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莲莲 黄希庭 +1 位作者 岳童 刘培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4-1382,共9页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直接证据来源于即...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直接证据来源于即时回忆单一或多个认知任务以估计时间,间接证据则聚焦于物理、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后者侧重自传体记忆,可从问卷或访谈的测量方式以及主客体特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今后需以整合的观点深入探究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拓展回溯式时距估计行为测量的研究,并开展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时距估计 计时机制 自传体记忆 时间距离 时间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动态性及心理机制
2
作者 杨莲莲 黄希庭 +1 位作者 刘培朵 岳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从综合视角出发,认为其动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时距信息心理表征的差异造成的,这体现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性。未来需以时间流逝的动态视角开展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心理表征研究,深入探讨与目标时距紧密相关的计时策略在回溯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并扩展年龄、人格类型等个体差异方面的动态特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时距估计 动态性 延迟 个体发展 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估计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3
作者 王振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4年第2期49-54,共6页
用实验心理学方法研究时间估计主要有五种方法:口头估计法、产生法、再现法、比较法和等级评定法。这些方法又可分为两种范型:预期式估计和回溯式估计。本文分析了时间估计的方法及其内在机制.
关键词 时间估计 口头估计 产生法 再现法 比较法 等级评定法 预期估计 回溯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