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大伟 程艳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城镇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下降幅度仅为1%。因此,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鼓励国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生态足迹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不平等 回归方程分解 人均GDP 城镇人口比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户特征、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郁芳 刘炫 《产经评论》 201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中2000-2009年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非平衡微观面板,并采用回归方程法以及Shapley值法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受教育程度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影响因素,财产因素、城乡...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中2000-2009年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非平衡微观面板,并采用回归方程法以及Shapley值法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受教育程度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影响因素,财产因素、城乡差异因素与地区禀赋因素也是造成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力量,而其余住户特征的影响较为微弱。这意味着,加强均等化供给教育、医疗等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民生性公共物品,是改善收入分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推动城乡与区域间统筹发展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受教育程度 住户特征 回归方程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分析
3
作者 张鼎祖 刘爱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以1997—2009年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首先估计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产出决定方程,然后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进行分解,确定了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 以1997—2009年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首先估计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产出决定方程,然后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进行分解,确定了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达到61%,资本投入的贡献次之,为29%,而审计人员的贡献仅占9%左右。可见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产出差异的最重要因素,资金投入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审计机关 产出差异 基于回归方程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的分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一平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资本规模、企业平均规模、科研投入对于创新能力差距具有显著的贡献,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创新能力差距 基于回归方程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1 位作者 陈彬 戴克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7,共11页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价格排斥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回归方程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这四大排斥平均解释度分别为10.75%,1.00%和14.35%,农村金融排斥共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26.1%。此外,非农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宽度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排斥 城乡收入差距 回归方程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秦小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5,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流转 农户 贫困脆弱性 倾向得分匹配法 回归方程的Shaple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