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热误差补偿融合切削参数寻优的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
1
作者 姬源浩 雷若楠 +1 位作者 叶亮 胡东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0,共8页
时滞项导致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产生强迫振动,在其随机激励作用下引发颤振。颤振诱因复杂、采用单一因素难以准确判别,降低了机床的颤振控制精度。因此,提出基于轴热误差补偿的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通过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算法计算... 时滞项导致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产生强迫振动,在其随机激励作用下引发颤振。颤振诱因复杂、采用单一因素难以准确判别,降低了机床的颤振控制精度。因此,提出基于轴热误差补偿的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通过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算法计算出主轴形变量,并实施反向形变补偿,排除轴热误差因素对数控机床切削颤振造成的负面干扰影响,提高切削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切削力与线圈电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Toeplitz矩阵,读取突变电流幅值,以准确判断颤振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实现切削参数的自适应寻优,动态调整切削条件以抑制颤振,完成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实验表明,将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控制在0.2 m/s^(2)以内,减少生产工件表面振纹,切削稳定性指数平均为0.94,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切削颤振,缓解数控机床作业过程中的主轴偏移问题,提升了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热误差 数控机床切削颤振 最小二乘法 回归分析算法 TOEPLITZ矩阵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予元院士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2
作者 周益林 聂晓 +3 位作者 刘伟 范洁茹 梁革梅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数理统计在植物保护学科中应用研究及其相关的教育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回顾了他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郭予元院士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紧凑计算法、正交多项式系数复原表以及利用一系列早期型号计算器开发出几乎涵盖植保学科常用的数理统计学方法或模型的编码程序,为植保数理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予元院士就在试验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当时国内少见的预测稻瘟病病情和最佳防治时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此后他在病虫害的研究上特别是害虫生命表、种群动态、多病虫危害产量损失和复合防治指标等方面应用了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使得不少植保学科数据分析中所面临的难题、障碍和科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大推进并带动了数理统计学在植保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郭予元院士通过在全国举办植保数理统计学讲习班或以研究生授课等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数理统计的植保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植保数理统计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还介绍了郭予元院士的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继承和发展郭予元院士的学术思想,运用植保数理统计学在棉花害虫研究领域做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植保数理统计学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予元 数理统计学 植物保护 相关和回归分析紧凑算法 计算器编程 统计学教学和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