渗氮硬化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预处理后,套圈表面形成0.5 mm左右的硬化层,淬火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套圈硬化层硬度均高于未渗氮套圈,渗氮预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轴承钢套圈的表面硬度和回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GCR15 渗氮预处理 表面硬度 硬度梯度 回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7耐磨堆焊焊条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晶 陈冰泉 汤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2-224,共3页
对D207耐磨堆焊焊条焊态金属的金相组织、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贝氏体尺寸由小变大再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残余奥氏体成分越来越少,马氏体成分越来越多;在450℃的回火温度下组织发生再结晶... 对D207耐磨堆焊焊条焊态金属的金相组织、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贝氏体尺寸由小变大再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残余奥氏体成分越来越少,马氏体成分越来越多;在450℃的回火温度下组织发生再结晶;焊态金属回火稳定性较好,在250-400℃回火时,硬度和冲击韧性都较好,在150-200℃和450-550℃回火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表现出回火脆性,在600℃回火时韧性较好,但硬度值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熔敷金属的磨损量逐渐增加,耐磨性逐渐变差。在250℃回火时磨损量最少,耐磨性最佳;600℃回火时磨损量最多,耐磨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相组织 回火稳定性 冲击韧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锻模堆焊材料与工艺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仁培 冯志敏 +2 位作者 潘永明 何实 董祖珏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热锻模的工作条件和主要失效形式,研究了CrNiWMoNb和CrWNi-MnSi两种合金系统并配制成焊条,焊丝和焊剂。这两种合金系统性能均达到:硬度HRC≥50;耐磨性与3Cr2W8相当;而耐冷热疲劳性比3Cr2W8提高一倍以上。回火稳定性和抗高温氧化性... 针对热锻模的工作条件和主要失效形式,研究了CrNiWMoNb和CrWNi-MnSi两种合金系统并配制成焊条,焊丝和焊剂。这两种合金系统性能均达到:硬度HRC≥50;耐磨性与3Cr2W8相当;而耐冷热疲劳性比3Cr2W8提高一倍以上。回火稳定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远优于3Cr2W8。采用新研制材料修复的热锻模使用寿命比3Cr2W8堆焊模和5CrMnMo整体模提高一倍以上,有明显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模 堆焊材料 合金 回火稳定性 焊丝 焊条 抗高温氧化性 体模 WM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高碳型轴承钢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永宁 陈秀明 +1 位作者 刘宏基 孙俊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46,共7页
介绍了一种含碳量高达1.4%的超高碳轴承钢(UHCBS),并与传统GCr15轴承钢进行了组织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的淬回火组织细小且含有较多的位错亚结构;淬火硬度、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均优于GCr15,接触疲劳寿命L_(10)和L_(50)均为GCr1... 介绍了一种含碳量高达1.4%的超高碳轴承钢(UHCBS),并与传统GCr15轴承钢进行了组织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的淬回火组织细小且含有较多的位错亚结构;淬火硬度、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均优于GCr15,接触疲劳寿命L_(10)和L_(50)均为GCr15钢的5倍;轴承台架试验寿命为GCr15钢的3~5倍,且试验过程中轴承发热量小,温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钢 显微组织 硬度 回火稳定性 耐磨性 疲劳寿命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轴承套圈热反挤压成形模具的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晓林 黄敏纯 +1 位作者 黄蔚平 章嘉琼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91-594,共4页
通过对3Cr2W8V钢超低温处理试验的研究表明:在常规淬火、回火后进行的超低温改性处理会使合金钢的回火马氏体中析出大量微细的碳化物颗粒,这些颗粒会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马氏体的孪晶带上;不仅提高了合金钢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同时... 通过对3Cr2W8V钢超低温处理试验的研究表明:在常规淬火、回火后进行的超低温改性处理会使合金钢的回火马氏体中析出大量微细的碳化物颗粒,这些颗粒会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马氏体的孪晶带上;不仅提高了合金钢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同时增加了冷-热疲劳抗力和抗回火稳定性.将该项新技术应用到轴承套圈热反挤压成形模具上,明显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挤压成形模具 超低温处理 力学性能 冷-热疲劳 回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溶解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厚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6-89,共4页
考察了WC的溶解对WC系钢结硬质合金GJW50(配料成分的Wt%:50WC、0.25C、0.50Cr、0.25Mo,余量为Fe)的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因高温烧结过程中WC的溶解,基体的含碳量明显升高,以致偏聚的WC... 考察了WC的溶解对WC系钢结硬质合金GJW50(配料成分的Wt%:50WC、0.25C、0.50Cr、0.25Mo,余量为Fe)的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因高温烧结过程中WC的溶解,基体的含碳量明显升高,以致偏聚的WC粒子桥接成粗大的碳物集团。该合金淬火组织中不仅马氏体全部为孪晶型,而且残余奥氏体量与回火稳定性均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等温淬火组织中出现了反常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WC溶解 回火稳定性 反常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钢锻热淬火显微组织形态的特殊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朝志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9-101,共3页
对Cr12MoV钢锻热淬火的组织进行金相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根据锻造形变方式、锻造形变终止温度高低等参数的不同,与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常规热处理的条件下,尽管原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但回火稳定性差,针状马... 对Cr12MoV钢锻热淬火的组织进行金相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根据锻造形变方式、锻造形变终止温度高低等参数的不同,与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常规热处理的条件下,尽管原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但回火稳定性差,针状马氏体清晰可见。通过锻热淬火处理后,不但回火稳定性较好,而且针状马氏体痕迹消失,有效弥散的碳化物析出。在形变温度更低时(~700℃),甚至基体的亚结构也变成“鱼卵”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热淬火 回火稳定性 热处理 铬钼钒钢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在低合金高速钢中的若干作用规律
11
作者 潘复生 周守则 丁培道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9,共9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硅(1~3.5wt%)对W3Mo2Cr4VSi低合金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弄清了硅在该钢中的若干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硅进入M_6C,提高M_6C的稳定性,抑制合金渗碳体在回火中的形成,显著细化回火析出的MC并增加其析出量。钢中加入硅可... 本文系统研究了硅(1~3.5wt%)对W3Mo2Cr4VSi低合金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弄清了硅在该钢中的若干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硅进入M_6C,提高M_6C的稳定性,抑制合金渗碳体在回火中的形成,显著细化回火析出的MC并增加其析出量。钢中加入硅可提高回火硬度1~3HRC,提高抗弯强度390~590N/min^2。综合考虑各种影响,钢中硅含量以1~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速钢 合金渗碳体 残余奥氏体 作用规律 析出量 二次硬化 共晶碳化物 抗弯强度 回火稳定性 回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推弯管机芯棒用热强钢的研制
12
作者 刘炳 徐彰 姜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提出了制作热推弯管机芯棒的新型铸钢成分设计原则。研究了这种钢的回人稳定性及热疲劳性能,并进行了生产应用。
关键词 热推弯管机 芯棒 回火稳定性 热疲劳性能 热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饱和渗碳研究
13
作者 杨信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110-112,共3页
通过对20CrMnTi饱和渗碳及常规渗碳实验的分析比较,论述了饱和渗碳后工件的硬度、表面碳含量、渗层厚度以及回火稳定性、耐磨耐蚀性、抗疲劳强度等性能均优于常规渗碳工艺的机理,并对饱和渗碳工艺的特点作了介绍。
关键词 20CrMnTi 饱和渗碳 热处理工艺 硬度 耐磨性 疲劳强度 耐蚀性 回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现代工业的基础元素
14
作者 伍钢柱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现代工业 基础元 碳化钨硬质合金 金属钨 添加剂 火箭发动机 高速工具钢 现在知道 有色金属合金 回火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