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35
1
作者
王子煜
漆家福
陆克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7-129,167,共4页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包括岐东构造带、白东构造带、新港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是基于对 3个井区的回剥分析进行的。构造沉降曲线表明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快速沉降 ,为裂陷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沉降速率减...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包括岐东构造带、白东构造带、新港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是基于对 3个井区的回剥分析进行的。构造沉降曲线表明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快速沉降 ,为裂陷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沉降速率减小 ,为裂陷 坳陷过渡时期。馆陶组 明化镇组时期 ,沉降量明显减小 ,为坳陷时期。对 3个构造带位于同一测线上的 3口探井的比较表明 ,南部岐东构造带的QK1 7 2 1井区新生代构造沉降量最大 ,中部白东构造带的BD1 1井区构造沉降量次之 ,北部新港构造带GH3 1井区的构造沉降量最小。盆地构造沉降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反映盆地基底的伸张量变化趋势 ,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伸展量的大小与裂陷发育的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构造沉降
新生代
回剥分析
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吕嵘
汪新文
沈勇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提出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钻井和地质剖面为依据,计算得到了沉降分析数据,并编制了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在沉降分析数据和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分析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经历的构造运动分为挤压、伸展、再挤压3个阶段,...
提出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钻井和地质剖面为依据,计算得到了沉降分析数据,并编制了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在沉降分析数据和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分析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经历的构造运动分为挤压、伸展、再挤压3个阶段,表明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运动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中新生代盆地南缘地区沉降中心总的趋势是由东向西迁移。盆地的演化和构造迁移与北天山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沉降史
回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榆林地区中生代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志维
陈刚
+3 位作者
李睿
白国娟
江涛
丁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伊陕斜坡东北部中生代被剥蚀地层的估算来模拟该区三叠纪以来的沉降史,采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应用回剥技术模拟榆林地区的沉降史,并绘制沉降史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以来研究区的沉降主要经历了4期沉降和4期抬升,早...
通过对伊陕斜坡东北部中生代被剥蚀地层的估算来模拟该区三叠纪以来的沉降史,采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应用回剥技术模拟榆林地区的沉降史,并绘制沉降史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以来研究区的沉降主要经历了4期沉降和4期抬升,早白垩世沉降幅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7.00 m/Ma;晚白垩世发生了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研究区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100 m。从早侏罗世开始,受燕山运动逐渐增降的影响,盆地沉积中心自东向西迁移退缩,最终于燕山中期到达吕梁山以西,并在其东部发生构造掀斜抬升,形成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东北部
中生代
剥
蚀厚度
回剥分析
沉降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鄂湘边区沉降史定量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学锋
刘绍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缓慢沉降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减弱 ,而隆升期往往对应于挤压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下降 .震旦纪 -早古生代沉降作用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晚古生代的低沉降幅度可能是同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 ,三叠 -侏罗纪的沉降作用受控于同期的构造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鄂湘边区
沉降史
定量
分析
油气地质
回剥分析
海平面变化
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理斌
段宪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3期6-11,22,共7页
以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为基础,建立南堡凹陷的地层格架,根据沉降史回剥原理,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定量的计算了该凹陷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并勾绘了各个阶段的平面图。分析结果表明:...
以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为基础,建立南堡凹陷的地层格架,根据沉降史回剥原理,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定量的计算了该凹陷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并勾绘了各个阶段的平面图。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由断陷期到断坳期和坳陷期,沉降速率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早期的大于1/2演变为近1/3,这表明凹陷产生的沉降的主导因素由早期的构造因素控制为主演变为非构造因素占主导控制地位。较大的岩石圈的拉伸系数β值(2.6)表现了南堡凹陷是一个好的富生烃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沉降特征
回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被引量:
40
6
作者
陈亮
甘华军
+1 位作者
祝春荣
田继军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7,共6页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加速沉降期的1/3;上述事实表明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在早期为构造活动、晚期演变为非构造因素为主。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岩石圈拉伸系数β值(1.85)对应于一个较强—强的生烃强度值,这为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沉降史
研究
回剥分析
沉降速率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35
1
作者
王子煜
漆家福
陆克政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7-129,167,共4页
文摘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包括岐东构造带、白东构造带、新港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是基于对 3个井区的回剥分析进行的。构造沉降曲线表明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快速沉降 ,为裂陷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沉降速率减小 ,为裂陷 坳陷过渡时期。馆陶组 明化镇组时期 ,沉降量明显减小 ,为坳陷时期。对 3个构造带位于同一测线上的 3口探井的比较表明 ,南部岐东构造带的QK1 7 2 1井区新生代构造沉降量最大 ,中部白东构造带的BD1 1井区构造沉降量次之 ,北部新港构造带GH3 1井区的构造沉降量最小。盆地构造沉降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反映盆地基底的伸张量变化趋势 ,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伸展量的大小与裂陷发育的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构造沉降
新生代
回剥分析
构造带
Keywords
Huanghua Depression
tectonic subsidence
Cenozoie
analysis of denudation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吕嵘
汪新文
沈勇伟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地质所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文摘
提出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钻井和地质剖面为依据,计算得到了沉降分析数据,并编制了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在沉降分析数据和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分析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经历的构造运动分为挤压、伸展、再挤压3个阶段,表明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运动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中新生代盆地南缘地区沉降中心总的趋势是由东向西迁移。盆地的演化和构造迁移与北天山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息息相关。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沉降史
回剥分析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榆林地区中生代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志维
陈刚
李睿
白国娟
江涛
丁超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文摘
通过对伊陕斜坡东北部中生代被剥蚀地层的估算来模拟该区三叠纪以来的沉降史,采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应用回剥技术模拟榆林地区的沉降史,并绘制沉降史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以来研究区的沉降主要经历了4期沉降和4期抬升,早白垩世沉降幅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7.00 m/Ma;晚白垩世发生了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研究区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100 m。从早侏罗世开始,受燕山运动逐渐增降的影响,盆地沉积中心自东向西迁移退缩,最终于燕山中期到达吕梁山以西,并在其东部发生构造掀斜抬升,形成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格局。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东北部
中生代
剥
蚀厚度
回剥分析
沉降史
Keywords
northeast Yishan slope
Mesozoic
denuded thickness
denudation analysis
subsidence history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鄂湘边区沉降史定量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学锋
刘绍平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文摘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缓慢沉降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减弱 ,而隆升期往往对应于挤压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下降 .震旦纪 -早古生代沉降作用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晚古生代的低沉降幅度可能是同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 ,三叠 -侏罗纪的沉降作用受控于同期的构造活动 。
关键词
川鄂湘边区
沉降史
定量
分析
油气地质
回剥分析
海平面变化
负载
Keywords
border region of Sichan-Hubei-Hunan
basin subsidence history
backstripping analysis
change of sea level
load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理斌
段宪余
机构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3期6-11,22,共7页
文摘
以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为基础,建立南堡凹陷的地层格架,根据沉降史回剥原理,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定量的计算了该凹陷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并勾绘了各个阶段的平面图。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由断陷期到断坳期和坳陷期,沉降速率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早期的大于1/2演变为近1/3,这表明凹陷产生的沉降的主导因素由早期的构造因素控制为主演变为非构造因素占主导控制地位。较大的岩石圈的拉伸系数β值(2.6)表现了南堡凹陷是一个好的富生烃凹陷。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沉降特征
回剥分析
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Nanpu sag, subsidence rate characteristics, back-stripping analysis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被引量:
40
6
作者
陈亮
甘华军
祝春荣
田继军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7,共6页
文摘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加速沉降期的1/3;上述事实表明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在早期为构造活动、晚期演变为非构造因素为主。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岩石圈拉伸系数β值(1.85)对应于一个较强—强的生烃强度值,这为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沉降史
研究
回剥分析
沉降速率
油气地质
Keywords
Weixinan Depression
Sedimentary history
Sedimentary rate
Back-stripping analysis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 [一般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王子煜
漆家福
陆克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吕嵘
汪新文
沈勇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榆林地区中生代沉降史分析
王志维
陈刚
李睿
白国娟
江涛
丁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鄂湘边区沉降史定量分析
刘学锋
刘绍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沉降史分析
王理斌
段宪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陈亮
甘华军
祝春荣
田继军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