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分割下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回归分解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书坚 李芳芝 李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4,共6页
根据CHIPS《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的回归分解,本文考察区域分割、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单位特征等因素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及贡献大小。研究结论:区域因素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 根据CHIPS《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的回归分解,本文考察区域分割、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单位特征等因素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及贡献大小。研究结论:区域因素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组内差距的贡献较小;健康和经验因素的贡献仅次于区域因素;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类型是农民工收入差距的重要成因;性别因素的贡献位居中等,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比城镇职工低;单位特征因素对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大,而对东中部地区和全部样本的贡献都很小;社会资本的贡献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割 收入差距 夏普里值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与分位数回归分解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后建 张宗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12期58-65,共8页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分析了技术采纳对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土地利用效率仍具提升空间;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分析了技术采纳对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土地利用效率仍具提升空间;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一定的改善,而改善空间却局限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技术采纳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增加而逐渐被耗散,农业产出与技术采纳之间具有"刺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分位数回归分解 农业技术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永强 刘渝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差异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异的回归分解 被引量:2
4
作者 文晖 徐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4期63-67,78,共6页
用CHNS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进行回归分解分析,得出结论: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显著,并且影响力逐年提高,尤其对退休人群养老金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大;私营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国有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 用CHNS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进行回归分解分析,得出结论: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显著,并且影响力逐年提高,尤其对退休人群养老金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大;私营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国有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是私营经济部门退休人群的养老金收入则低于国有经济部门;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无论是工作人群的劳动收入还是退休人群的养老金收入都高于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回归分解 养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转非”、人力资本回报与收入不平等 基于分位数回归分解的方法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241,共25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实现了身份转换,成为制度认可的新市民。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即使户口状况相同,"新市民"与"老市民"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实现了身份转换,成为制度认可的新市民。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即使户口状况相同,"新市民"与"老市民"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的结果显示,"农转非"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受到制度性或非制度性歧视,且歧视程度随着分位数的变化呈现倒U型趋势。同时,"农转非"人群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歧视降低了自致型"农转非"人群相较于城市原居民的禀赋优势,而外致型"农转非"人群则面临人力资本劣势与就业市场歧视的双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 人力资本回报 收入不平等 分位数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经济发展差异及异质性成因研究——基于一种回归的分解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雪琪 熊雪如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文章基于广东省区域工业发展的12年数据,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对广东省区域工业发展差异和特点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成因的回归分解,量化了影响区域工业发展差异的因素贡献率及其波动状况。结果表明,1... 文章基于广东省区域工业发展的12年数据,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对广东省区域工业发展差异和特点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成因的回归分解,量化了影响区域工业发展差异的因素贡献率及其波动状况。结果表明,12年来,政府财政政策和区位对区域工业发展差异贡献率最大。创新能力和工业投入资本对区域工业发展差异的影响次之。而城市化、劳动力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和基础设施对区域工业发展差异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工业发展 异质性 回归分解 产业转移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大伟 程艳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 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城镇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下降幅度仅为1%。因此,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鼓励国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生态足迹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不平等 回归方程分解 人均GDP 城镇人口比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户特征、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郁芳 刘炫 《产经评论》 201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中2000-2009年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非平衡微观面板,并采用回归方程法以及Shapley值法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受教育程度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影响因素,财产因素、城乡...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中2000-2009年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非平衡微观面板,并采用回归方程法以及Shapley值法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受教育程度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影响因素,财产因素、城乡差异因素与地区禀赋因素也是造成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力量,而其余住户特征的影响较为微弱。这意味着,加强均等化供给教育、医疗等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民生性公共物品,是改善收入分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推动城乡与区域间统筹发展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受教育程度 住户特征 回归方程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分析
9
作者 张鼎祖 刘爱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以1997—2009年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首先估计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产出决定方程,然后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进行分解,确定了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 以1997—2009年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首先估计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产出决定方程,然后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进行分解,确定了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达到61%,资本投入的贡献次之,为29%,而审计人员的贡献仅占9%左右。可见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产出差异的最重要因素,资金投入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审计机关 产出差异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被引量:41
10
作者 殷浩栋 王瑜 汪三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4,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主要实现途径"五个一批"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其特征既是贫困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扶贫实践中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识别方法欠缺和工作偏差问题,有效识别搬迁户成...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主要实现途径"五个一批"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其特征既是贫困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扶贫实践中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识别方法欠缺和工作偏差问题,有效识别搬迁户成为现实难题。本文从家庭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这三个维度构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识别的多维指标体系,根据扶贫搬迁户的特征差异,将搬迁农户分为家庭保障型、环境生存型和自我发展型三个类型,利用8省16县2 185户已纳入搬迁计划的农户样本,检验了多维指标体系下的扶贫搬迁户的识别情况,并采用回归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指标对识别准确率的贡献度。研究发现:(1)搬迁对象的识别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进,其中陕西、四川和云南三省搬迁农户的识别漏进比率最高,漏进的类型主要是自我发展型;(2)学校可及性、集市可及性、地理条件、医院可及性、人均耕地面积是对准确识别搬迁户的贡献度最大的五项指标。(3)现行搬迁目标并非完全由于生态恶劣而"非搬不可",部分农户受制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不足而被纳入了搬迁群体。本文所构建的扶贫搬迁户识别的多维指标体系,既为提高扶贫搬迁的瞄准效率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效果评估提供了有理论价值和可操作化的视角。相关研究结论为后续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扶贫搬迁项目需要重视搬迁对象的识别工作,并注意在部分自然条件尚可的区域,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替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多维贫困 识别准确率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解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瑜 汪三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1,共7页
认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并研究引致收入差距的因素,对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内蒙古和甘肃2个省1 500户农户的截面数据,采用夏普里值过程对Gini系数、Theil指数、Atkinson指数这三个不平等指标进行回归分解。分... 认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并研究引致收入差距的因素,对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内蒙古和甘肃2个省1 500户农户的截面数据,采用夏普里值过程对Gini系数、Theil指数、Atkinson指数这三个不平等指标进行回归分解。分解结果稳健地发现,以县域为代理变量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非农劳动力、培训比和家庭男劳动力比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度较大,而平均年龄、家庭人口和平均教育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较小。作为社会网络的人情收支和作为物质资本的人均土地面积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极小。从缓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间的不平等的角度看,长期而言,支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有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处理好土地问题,避免作为物质资本的土地成为引致不平等的因素,对于未来控制不平等状况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不平等 夏普里值过程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的分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一平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资本规模、企业平均规模、科研投入对于创新能力差距具有显著的贡献,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创新能力差距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交通分配的交通需求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岩 王泰州 +2 位作者 徐金华 陈姜会 汪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满足动态交通分配对高精度、高时效性交通需求的要求,本文建立了一种交通需求深度学习预测方法。根据动态交通分配要求确定交通需求数据的时间间隔,构建对复杂交通需求预测性能较优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针对动态交通分配中... 为满足动态交通分配对高精度、高时效性交通需求的要求,本文建立了一种交通需求深度学习预测方法。根据动态交通分配要求确定交通需求数据的时间间隔,构建对复杂交通需求预测性能较优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针对动态交通分配中交通需求的周期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征,为减少数据噪声的干扰,引入局部加权回归周期趋势分解方法将交通需求数据分解,将其中的趋势分量和余项分量作为深度学习预测方法的输入量,周期分量采用周期估计进行预测;选用具有随机寻优能力强、寻优效率高等特点的布谷鸟寻优算法优化预测方法的隐藏层单元数量、学习速率和训练迭代次数等核心参数。应用西安市长安区的卡口车牌数据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预测结果在高峰及平峰各连续4个时段内相比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10.55%~19.80%,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1.20%~17.99%,决定系数提升了8.62%~12.48%;相比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7.36%~13.81%,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23%~10.67%,决定系数提升了3.50%~7.01%,且本文模型运行时间最短。说明与对比模型相比,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方法在面向动态交通分配的交通需求预测中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需求预测 布谷鸟寻优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动态交通分配 局部加权回归周期趋势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双华 王静雅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群体的住房财富积累具有稳定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较高。按照公积金的代际支付转移及分配差异的负反馈循环机制,这种不平等远未达到其最大影响。未来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财富分配方面还蕴含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财富不平等 再分配效应 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现康 韩星星 梁洪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冲击下,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6个省份2502份农户调研数据,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分解回归,分析了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不同农业收入水平... 为探究气候变化冲击下,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6个省份2502份农户调研数据,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分解回归,分析了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不同农业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及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业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农户的增收效应不断递减,对低农业收入水平农户增收效应最明显;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可以缩减农户内部农业收入差距,对低农业收入水平组影响效应最明显;RIF分解回归显示,结构效应是农户内部农业收入差距缩小的主因,以农户受教育水平影响最主要。因此,气候适应性技术应该被广泛推广,同时要注意提升农户对气候适应性技术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农户对气候适应性技术的接受意愿,鼓励农业收入低水平农户采取组合型气候适应性技术,同时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农户适当使用补贴,减轻农户使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技术 农业收入 不同收入水平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分解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周晶 陈玉萍 丁士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养殖业率先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FGLS法考察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决定因素,发现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效益、饲料加工业发育、城乡猪肉消费、交通条件、劳动力非农化、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及财... 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养殖业率先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FGLS法考察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决定因素,发现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效益、饲料加工业发育、城乡猪肉消费、交通条件、劳动力非农化、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对规模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规模化发展主要取决于四股力量,其中市场拉力是主要的源动力,而交通条件和劳动力文化素质则是重要支撑力,生产扶持政策也形成一定推力,四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7%、19%、10%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规模化 决定因素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田志磊 袁连生 张雪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本文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并计算了2003年和2007年全国31个地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得分。近年来绝大部分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横向比较来看,不同地区差异很大。随后,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和政府财政管... 本文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并计算了2003年和2007年全国31个地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得分。近年来绝大部分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横向比较来看,不同地区差异很大。随后,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和政府财政管理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回归分解的计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得分差异的关键原因。研究发现,省内财政分权是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它解释了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差异的42%。最后,还探讨了省内财政分权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地区差异 省内财政分权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能源化利用中资源供应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海涛 周晶 陈玉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7,共7页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对其资源进行评价是很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农作物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使得秸秆供应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突出的问题,但研究上尚未对此予以充分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气候条件、宏观经...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对其资源进行评价是很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农作物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使得秸秆供应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突出的问题,但研究上尚未对此予以充分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气候条件、宏观经济状况、种植业产业特征三大类因素对秸秆供应持续性的影响,并基于2005-2009年全国3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FGLS模型验证理论分析提出的推论。结果表明:种植业规模、作物多样性、气候条件和平原地形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蔬菜比重、气候条件平方项、能源压力和经济水平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回归分解方法测度各因素对省际持续性差异的贡献率,发现考察变量对省际持续性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80%,分解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种植业产业特征变量对持续性的影响大于地理气候条件和宏观经济因素变量,种植业特征对持续性解释力占所有解释变量的48%,宏观社会经济条件解释力次之,占36%,地理气候条件解释力较低,仅占16%。从单个因素来看,经济水平差距是造成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持续性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作物多样性和作物播种面积对省际持续性差异解释分别达到18%和12%,气候条件、能源压力、种植业结构、地形和复种指数的解释力依次降低。因此,提高供应持续性应重点从调整种植业产业特征方面入手,农业大省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秸秆能源功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种植业规模,保障秸秆资源总量,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秸秆资源 供应持续性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流动模式与代际差异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9,共9页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收入 家庭收入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维林 徐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7,共7页
保险产业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稳定剂",地区差异却呈现高度不均衡现象。本文对保险产业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并利用199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保险产业发展的决定函数,进而运用夏普里值法(Shapley value)对各因素的贡献... 保险产业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稳定剂",地区差异却呈现高度不均衡现象。本文对保险产业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并利用199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保险产业发展的决定函数,进而运用夏普里值法(Shapley value)对各因素的贡献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推动差异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资源禀赋、制度文化和空间成本,而市场需求则促使了区域差异的缩小。实证结果揭示了保险业现有区域组织形态造成的区域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产业 地区差异 夏普里值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