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8-羟基喹啉)硼锂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锐 李杨 +2 位作者 段炼 张德强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电子注入层,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起亮电压等性能均有改善,超过了采用LiF作为电子注入层的器件.器件性能的提升可以用电子注入增强和电荷平衡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电子注入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表征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郝玉英 王华 +3 位作者 郝海涛 周禾丰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pH值和溶剂对Liq的合成有很大影响 ,而温度的影响不大。利用真空热蒸镀很容易制备高质量、无定性薄膜 ,Liq的熔点 36 5℃ ,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Liq的LUMO能级 2 .94eV ,HOMO能级 5 .95eV ,光学禁带宽度 3.0 1eV .在 36 3nm紫外光的激发下 ,产生发光峰在 4 5 2nm附近、半峰全宽为 6 9.4nm的蓝光发射 ,发光亮度高 ,色纯度高。由于电子与声子的强耦合作用以及带隙态的影响 ,产生了 5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合成 表征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掺杂8-羟基喹啉铝薄膜的荧光谱及发光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建 彭景翠 +3 位作者 瞿述 夏辉 许雪梅 罗小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ene成了主发光体 ,Alq变成了客发光体 ,出现了发光体的互换现象。由于Rubrene的吸收光谱与Alq的发射谱重叠较大 ,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Alq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过程 ,而电致发光则是由于Rubrene导带 (LUMO)比Alq导带 (LUMO)低很多 ,且它们价带 (HOMO)基本相同 ,使得从负电极注入到Rubrene导带中电子浓度远大于注入到Alq导带中电子浓度 ,造成Rubrene导带电子与价带空穴复合的几率比Alq中的复合几率大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11 12-苯基甲苯并 掺杂 8-羟基喹啉 薄膜 荧光谱 发光机理 有机薄膜 分立能级 电荷转移 荧光染料 能量传递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理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文浩 郝玉英 +2 位作者 房晓红 许并社 曾凡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三种吸电子基(—C6H5、—CN、—Cl)取代的8-羟基喹啉锂(Liq)所形成的18种衍生物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最稳定的三种衍生物,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三种吸电子基(—C6H5、—CN、—Cl)取代的8-羟基喹啉锂(Liq)所形成的18种衍生物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最稳定的三种衍生物,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吸电子取代基主要影响所在环的前线分子轨道,其影响程度和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有关;同时取代位置的不同和取代基的共轭效应会导致电子光谱的移动方向不同,取代基在苯酚环上时使Liq电子光谱蓝移,而在吡啶环上时使Liq电子光谱红移,取代基共轭效应大电子光谱红移。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吸电子取代基 电子光谱 前线分子轨道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锂电子光谱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樊文浩 郝玉英 +2 位作者 房晓红 许并社 曾凡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0-702,共3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4种取代基(—NO2、—CN、—OH、—CH3)在8-羟基喹啉锂(Liq)五位上取代所形成的4种衍生物进行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4种取代基(—NO2、—CN、—OH、—CH3)在8-羟基喹啉锂(Liq)五位上取代所形成的4种衍生物进行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取代基对最高占据轨道(HOMO)电子云分布的影响趋势一致,而对最低空轨道(LUMO)电子云分布影响趋势不同。吸电子基使前线分子轨道能级降低,带隙增大,光谱蓝移。推电子基使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升高,带隙减小,电子光谱红移。推吸电子能力强的取代基对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取代基 电子光谱 前线分子轨道 CIS TD-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8-羟基喹啉锂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1 位作者 梁利岩 吕满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现了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的高分子化,获得了一种能够溶解在普通的溶剂中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喹啉锂配合物的发光聚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1H-NMR、FTIR、UV、PL光谱、DSC、TGA、GP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PL)光谱说明合成共聚物的发光来自于Liq基团,引入的可聚合的链段以及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链段,并没有影响发光波长的改变。亲核溶剂改变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分子结构,使共聚物光谱明显红移2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配合物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聚合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的光电性能和取代基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晓红 郝玉英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42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给、吸电子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锂(Liq)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与母体形成不同的共轭,取代基—CN、—OCH3很好地参与了整个π体系共轭,对体系性质影响较大;吸电子基—CF3、—CN、...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给、吸电子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锂(Liq)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与母体形成不同的共轭,取代基—CN、—OCH3很好地参与了整个π体系共轭,对体系性质影响较大;吸电子基—CF3、—CN、—Cl在5-位取代都使Liq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降低;给电子基—CH3、—CH3CH2CH2、—OCH3在5-位取代都使Liq的LUMO、HOMO升高,带隙减小,给电性越强,影响越显著;—CN在5-位取代,显著增加了Liq的电子亲和势,降低了电子重组能,使电子更易于注入和传输。与Liq及其它衍生物相比,5-CN-Liq是一种更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8-羟基喹啉 取代基效应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8-羟基喹啉四元混合阴离子配合物合成和表征
8
作者 何洪银 朱龙观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合成了三个稀土 8-羟基喹啉的四元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 DTA- TG等手段表征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L n(CCl H2 COO) 2 (Q) (HQ) (L n=Ce,Pr,Nd,HQ=8-羟基喹啉 ) .两个阴离子均配位 .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稀土 8-羟基喹啉 一氯醋酸 元混合阴离子配合物 元素分析 IR谱分析 化学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乙烯和三苯乙烯修饰的8-羟基喹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研究
9
作者 徐建兴 陈豪登 +4 位作者 黄科文 聂飞 陈国威 霍延平 梁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3,共7页
将2-甲基-8-羟基喹啉与四苯乙烯或三苯乙烯基团结合,合成了两种新型喹啉衍生物(4-Br-TPE-8HQ及TriPE-8HQ),并对其进行了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发现,连接有四苯乙烯的喹啉衍生物能够体现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而连接三苯乙烯的喹啉衍生... 将2-甲基-8-羟基喹啉与四苯乙烯或三苯乙烯基团结合,合成了两种新型喹啉衍生物(4-Br-TPE-8HQ及TriPE-8HQ),并对其进行了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发现,连接有四苯乙烯的喹啉衍生物能够体现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而连接三苯乙烯的喹啉衍生物却显示温和的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实现了通过功能基团来调节目标分子聚集诱导效应的目的。研究发现,不同体系下分子的整体平面性有所不同,其中三苯乙烯修饰的衍生物在溶液中的荧光寿命(0.55 ns)高于固体荧光寿命(0.43 ns);循环伏安法证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计算得到的4-Br-TPE-8HQ和TriPE-8HQ的LUMO能级分别为-2.40 eV和-2.43 eV,表明为两个化合物注入电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8-羟基喹啉 苯乙烯 三苯乙烯 聚集诱导发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提纯 被引量:8
10
作者 卫芳芳 王华 +3 位作者 徐阳 侯建新 周禾丰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6-760,776,共6页
对以8-羟基喹啉为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合成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反应溶液的浓度、合成反应的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产率以及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羟基喹啉乙醇... 对以8-羟基喹啉为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合成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反应溶液的浓度、合成反应的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产率以及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羟基喹啉乙醇溶液浓度为80 g/L,反应体系pH值为7.14,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时,Alq3的产率最高;反应体系pH值为10,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 h,Liq的产率最高;pH值为8,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 h,Znq2的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取代二氧四胺大环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溶液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循成 林华宽 +3 位作者 朱守荣 孙宏伟 杨毅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5-1208,共4页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 8-羟基喹啉 稳定常数 金属超分子配合物 大环配体 溶液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LiBq_4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洪泽 石绍庆 阚玉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INDO/SCI方法研究了B与8-羟基喹啉的螯合物(LiBq4)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结构为基础,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B和Li元素的贡献不大,主要为配体间及配体内的π→π*电子跃迁,中心元素...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INDO/SCI方法研究了B与8-羟基喹啉的螯合物(LiBq4)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结构为基础,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B和Li元素的贡献不大,主要为配体间及配体内的π→π*电子跃迁,中心元素B与配体中N元素共价作用的减弱导致蓝移,吸收光谱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电子结构 电子光谱 INDO/SCI AM1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有智 郑新友 +5 位作者 朱文清 丁邦东 孙润光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件。实验表明,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器件的效率约为无Liq器件的5倍。其原因可归于Liq在金属铝电极与Alq3有机层之间产生偶极层,从而形成铝与有机层间的欧姆接触,使电子注入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电致发光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 电子注入层 蒸发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桂玲 王鹏 +4 位作者 陈小强 吴有余 董茂军 肖剑 张福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136,共5页
以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片为衬底,8-羟基喹啉锂(Liq)掺杂红荧烯(Rubrene)作为单一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PTV:TED/Liq:Rubrene/Alq_3/Al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4种不同掺杂浓度器件进行比较,分析了掺杂剂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 以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片为衬底,8-羟基喹啉锂(Liq)掺杂红荧烯(Rubrene)作为单一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PTV:TED/Liq:Rubrene/Alq_3/Al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4种不同掺杂浓度器件进行比较,分析了掺杂剂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并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8-羟基喹啉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