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族农村的“权力文化网络”——云南沙甸和谐社会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桂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
根据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分析模式,当前对云南沙甸这一典型回族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是政治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出村寨政治、经济和宗... 根据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分析模式,当前对云南沙甸这一典型回族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是政治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出村寨政治、经济和宗教三方代表的权力主体在共谋互存以及发展中的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文化网络 回族农村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回族农村副业变迁的人类学个案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海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55-62,共8页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费孝通先生和WILLAMSKINNER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南方汉人和四川盆地的汉人农村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模式 ,但他们的农村发展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费孝通先生和WILLAMSKINNER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南方汉人和四川盆地的汉人农村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模式 ,但他们的农村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用于西北的农村 ,尤其是西北回族农村。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指标的统计不足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 ,从历史、生态、文化环境出发 ,对一个回族农村进行考察 ,并分析了这个农村副业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 ,指出“村外”副业不失为西北回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而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前西北民族关系和民族利益产生了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回族农村 副业 “村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回族妇女应对疾病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x村为例
3
作者 孙金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
农村回族妇女应对疾病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夫家"和"娘家"组成。"夫家"和"娘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主要有情感支持、服务照顾、医疗帮助和经济资助四种类型。总体来看,农村回族妇女应对疾... 农村回族妇女应对疾病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夫家"和"娘家"组成。"夫家"和"娘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主要有情感支持、服务照顾、医疗帮助和经济资助四种类型。总体来看,农村回族妇女应对疾病的社会支持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其一,社会支持系统单一;其二,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回族妇女 疾病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农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存理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0-57,共8页
自元、明时期回族形成以来,回族农业就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回族农业的发展是缓慢、曲折的。下面,对回族农业的发展作一概述。一、回族农业发展的有利历史条件在历史上,回族农业的发展有它的有利条件。首先,元、明时期,... 自元、明时期回族形成以来,回族农业就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回族农业的发展是缓慢、曲折的。下面,对回族农业的发展作一概述。一、回族农业发展的有利历史条件在历史上,回族农业的发展有它的有利条件。首先,元、明时期,中国境内的农业已相当发达,这对于回族从事农业经济,无疑是有力的推动。当时,全国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稻、麦、豆、水果、油料、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广泛得到种植,粮食亩产量达到六七百斤,套种、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也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发展 手工业 回族农村 粮食亩产 边远民族地区 有利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甘肃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