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物的叙事:中华文明探源的四重证据法 |
叶舒宪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6
|
|
2
|
探寻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四重证据法与人文创新 |
叶舒宪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1
|
|
3
|
论四重证据法的证据间性——以西汉窦氏墓玉组佩神话图像解读为例 |
叶舒宪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4
|
“虹”文化意象的文学人类学解读——四重证据法与大传统新知识观的整合与重构 |
孙凤娟
公维军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
2016 |
4
|
|
5
|
格物致知:一种方法论的知识——以食物为例兼说叶舒宪的四重证据法 |
彭兆荣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6
|
作为新文科方法论探索的四重证据法——以策展咸阳博物院“仰韶玉韵”展为例 |
叶舒宪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7
|
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夏启叙事的四重证据法求证 |
叶舒宪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8
|
四重证据法的文化科学方法论基础 |
户晓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9
|
玄玉时代钩沉——四重证据法的新尝试 |
叶舒宪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新文科研究范式:四重证据法与文明探源 |
杨骊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1
|
四重证据法视域下的吐蕃苯教卜者群体研究 |
江琼·索朗次仁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2
|
|
12
|
“四重证据法”视域下的早期孔子形貌书写研究 |
雷欣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0 |
|
13
|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
叶舒宪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4
|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视角 |
叶舒宪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5
|
儒家经典的人类学研究与反思——以《周礼》研究为中心 |
唐启翠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现代口述史在风景园林评论中的运用 |
孙歆韵
高翅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