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差自回归模型及SAS程序实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晓冬 景睿 +1 位作者 孟祥臻 李向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0-551,共2页
关键词 残差回归模型 自相关性 确定性 SAS 残差序列 程序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线性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武新乾 张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7,共4页
为了探寻具有线性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较为合适的估计方法,文章以残差AR(2)模型为例,对直接最小二乘法、两步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化归法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拟合和预测结果显示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化归法的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 为了探寻具有线性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较为合适的估计方法,文章以残差AR(2)模型为例,对直接最小二乘法、两步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化归法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拟合和预测结果显示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化归法的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相同且最小。此外,还利用1980—2013年河南省人均GDP经济数据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实证分析,得到了与模拟比较相类似的结果,这说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化归法是较优的估计方法。进一步地,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给出了河南省人均GDP的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趋势 残差回归 AR(2) 估计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非参数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武新乾 张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4-86,共3页
为了探寻具有非参数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较为合适的预测方法,文章考虑了基于多项式样条的两种方法:直接法和两步法,模拟算例表明两步法拟合与预测的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都小于直接法拟合与预测的MSE和MAE,此外,还对人民... 为了探寻具有非参数趋势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的较为合适的预测方法,文章考虑了基于多项式样条的两种方法:直接法和两步法,模拟算例表明两步法拟合与预测的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都小于直接法拟合与预测的MSE和MAE,此外,还对人民币/美元的日度汇率数据进行了拟合与预测的实证分析,得到了与模拟算例相类似的结果,这说明两步法优于直接法,两步法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趋势 残差回归 样条估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石油价格之残差自回归模型短期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邓美玲 李小明 胡荣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46-147,共2页
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围绕国际石油价值这个轴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上下波动。而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预测油价变化,制定相关石油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非平稳序列的残差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以往油价建立模型进行短期预测,模... 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围绕国际石油价值这个轴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上下波动。而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预测油价变化,制定相关石油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非平稳序列的残差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以往油价建立模型进行短期预测,模型拟合度比较理想,并和ARIMA模型及GARCH模型结果比较,残差自回归明显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回归(auto—regressive)模型 SAS 油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差自回归模型在人工林红松树高生长规律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毅 顾凤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吉林省通化县三棚林场调查的1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拟合树高生长数据,对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的约翰逊-舒马赫(Johnson-Schumacher)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生长模型、米切利希(Mitscherlich)生长模型、坎派兹(Go... 以吉林省通化县三棚林场调查的1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拟合树高生长数据,对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的约翰逊-舒马赫(Johnson-Schumacher)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生长模型、米切利希(Mitscherlich)生长模型、坎派兹(Gompertz)生长模型、理查德(Richards)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以5种树木理论生长模型中拟合最好的坎派兹生长模型为基础,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残差自回归模型,预测树高生长。结果证明:残差自回归模型,比传统的树木理论生长模型能更好地用于描述红松人工林的树高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松 树高 残差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自回归方法的短期区域用电量预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闵旭 叶青 蔡高琰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基于我国区域用电量数据展开了短期用电量预测研究,采用了基于残差自回归方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短期区域用电量预测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模型),基于残差自回归方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基于我国区域用电量数据展开了短期用电量预测研究,采用了基于残差自回归方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短期区域用电量预测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模型),基于残差自回归方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MAPE值和RMSE值均最小,并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集上表现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残差回归 短期区域用电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自回归和自适应过滤的生活能源消费量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文章主要应用残差自回归模型和自适应过滤模型,对1980年到2006年间我国生活能源消费量时间序列建模,并通过两种模型组合预测得到了2007年到2010年的我国生活能源消费量的预测值。
关键词 残差回归 自适应过滤 组合预测 生活能源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回归模型精化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志伟 胡伍生 黄晓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9-1282,共4页
为了解决由试验观测数据建立的回归拟合模型存在的模型误差,用基于回归残差的神经网络方法精化模型.采用给定方程获得模拟数据,通过数据结构散点图建立回归模型趋势项,利用经典最小二乘法估计趋势项参数,由趋势项参数计算回归残差,借助... 为了解决由试验观测数据建立的回归拟合模型存在的模型误差,用基于回归残差的神经网络方法精化模型.采用给定方程获得模拟数据,通过数据结构散点图建立回归模型趋势项,利用经典最小二乘法估计趋势项参数,由趋势项参数计算回归残差,借助误差分级迭代的改进BP算法对趋势项进行精化,将两部分叠加获得精化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回归残差的神经网络方法精化模型的有效性:神经网络方法精化后的模型能提高回归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精度5倍以上,优于最小二乘配置法和半参数法精化结果.神经网络方法精化模型既克服了单一神经网络模型的不可解释性,使模型具有物理意义,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精化 趋势项 回归残差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删失数据回归误差项的非参数密度估计的一致相合性(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秀轻 史宁中 赵进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3-636,共14页
回归误差项是不可观测的. 由于回归误差项的密度函数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 故使用非参数方法对其进行估计就成为回归分析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针对完全观测数据回归模型, 曾有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经常会有数据被删... 回归误差项是不可观测的. 由于回归误差项的密度函数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 故使用非参数方法对其进行估计就成为回归分析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针对完全观测数据回归模型, 曾有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经常会有数据被删失的情况发生, 在此情况下, 可以利用删失回归残差, 并使用核估计的方法对回归误差项的密度函数进行估计. 本文研究了该估计的大样本性质, 并证明了估计量的一致相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估计 删失数据 回归残差 一致相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中溶解气体的灰色模型残差修正融合算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汶倢 何怡刚 +2 位作者 段嘉珺 张亚茹 张慧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94,共8页
针对传统灰色模型对变压器油中气体进行分析时预测时间跨度较长、序列精度会大幅降低的问题,提出了灰色模型残差修正融合算法。在建立灰色多变量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关联度大于0.5的气体变量,然后融合了自适应回归算法和马尔可夫修正模型... 针对传统灰色模型对变压器油中气体进行分析时预测时间跨度较长、序列精度会大幅降低的问题,提出了灰色模型残差修正融合算法。在建立灰色多变量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关联度大于0.5的气体变量,然后融合了自适应回归算法和马尔可夫修正模型对残差进行修正,避免了残差的持续累积,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仿真,将传统灰色模型、仅通过自适应回归修正以及进一步马尔可夫修正后的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融合了两种模型的算法准确度最高,测试集误差减小到最初的34%。该灰色模型残差修正融合算法可有效提高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灰色预测 马尔可夫修正模型 残差自适应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建国 张卓 +1 位作者 韩惠 颜长珍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对该区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归残差法"是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有混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内在风险。本文提出一种... 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对该区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归残差法"是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有混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内在风险。本文提出一种旨在克服该缺陷的"去趋势回归残差法",即利用去趋势之后的植被和气候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再将原始气候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拟植被并进行残差趋势分析。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气候变化趋势性明显时,"去趋势回归残差法"优于常规方法;(2)近15年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活动整体上呈增强态势,这种增强主要由人类因素所致,贡献率达92%,气候变化的作用较弱,贡献率仅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去趋势回归残差 黄土高原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沟定点形变受气象因素影响分析及典型震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喜民 孙吉泽 张治广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6,共5页
以榆树沟定点形变数据为因变量,以气象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回归计算,得到各测项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残差的分析,总结典型震例。研究结果显示:1)地温是榆树沟定点形变(除水管NS向)年变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地温与观测值之间呈现准线... 以榆树沟定点形变数据为因变量,以气象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回归计算,得到各测项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残差的分析,总结典型震例。研究结果显示:1)地温是榆树沟定点形变(除水管NS向)年变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地温与观测值之间呈现准线性关系;2)气温是榆树沟水管仪NS向年变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与观测值之间呈现准线性关系;3)金属摆两分向观测数据与地温负相关;4)水管仪NE、EW向及伸缩仪的3个分向与地温正相关;5)水管仪NS向与气温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与气压也具一定负相关性;6)伸缩仪NE向除与地温高度正相关外,与气温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7)回归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剔除气象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对地震异常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分析 定点形变 相关系数 回归残差 中短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平均气温的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德琴 高晓清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采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青海省年平均温度残差(ΔT)的分布特征、各站ΔT的年变化以及青海省的气温年较差(T7-T1)及ΔT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青海省全年各月均是西部温度高于东部,且夏半年西部明显暖于东部,冬半年则相差... 采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青海省年平均温度残差(ΔT)的分布特征、各站ΔT的年变化以及青海省的气温年较差(T7-T1)及ΔT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青海省全年各月均是西部温度高于东部,且夏半年西部明显暖于东部,冬半年则相差较小;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基本上是随纬度而增大;在高原东侧的"湍流脱体线"附近温度年较差小而日较差较大。青海湖冬季起强热源作用,夏季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平均气温 气候学 温度残差 气温年较差 回归残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所在科的重要度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家仕 黄敏 《江苏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所在各科的重要程度。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对保护区166科被子植物中各科的植物种数和药用植物种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残差值将166科分成100个高利用科和66个低利用科。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回归残差分析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5
作者 谢绮丽 杨鑫 郝利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12,共11页
[目的]分析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掌握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后期生态建设项目的宏观布局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DEM及气象数据,借助最大合成法(MVC)、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2001-2... [目的]分析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掌握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后期生态建设项目的宏观布局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DEM及气象数据,借助最大合成法(MVC)、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2001-2020年三江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特征。[结果]①近20 a来三江源植被覆盖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1%/10 a;空间上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逐渐递减。②三江源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上升面积占74.59%,下降面积占25.41%,具体表现为东北部以及西北部显著上升,曲麻莱南部、杂多北部和甘德西南部下降。③三江源植被覆盖未来变化的反向特征比同向特征更明显,持续改善面积占29.22%,改善到退化的面积占45.54%。④气温和降水对三江源植被覆盖都呈正面影响,且降水是主要驱动因子。⑤人类活动对三江源植被覆盖影响呈显著增强趋势,且以积极影响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北部、长江流域通天河南侧和澜沧江流域东南部。[结论]三江源是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植被覆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大,需要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和生态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博 刘长星 王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29,共8页
本文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Landsat影像、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变化趋势... 本文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Landsat影像、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年际FVC呈改善趋势,其平均增速为0.004 9/a(P<0.01),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4.43%;(2)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较敏感;(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01 0/a~0.003 6/a,而人类活动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46 1/a~0.049 0/a;(4)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气候变化对水体增幅影响最大,对针叶林和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而人类活动变化对人类占用地增幅影响最大,对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偏相关性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前后植被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铮 李崇贵 +1 位作者 张家政 杨丹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7-345,共9页
为探究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前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环境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地理数据分析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利用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和随机森林... 为探究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前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环境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地理数据分析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利用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等方法,分析生态修复前后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986—2019年,陕北黄土高原总体FVC呈现改善趋势;退耕还林前后期气温和降水与FVC的相关性不明显,但空间差异明显,植被生长对降水较为敏感;人类活动是影响陕北黄土高原FVC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林地影响最大,对荒漠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偏相关性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模拟优化的中国草地综合顺序分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柳小妮 郭婧 +4 位作者 任正超 胡自治 陈全功 张德罡 朱华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229,I0004,共9页
依据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原理,利用中国区域1961—2004年的气象信息数据,以及1km分辨率的DEM(高程)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优化的气象要素模拟方法——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以及3种传统插值方法,模拟了中国多年平均的>... 依据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原理,利用中国区域1961—2004年的气象信息数据,以及1km分辨率的DEM(高程)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优化的气象要素模拟方法——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以及3种传统插值方法,模拟了中国多年平均的>0℃年积温(Σθ)和年均降水量(r)的空间分布,并利用AMMRR法对中国草地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AMMRR模拟得到的Σθ和r与实测样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和0.974,极显著相关(p<0.01);相对平均误差(RM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都小于3种传统插值方法。2)AMMRR通过经纬度、海拔高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多元回归以及残差分析修正,不仅弥补了原始站点不足且分布不均匀的缺点,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海拔落差较大区域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气象站点分布密集的区域,4种方法模拟的效果较一致,其空间格局与真实地理环境相似;但站点稀疏而且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只有AMMRR的模拟结果才能反映出小尺度空间分布中地形的空间分异作用,结果比较理想。3)依据CSCS,中国草地包括除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ⅦA7)的其他41个地带性草地类。从南到北,Σθ减小,依次分布着炎热潮湿雨林类(ⅦF42)-亚热潮湿常绿阔叶林类(ⅥF41)-暖热潮湿落叶、常绿阔叶林类(ⅤF40)-暖温潮湿落叶阔叶林类(ⅣF39);从东向西,r降低,依次分布着微温潮湿针叶阔叶混交林类(ⅢF38)-微温湿润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ⅢE31)-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ⅢD24)-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ⅢC17),地带性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气象要素 草地 分类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RR插值法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婧 柳小妮 任正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在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的指导下,以甘肃省113个气象站点多年>0℃年积温(Σθ)和年降水量(r)以及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进行气象数据空间化,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完成甘肃省草地类的划... 在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的指导下,以甘肃省113个气象站点多年>0℃年积温(Σθ)和年降水量(r)以及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进行气象数据空间化,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完成甘肃省草地类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共有28个IOCSG草地类,面积最广的有4个,分别是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ⅢA3)、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ⅢB10)、微温湿润落叶阔叶林类(ⅢE31)和寒冷潮湿高山草甸类(ⅠF36),分别主要分布在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亚热带的几个类(ⅤB12、ⅤC19、ⅤD26和ⅤE33)分布面积较小,比例不足1%。研究结果符合甘肃省各区域的气候特点。AMMRR法充分考虑了地形因子(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使Σθ和r插值结果更接近实际,得到的草地分类图也充分体现出了植被的地带性规律,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GIS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楼市泡沫的组合测度与化解路径
20
作者 储震 杨桂元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0-44,共5页
文章首先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GWA算子组合测度模型,对1998—2015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组合测度;然后基于残差自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外推预警分析;最后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住宅... 文章首先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GWA算子组合测度模型,对1998—2015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组合测度;然后基于残差自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外推预警分析;最后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住宅供给结构和楼市泡沫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楼市泡沫度呈增长态势,未来存在偏离安全区间的一定风险;我国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的冲击对楼市泡沫分别有负向效应和正向效应,而楼市泡沫的冲击对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也具有同样效应,从而有效论证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的我国楼市泡沫化解路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市泡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组合测度模型 残差回归模型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