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精度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景波 刘国林 王肖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6-301,共6页
卫星成像的基线、视角、基线倾斜角、斜距、卫星距离地面径向距离以及地面分辨率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地面形变的能力和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本文在分析四轨法D-InSAR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基础上,详细给出了... 卫星成像的基线、视角、基线倾斜角、斜距、卫星距离地面径向距离以及地面分辨率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地面形变的能力和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本文在分析四轨法D-InSAR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基础上,详细给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形变测量精度影响的定量关系式;分析讨论了基线长度误差、基线倾斜角误差、斜距误差、卫星高度误差和地形因素误差对形变测量精度的影响。从而在定量分析方面得出了这些误差对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精度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轨法d-insar 数据处理 误差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相山铀矿山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煜峰 张明 +1 位作者 臧德彦 鲁铁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针对目前热门的D-InSAR高效率监测手段,对收集到的相山铀矿山ALOS PALSAR的L波段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矿区沉降信息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手段困难的问题,能够获取该矿区地表面状... 针对目前热门的D-InSAR高效率监测手段,对收集到的相山铀矿山ALOS PALSAR的L波段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矿区沉降信息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手段困难的问题,能够获取该矿区地表面状的形变场,大大提高传统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技术 矿区沉降 沉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闫建伟 汪云甲 朱勇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8期48-51,共4页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淮南矿区试验时间段内的地面形变图,分析了淮南矿区各矿的地面沉陷信息。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区存在5~25 cm不同程度的沉陷,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基于D-InSAR技术的监测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矿区大范围的地表沉陷信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表沉陷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相对运动姿轨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战霞 马家瑨 樊瑞山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91,共5页
近距离复杂操作过程中航天器相对运动姿轨之间存在耦合,准确分析耦合特性是精准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利用基于对偶四元数得到的航天器相对运动一体化模型,采用参数分析法研究了姿轨耦合特性。首先分析了模型中的耦合项,明确了耦合产生... 近距离复杂操作过程中航天器相对运动姿轨之间存在耦合,准确分析耦合特性是精准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利用基于对偶四元数得到的航天器相对运动一体化模型,采用参数分析法研究了姿轨耦合特性。首先分析了模型中的耦合项,明确了耦合产生的物理成因,确定了关键耦合参数;之后逐次改变各个参数,联合一体化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耦合对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推力偏心所产生的附加力矩和重力梯度力矩是产生相对姿轨耦合的主要成因,绝对姿态运动比相对姿态运动对相对轨道的影响更加明显,形成的姿轨耦合特性更为复杂。研究结果可为相对姿轨协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运动 姿耦合 对偶元数 参数分析 耦合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黑山峡地区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慧群 王炳亮 万思思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258-263,共6页
由于黑山峡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选用该区域2020年的三期Sentinel-1卫星数据,利用D-InSAR技术进行了处理。通过比较两期形变,由此得到了黑山峡地区在三期数据的1-2、2-3时间间隔内的地表平均形变量分别为[-106.685,175.724]和[-81.773,... 由于黑山峡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选用该区域2020年的三期Sentinel-1卫星数据,利用D-InSAR技术进行了处理。通过比较两期形变,由此得到了黑山峡地区在三期数据的1-2、2-3时间间隔内的地表平均形变量分别为[-106.685,175.724]和[-81.773,112.659],2个时段数据的结果比较表明:此区域的沉降分布通常是一致的,并且范围有显著的收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峡 d-insar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米林滑坡形变监测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洁慧 谢谟文 王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7-12,共6页
滑坡灾害在中国具有多发特征,能有效的对滑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是减少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够获得面式数据、成本低等优势。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满足滑坡早期识... 滑坡灾害在中国具有多发特征,能有效的对滑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是减少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够获得面式数据、成本低等优势。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满足滑坡早期识别及动态监测的目的。以3景ALOS-2卫星PALSAR-2数据为数据源,采用二轨D-InSAR技术对米林滑坡进行形变监测,获得滑坡形变值。并最终得到米林滑坡灾前形变趋势,达到了发现变动,监测趋势的目的,形变趋势与实际结果一致,证明了D-InSAR技术用于滑坡早期识别与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在广域地质灾害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滑坡灾害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