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回归旋转设计法研究红壤水田三熟制油菜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涂运昌 谢立华 李金树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7-18,共2页
应用回归旋转设计法研究红壤水田三熟制油菜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涂运昌,谢立华,李金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430062)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提出多因素试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油菜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的... 应用回归旋转设计法研究红壤水田三熟制油菜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涂运昌,谢立华,李金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430062)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提出多因素试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油菜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的合理施用量,采用定性的试验方法已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旋转设计 红壤 水田 三熟制 油菜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回归旋转设计在内燃机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兴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提出采用多因素回归旋转设计的方法进行内燃机优化设计和优化调整试验的建议,并以S195柴油机为例,介绍了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在内燃机优化调整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回归旋转设计 内燃机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回归旋转设计研究倒摄抑制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金志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6-394,共9页
用回归旋转设计研究倒摄抑制。实验数据最后用二次方程逼近并取得拟合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1)。本实验揭示了(1)影响倒摄抑制的四个因素中,先前材料的学习程度(A)和后继学习材料的长度(C)这两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当A足够时,不论C的... 用回归旋转设计研究倒摄抑制。实验数据最后用二次方程逼近并取得拟合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1)。本实验揭示了(1)影响倒摄抑制的四个因素中,先前材料的学习程度(A)和后继学习材料的长度(C)这两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当A足够时,不论C的长短,倒摄抑制相对而言总是最小。这说明A因素起最主要作用;(2)在A足够的前提下,C因素与倒摄抑制成正比函数关系。本研究的成功实验表明,回归旋转设计不仅适用于心理学研究而且能揭示心理现象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比心理学研究的传统设计方法又前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旋转设计 倒摄抑制 规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旋转设计中的寻优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永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99-102,共4页
对二次旋转设计中回归方程优化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采用了一种比较好的、可称作梯度法的寻优方法。
关键词 最优回归设计 回归旋转设计 优化 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旋转设计在河西灌区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建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70,182,共5页
简述了回归旋转设计在河西灌区“吨粮田”、“千斤田”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试验研究结果建立的高产函数模型并结合传统栽培经验和技术,制定小麦、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和模式图表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效果,... 简述了回归旋转设计在河西灌区“吨粮田”、“千斤田”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试验研究结果建立的高产函数模型并结合传统栽培经验和技术,制定小麦、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和模式图表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效果,为推动该地区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模式化栽培 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8
6
作者 卢恩双 宋世德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0-113,120,共5页
通过理论和实例着重论述了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中试验次数、设计的正交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及回归系数间的相关性等 ,说明了在应用通用旋转设计与二次正交设计上的不同 ,并指出了在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问题 正交性 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7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优化燕麦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巨秀 胡新中 +1 位作者 寇玉 王虎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97-201,共5页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5.2119+0.6358X1+0.1947X2-0.4213X3+0.452X4-0.1016X12-0.2786X22-0.1963X32-0.1526X42,得出各因素对燕麦总多酚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5.2min、乙醇体积分数50.6%、料液比1:20(g/ml)条件下,燕麦总多酚得率量最高可达6.6717mg/g。验证值为6.3989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多酚 提取工艺 优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准则方程的正确建立及其与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蒋亦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1,共5页
该论文找出相似准则和相应的实验求出组分方程和组合成π关系式的预测误差较大的原因及其修正对策。指出Murphy的π函数合成理论中“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型式”的约束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过低是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与回归正交... 该论文找出相似准则和相应的实验求出组分方程和组合成π关系式的预测误差较大的原因及其修正对策。指出Murphy的π函数合成理论中“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型式”的约束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过低是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与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的对比中指出了π试验设计的一些特点,其中回归试验结果时方程的模式几乎不受限止,这一特点是保证预测精度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组合π方程和分区预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准则 组分方程 π关系式 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红星苹果最佳施肥量
10
作者 张曰盈 王宪德 侯立群 《落叶果树》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苹果 红星 施肥量 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红波 陆刚 边宽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38-11739,共2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球面对称设计、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以供实验人员选择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球面对称设计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水溶膳食纤维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法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油脂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蓓蕾 金寒冰 +1 位作者 方丽 吴祥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06-211,共6页
以坛紫菜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猪油、菜油为材料考察其抗油脂氧化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纤维素酶添加量(X1)、酶解pH(X2)、酶解温度(X3... 以坛紫菜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猪油、菜油为材料考察其抗油脂氧化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纤维素酶添加量(X1)、酶解pH(X2)、酶解温度(X3)和酶解时间(X4)等4个因素与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1.1%、酶解pH5.8、酶解温度55℃和酶解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9.80%±0.12%;膨胀力为1.97mL/g,持水力为276%,坛紫菜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明显减缓油脂POV值升高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显示坛紫菜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水溶性膳食纤维 优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抗油脂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3 位作者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一硫沉降 C和N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艳秋 陈光 孙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5-158,共4页
为优化大豆分离蛋白酶水解条件,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水解度(DH)与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浓度比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获得最佳水解... 为优化大豆分离蛋白酶水解条件,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水解度(DH)与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浓度比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获得最佳水解工艺条件:pH值6.5,温度40℃,水解时间10h,底物浓度14%,酶与底物浓度比4.5%;主成分分析表明,pH对DH的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旋转设计 大豆分离蛋白 PROTAMEX复合蛋白酶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沉降对邓恩桉人工龄林凋落物C、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5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勇明 黄树军 黄楷琪 李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整体随时间呈增长趋势。Na2SO4为130-192 kg·hm-2·a-1, CO(NH2)2为203-300 kg·hm-2·a-1,氮硫两因子沉降量增加有利于C、N含量的增加。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300 kg·hm-2·a-1,C含量最大;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256 kg·hm-2·a-1,N含量最大。研究为邓恩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人工幼林 凋落物分解 氮硫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植株C和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5 位作者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0-506,共7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的饱和临界值约为145 kg.hm-2.a-1;硫沉降可提高杉木叶和枝的氮含量,对叶作用不显著,对枝作用显著.硫沉降为26 kg.hm-2.a-1时叶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硫沉降为30 kg.hm-2.a-1时,枝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杉木叶和枝的C/N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氮沉降作用更显著),对枝的影响较对叶的影响明显.试验处理前叶和枝的平均C/N分别为69.57和158.01,处理后叶和枝的C/N分别为51.36-68.25和98.25-14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复合沉降 杉木幼龄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穗萌药剂组合的筛选及其抑制种子发芽的同功酶电泳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业文 张莹 +2 位作者 靳西彪 魏毅 朱建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21,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青鲜素、多效唑、烯效唑组合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进行该药剂组合抑制种子发芽的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对种子萌发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青鲜素、烯效唑、多效唑,最佳的药剂组合是青鲜素...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青鲜素、多效唑、烯效唑组合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进行该药剂组合抑制种子发芽的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对种子萌发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青鲜素、烯效唑、多效唑,最佳的药剂组合是青鲜素、多效唑、烯效唑的浓度分别为9.55、95.46、1104.54mg/L。理论上经该药剂组合处理后,未萌发的种子为62%,远高于对照。在成熟期、黄熟期喷施本抑制剂后,G46A、D62A种子的淀粉酶同功酶酶带恢复到正常生长的同功酶水平,该药剂基本上消除了由喷施"920"带来的淀粉酶大量合成效应。而该药剂对正常发芽种子的淀粉酶同功酶酶带没有抑制效应。因此推测该药剂抑制种子发芽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淀粉酶同功酶酶带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或延缓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抗穗萌药剂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水土保持林抚育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琳 宋西德 罗伟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9,共3页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法建立了2个可控抚育因子与侧柏水土保持林材积增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提出了侧柏水土保持林综合抚育的优化方案。为侧柏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除草 修枝 侧柏 综合抚育 材积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丹 吕广林 +3 位作者 张艳荷 包和林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硫、氮复合沉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胸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5 位作者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杉木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根据福建氮、硫沉降量及临界水平和森林容纳量确定模拟沉降量,氮沉降量分别为0k/(hm^2·a)、20 kg/(hm^2·a)、70 kg/(hm^2&...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杉木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根据福建氮、硫沉降量及临界水平和森林容纳量确定模拟沉降量,氮沉降量分别为0k/(hm^2·a)、20 kg/(hm^2·a)、70 kg/(hm^2·a)、120 kg/(hm^2·a)、140kg/(hm^2·a),硫沉降量分别0 kg/(hm^2·a)、6 kg/(hm^2·a)、22kg/(hm^2·a)、38 kg/(hm^2·a)、44 kg/(hm^2·a)。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初期,氮、硫沉降对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不显著,处理6个月后,氮、硫沉降显著活化土壤交换性铝(p<0.05)。对杉木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增效作用中,氮沉降占有较大的贡献率;氮、硫沉降无明显交互作用。0~20 cm土层受氮、硫沉降影响最明显,中硫沉降处理和高硫沉降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无硫处理高2.68%和3.53%,中氮沉降处理和高氮沉降处理分别比无氮处理高6.56%和8.22%。氮、硫沉降量大于120 kg/(hm^2·a)和38 kg/(hm^2·a)后,氮、硫沉降对铝含量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硫复合沉降 土壤交换性铝 杉木幼龄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