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引领:大学职能的时代溢出与应然回归 被引量:14
1
作者 段从宇 沈毅 李增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4,共5页
文化引领是大学文化与生俱来的品性。在大学文化生命机制的作用下,时代要义决定着大学文化引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诉求。传承民族文化、探求普遍真理、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文化职能回归的时代要求。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时代... 文化引领是大学文化与生俱来的品性。在大学文化生命机制的作用下,时代要义决定着大学文化引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诉求。传承民族文化、探求普遍真理、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文化职能回归的时代要求。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时代溢出与应然回归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大学的文化动因、科学探寻大学的文化本原、全面拓展大学的文化实践。突显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体现大学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彰显大学学术文化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等是大学文化引领职能回归的理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引领 文化职能回归 文化生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回归中的文化先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志 陆小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9,共4页
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参照系统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离异,呈现出向西方近代文化靠近的趋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我们民族文化呈现出不断的流失。以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 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参照系统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离异,呈现出向西方近代文化靠近的趋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我们民族文化呈现出不断的流失。以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在文化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对"文化先锋"这一文化学概念进行论述;其次围绕中国武术所具备文化先锋特质展开研究,分析中国武术文化的独创性、区域特性以及动态性的文化特征;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因此,中国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着文化先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传统文化 文化先锋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化回归与超越 被引量:7
3
作者 董蓓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3,共5页
中华文化寻根,是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一种文化回归。现行课标有关文化传承的宏观目标指向明确,但缺失微观践行路径。国际课程文化理解和本土课程文化生成,是语文课标的一次自我超越。如培... 中华文化寻根,是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一种文化回归。现行课标有关文化传承的宏观目标指向明确,但缺失微观践行路径。国际课程文化理解和本土课程文化生成,是语文课标的一次自我超越。如培植多元文化意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课程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路径,为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提供依据。美、英等国课标为我国《语文课标》的文化回归与超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框架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标 文化回归 文化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卫良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而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系统与生活系统脱节、实际效果不佳、传统文化要素缺乏的状况,要求其尽快实现对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既是土壤和养分,又是方法与途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而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系统与生活系统脱节、实际效果不佳、传统文化要素缺乏的状况,要求其尽快实现对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既是土壤和养分,又是方法与途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回归到优秀传统文化中来,才能弥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达到知行统一,才能弥合政治取向与德性取向的脱节而提高实效性,才能激化传统文化教育要素与现实教育内容的结合而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品德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商女性文学叙事的文化回归 被引量:5
5
作者 汤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叙事存在于由本族的男权、异族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和白人女权主义者对他者的话语压迫所构成的多重异质语境中。为了消解诸多不利因素,构建个人文化认同与自我身份,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将传记书写作为自己的发声平台,采借中...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叙事存在于由本族的男权、异族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和白人女权主义者对他者的话语压迫所构成的多重异质语境中。为了消解诸多不利因素,构建个人文化认同与自我身份,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将传记书写作为自己的发声平台,采借中国文化精髓,利用后现代拼粘、戏仿等创作手段,重构美国华裔文学叙事,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 文学叙事 采借 重构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的文化追问与文化回归——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现代教学联想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善利 俞建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4期45-49,共5页
实验课教学是大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人才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改革中所见的某些现象,可能也是在国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其中,教学思想与观念的改革依然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 本文... 实验课教学是大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人才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改革中所见的某些现象,可能也是在国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其中,教学思想与观念的改革依然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 本文拟通过我们专业实验课的教改过程及其中出现的现象,试从教学的文化意义上,寻问“如何使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文化回归 科学素养 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 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 生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的文化回归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清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3-196,共4页
科学是一种文化,其人文性是内在的。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片面性的一个最重要表现就是其人文性的缺失,人们对科学认识和理解的肤浅、人们对科学实用价值单方面的强调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过程中存在的惰性等是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整... 科学是一种文化,其人文性是内在的。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片面性的一个最重要表现就是其人文性的缺失,人们对科学认识和理解的肤浅、人们对科学实用价值单方面的强调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过程中存在的惰性等是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整合论"建立在事实与价值二分的基础上,预设了科学与人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实际上决定了科学与人文整合的不可能性;"挖掘论"视野中的科学仍然是学科意义上的科学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科学,局限于挖掘学科范围内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更广泛的文化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因此,"整合论"和"挖掘论"都存在局限性和认识误区,不是解决科学教育片面性的有效途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科学的文化回归,在科学的文化背景下而不是单纯的学科背景下开展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文化回归有助于人们全面理解科学,是实施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提,有利于消除全球性危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教育 文化回归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学人的西学进路与文化回归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137,共4页
作为一种异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必然有着一定程度的陌生效应,这促使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西学优越的价值取向,并且是长期的。然而,陌生效应下的西学优越取向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话语殖民与中国知识界在西学进路中的问题。在中国崛... 作为一种异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必然有着一定程度的陌生效应,这促使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西学优越的价值取向,并且是长期的。然而,陌生效应下的西学优越取向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话语殖民与中国知识界在西学进路中的问题。在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之林的今天,我们开始冷静后的文化回归,开始回顾并反思本文化境遇与中国学人的精神遭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本土文化的回归,这是当代中国知识界的一种普遍呼声和大势所趋。在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而重新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开始在世界竞技台上的文化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进路 陌生优越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星“教授”漫天飞呼唤文化回归
9
作者 周星 《人民论坛》 2007年第7期59-60,共2页
娱乐是有限的,而寻找艺术与情感表现的新天地,应该是传媒的任务,其中。
关键词 文化回归 明星 情感表现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从竞争到互助进化论的文化转向与文化回归现象——兼论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道德建设误区与戒鉴
10
作者 李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7,82,共4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进化论 ,在思想界曾有一个从竞争进化论向互助进化论的文化转向。文章探讨了这一文化转向的民族心理兴趣根源及传统文化根源 ,并就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回归现象略作讨论。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竞争进化论 互助进化论 文化转向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恢复和文化回归的梯田景观格局重建——以菲律宾科迪勒拉高山水稻梯田景观复兴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侯惠珺 罗丹 赵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5,共8页
基于菲律宾科迪勒拉梯田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现状,通过分析先人建立的"水源涵养林-木涌-聚落-梯田-水系"结构体系以及传统文化对梯田景观格局稳定性的保护和控制,剖析隐含在高山水稻梯田景观背后的生态... 基于菲律宾科迪勒拉梯田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现状,通过分析先人建立的"水源涵养林-木涌-聚落-梯田-水系"结构体系以及传统文化对梯田景观格局稳定性的保护和控制,剖析隐含在高山水稻梯田景观背后的生态技术和文化格局,了解和借鉴先人智慧,结合现状生态、社会问题和地区特征,分析梯田景观恢复的需求和挑战,运用景观生态学技术手段和对传统文化的唤醒,进行采伐迹地恢复、梯田景观恢复、灌溉体系修复、对抗外来物种入侵,借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社区管理和合理的旅游规划体系,重建"森林-木涌-聚落-梯田-水系"的景观生态格局,促进传统文化回归,实现高山梯田景观复兴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梯田景观 生态恢复 文化回归 景观格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域下畅销书文化价值回归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捷 莫梅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7,共4页
在当下的消费社会中,畅销书作为消费文化传播的一种物质载体,已成为一种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的符号展现。本文以1994年后的中国大陆畅销书的出版为研究对象,应用消费社会理论对之进行剖析,探讨畅销书文化价值的迷失与回归,以期对当前图... 在当下的消费社会中,畅销书作为消费文化传播的一种物质载体,已成为一种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的符号展现。本文以1994年后的中国大陆畅销书的出版为研究对象,应用消费社会理论对之进行剖析,探讨畅销书文化价值的迷失与回归,以期对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畅销书 文化价值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阅读”呼唤文化回归——当代大学生“网络阅读”调查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陆海 姜平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90,共2页
根据某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图书阅读率连续多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网络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07%。由此看来,网络阅读大有迅猛增长并超过传统阅读之势。那么,在具有较高... 根据某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图书阅读率连续多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网络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07%。由此看来,网络阅读大有迅猛增长并超过传统阅读之势。那么,在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阅读审美能力的大学校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们在南京某大学进行了以“网络阅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网络阅读 文化回归 图书阅读率 中国民众 传统阅读 大学校园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文化回归思潮与孙犁小说的民族性
14
作者 杨士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在抗战时期文化回归思潮影响下,孙犁自觉地选择了民族化文学的道路。他的抗战小说不仅寻找呼唤着民族精神的回归,深入地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而且成功地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其独特的叙事抒情方式以及语言结构... 在抗战时期文化回归思潮影响下,孙犁自觉地选择了民族化文学的道路。他的抗战小说不仅寻找呼唤着民族精神的回归,深入地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而且成功地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其独特的叙事抒情方式以及语言结构形式,在整体上反映出了抗战特定背景下的抗战军民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幅幅民族风俗画,揭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思想形态及心理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回归 孙犁小说 表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助推民族文化回归——评《本体与阐释:语文教育的文化建构观》
15
作者 赵燕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F0003-F0003,共1页
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10月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获悉,自2016年起,语文科目总分在高考总分中上调3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调高30分,可以凸显该学科的核心地位,... 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10月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获悉,自2016年起,语文科目总分在高考总分中上调3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调高30分,可以凸显该学科的核心地位,增强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并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族文化 语文教育 文化回归 建构观 阐释 本体 高考改革 教育考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回归与超越的方法途径——叶小文与宣科的一场文化对话
16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7,共2页
叶小文,1950年生,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著有《宗教七日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望海楼札记》等书。其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于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 叶小文,1950年生,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著有《宗教七日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望海楼札记》等书。其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于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小文 文化对话 文化回归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宣科 中华 中国社会科学 宗教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对抗模式的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忠京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被多重沉积压附,通过剥离分析后得出技击的本质乃是一个体系完善的对人肢体以及心理上的时空性控制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技击被异化成多种模式,有影视模式、拳击模式、腿击模式、摔跤模式、推手模式、散打模式等...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被多重沉积压附,通过剥离分析后得出技击的本质乃是一个体系完善的对人肢体以及心理上的时空性控制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技击被异化成多种模式,有影视模式、拳击模式、腿击模式、摔跤模式、推手模式、散打模式等。只有通过设计出使技击技巧、生活场景(工具)、科技(保护作用、器具制作)等诸多因素融在一起的比赛模式,才能克服异化且达到传统技击的文化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技击 模式 文化异化 文化回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价值,缘何需要“文化价值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椿梁 郭广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42,共10页
文化价值观如何在文化价值中经受住价值考验?必须要经历一次文化价值论证。社会人、文化价值、价值观都是文化价值论证中的必然性要素。那么,文化价值又缘何需要"文化价值观"呢?这是文化价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经历... 文化价值观如何在文化价值中经受住价值考验?必须要经历一次文化价值论证。社会人、文化价值、价值观都是文化价值论证中的必然性要素。那么,文化价值又缘何需要"文化价值观"呢?这是文化价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经历了"文化立题""文化破题""文化回归"三次辩证的自证过程。三次辩证自证,"文化立题"形成了"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又以"立题"方式形成文化力;"文化破题"从否定与超越视角展示了文化价值观自身的反思性,社会人也会以"第三者"审视方式形成文化"自知之明"。"知识的价值力"与"伦理的价值力"是文化价值观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前者是文化的价值理性,后者是文化的价值统摄。辩证的统一形成文化价值观包容的价值情怀;那么,"文化回归"又如何与"精神"在一起?文化以"人化"为基础,人在文化中的"价值归至"是文化价值延伸的价值方法。因此,文化回归便是"人性回归"。"精神"是文化"价值归至"的具体载体,从更深层次实现人的本质性需求,以精神价值形态具象文化人的心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文化立题 文化破题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断裂与现实的迷失——课程变革中文化传统的境遇及其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良 刘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51,共4页
文化传统是课程变革难以逃脱的知识基础。透析课程变革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境遇可知,这一知识基础的身份在场及其功能规约几遭忽视与迷失,不断诱发了课程变革的文化失范与文化危机。实现文化传统的回归,应充分挖掘文化传统的现代魅... 文化传统是课程变革难以逃脱的知识基础。透析课程变革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境遇可知,这一知识基础的身份在场及其功能规约几遭忽视与迷失,不断诱发了课程变革的文化失范与文化危机。实现文化传统的回归,应充分挖掘文化传统的现代魅力,创造性地转化他者文化,体现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变革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的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入语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自力 《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第4期54-57,共4页
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研究。本文从宏观方面着手,着重论述了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意识意态、诗学、文学传统和规范、审美价值现、社会思潮等宏观文化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活动参与者以及具体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表明译... 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研究。本文从宏观方面着手,着重论述了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意识意态、诗学、文学传统和规范、审美价值现、社会思潮等宏观文化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活动参与者以及具体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表明译入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宏观影响理应成为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回归 译入语文化 宏观影响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