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回到原点”研究——2006年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9
1
作者
洪明
刘冬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设”两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既有的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基础上,赋予了教学价值观、学生发展、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回归生活等问题以新的内涵和个性化理解。在教学论学科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要从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上对教学论研究做批判反思;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视野和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原创性研究;研究要对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要秉持开放性的理念直面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真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学生发展
教学论学科发展
回到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教材编写应回到原点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军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3,共7页
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以大量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使科学教材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统一,科学教材编写要“回到原点”,即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到学生的...
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以大量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使科学教材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统一,科学教材编写要“回到原点”,即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回到人类的认识过程,回到事物的本来状态。这些回到原点的努力,必然能够丰富科学教材编写理论,提升科学教材编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材
教材编写
回到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原点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学书
杨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已是国际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这是由核心素养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培养过程决定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特点表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是课程整合出...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已是国际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这是由核心素养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培养过程决定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特点表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是课程整合出发点和归宿;师生共决进行课程整合;"四位一体"的课程整合向度。课程整合路径主要关涉到勾勒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人形象;整体设计学校的课程整合;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等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整合
回到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
被引量:
13
4
作者
蒙培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8,共8页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但是,对仁的诠释却是“仁者见仁”。从对仁以及仁与孝的关系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仁学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最明显的是向伦理主义和德性主义两个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诠释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回到孔子的文本,...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但是,对仁的诠释却是“仁者见仁”。从对仁以及仁与孝的关系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仁学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最明显的是向伦理主义和德性主义两个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诠释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回到孔子的文本,经过重新诠释我们发现,孔子有许多论述过去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楚简和孟子直到宋明儒的解释,我们重新发现孔子仁学的普遍性的可能意义,其中重要的是,仁是人所具有的内在德行,其根本内容是“爱”,其对象既有暂时的规定性,亦包括着潜在的可能性。即仁的实现首先是“亲亲”,由此形成“孝道”;接着是“爱人”,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怀,即“忠恕之道”;同时又能引申出“爱物”之义,即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关怀,一种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并进而引申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终极关怀。仁的内容、意义和范围的这种解释的延伸,就其可能的“实现”而言,其根本方法是“回到原点”,进行“创造性的诠释”,重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诠释
孔子
仁学
回到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回到原点”研究——2006年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9
1
作者
洪明
刘冬岩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摘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设”两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既有的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基础上,赋予了教学价值观、学生发展、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回归生活等问题以新的内涵和个性化理解。在教学论学科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要从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上对教学论研究做批判反思;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视野和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原创性研究;研究要对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要秉持开放性的理念直面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真实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
学生发展
教学论学科发展
回到原点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教材编写应回到原点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军霞
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3,共7页
文摘
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以大量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使科学教材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统一,科学教材编写要“回到原点”,即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回到人类的认识过程,回到事物的本来状态。这些回到原点的努力,必然能够丰富科学教材编写理论,提升科学教材编写水平。
关键词
科学教材
教材编写
回到原点
Keywords
science
textbook compilation
redirected to the origin
分类号
G62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原点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学书
杨敏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基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比较视野中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17060)
文摘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已是国际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这是由核心素养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培养过程决定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特点表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是课程整合出发点和归宿;师生共决进行课程整合;"四位一体"的课程整合向度。课程整合路径主要关涉到勾勒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人形象;整体设计学校的课程整合;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等主要方面。
关键词
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整合
回到原点
Keywords
core of quality for student
curricular integration
school
origin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
被引量:
13
4
作者
蒙培元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8,共8页
文摘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但是,对仁的诠释却是“仁者见仁”。从对仁以及仁与孝的关系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仁学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最明显的是向伦理主义和德性主义两个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诠释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回到孔子的文本,经过重新诠释我们发现,孔子有许多论述过去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楚简和孟子直到宋明儒的解释,我们重新发现孔子仁学的普遍性的可能意义,其中重要的是,仁是人所具有的内在德行,其根本内容是“爱”,其对象既有暂时的规定性,亦包括着潜在的可能性。即仁的实现首先是“亲亲”,由此形成“孝道”;接着是“爱人”,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怀,即“忠恕之道”;同时又能引申出“爱物”之义,即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关怀,一种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并进而引申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终极关怀。仁的内容、意义和范围的这种解释的延伸,就其可能的“实现”而言,其根本方法是“回到原点”,进行“创造性的诠释”,重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诠释
孔子
仁学
回到原点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回到原点”研究——2006年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
洪明
刘冬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学教材编写应回到原点
张军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原点
李学书
杨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
蒙培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