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4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内固定医疗器械用于动物四肢骨折治疗的系统评价
1
作者 杨琳 李飞朋 +1 位作者 陈亚楠 吕亮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与评价可吸收内固定医疗器械用于猫犬等家养动物四肢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可吸收内固定器械用于猫犬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借助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 Med、中...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与评价可吸收内固定医疗器械用于猫犬等家养动物四肢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可吸收内固定器械用于猫犬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借助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可吸收内固定医疗器械治疗犬猫四肢骨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3月20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内固定 动物 四肢骨折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
作者 马文祥 张静 +1 位作者 王麒麟 吴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5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并按照中重度疼痛情况给予预防镇痛方案,未干预组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5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并按照中重度疼痛情况给予预防镇痛方案,未干预组患者未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爆发痛处理前评分、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及术后1、2、3 d,干预组NRS评分分别为(3.38±0.80)、(2.49±1.74)、(2.04±1.33)、(1.35±1.02)分,未干预组分别为(5.40±0.60)、(3.29±2.03)、(2.69±1.80)、(1.23±1.24)分;两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术前及术后1、2 d NRS评分显著低于未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爆发痛发生率22.35%低于未干预组的5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干预组爆发痛处理前评分(5.00±0.83)分显著低于干预组的(5.71±0.91)分,爆发痛次数(1.21±0.42)次/例显著低于干预组的(1.73±0.96)次/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13.23±4.57)d短于未干预组的(13.60±4.94)d,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费用(27014.31±8713.36)元少于未干预组的(29202.46±8797.56)元,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基于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其围术期疼痛得以有效控制,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围术期 四肢骨折 快速康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MRI对四肢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一致性比较
3
作者 刘荣玮 陈花 +3 位作者 曾君 汪清 王焱 叶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对四肢腱鞘巨细胞瘤诊断的一致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因手足部肿物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同时接受超声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者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的35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作...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对四肢腱鞘巨细胞瘤诊断的一致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因手足部肿物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同时接受超声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者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的35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分析诊断分类的一致性和临床价值。结果35例手足部肿物中,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17例,MRI诊断16例,病理诊断15例。超声和MRI对手足部肿物的诊断分类一致30例,分类不一致5例,两者一致性较强(Kappa=0.714)。超声诊断四肢腱鞘巨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73.3.%、70.0%、71.4%,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0.0%、80.0%、80.0%,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6.7%、70.0%、77.1%。超声、MRI、两者联合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MRI及两者联合诊断手足部肿物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MRI在四肢腱鞘巨细胞瘤的分类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在四肢腱鞘巨细胞瘤诊断效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四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
4
作者 邓馨悦 李虹霖 +3 位作者 朱丹 谢丽 李碧稳 王君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在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16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学龄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8例)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在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16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学龄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伤后48 h及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伤后各时间点及术后8~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术后功能锻炼配合度,促进患儿肢体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 患儿 四肢骨折 疼痛 疼痛轨迹 功能锻炼 精准护理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度、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对临床疗效、疼痛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钢板螺钉内固... 目的 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对临床疗效、疼痛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52.55±8.38)min、骨折愈合时间(3.52±0.29)个月与住院时间(10.14±2.41)d明显比对照组的(64.39±8.22)min、(7.00±0.11)个月、(15.18±4.75)d短,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度评分(0.90±0.29)分比对照组的(2.37±0.66)分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评分(92.40±20.7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79.28±17.90)分高,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物质生活、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不仅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疼痛度及术后不良事件,还能提高其运动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状骨 创伤骨折 临床疗效 疼痛度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6
作者 茹庆超 杨挺 +1 位作者 张志昌 路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688-3691,共4页
目的 对比带锁髓内钉(INWL)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NALTF)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6例NALTF患者(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两组。将接受INWL固定治疗的38例患者... 目的 对比带锁髓内钉(INWL)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NALTF)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6例NALTF患者(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两组。将接受INWL固定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量表(CM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血清相关细胞因子[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护骨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手术优良率78.95%(30/38)对比,观察组97.37%(37/38)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低,骨折愈合、手术及住院用时更短(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降低,CMS、HSS评分升高,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CMS、H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β-CTX水平降低,OPG、BMP-2水平升高,观察组血清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OPG、BMP-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68%(9/38)对比,观察组2.63%(1/38)更低(P<0.05)。结论 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NALTF患者对比,经INWL固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感,提升肩、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 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鹭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6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不...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不良事件风险。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更长(P<0.05)。术后6h~24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vs20.00%)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麻醉药物可在短时间内生效,长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反应,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四肢骨折 全身麻醉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巩雪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护理后,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健康状态、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吴坚 王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接受诊疗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接受诊疗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总优良率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骨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6例严重颈脊髓创伤合并四肢瘫患者的术后生存分析
10
作者 杨意鹏 张扬 +4 位作者 黄鑫怡 邱海洋 刘大铭 吴子祥 雷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 分析颈髓创伤所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级或B级)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和死亡风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生存时间和结局的协变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 目的 分析颈髓创伤所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级或B级)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和死亡风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生存时间和结局的协变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颈段脊髓损伤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和B级)的临床资料。利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估计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一分组变量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76例患者,其1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92%、71.77%和65.07%,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60.88±94.23)d,中位生存时间为198 d(Q1,25;Q3,688)。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高龄(>5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ICU维持>72 h、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此外,在手术入路这一变量的亚组间分析中,前路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路手术(P=0.01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5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高度关注高龄CSCI四肢瘫患者,对患者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管理亦应尤为小心。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四肢 生存分析 颈椎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四肢神经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张剑 王站业 +2 位作者 杨伟 刘宏君 沈德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四肢神经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四肢神经肿瘤样占位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0.3岁;肿块直径0.4~11.2 cm,平均直径3.4 cm。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四肢神经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四肢神经肿瘤样占位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0.3岁;肿块直径0.4~11.2 cm,平均直径3.4 cm。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与术中肿块定位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肿块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神经肿块中良性肿块27例,恶性肿块3例;其中神经鞘瘤19例,其余11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73.3%(22/30),定性诊断符合率53.3%(16/30);其中创伤性神经瘤诊断符合率100.0%(2/2),神经鞘瘤诊断符合率73.7%(14/19),良性肿块中1例误诊为恶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为76.7%(23/30)肿块呈“鼠尾征”;83.3%(25/30)肿块为低回声;8例肿块有靶征,均为神经鞘瘤;76.7%(23/30)肿块形态规则,7例形态不规则,其中1例结节性筋膜炎呈多发“筋膜尾征”;53.3%(16/30)神经肿块内见1~2级血流。2例肿块出现相连神经干肿胀,1例淋巴瘤,1例神经鞘瘤。结论四肢神经肿瘤样病变中以神经鞘瘤最多见。超声对诊断四肢神经肿瘤样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样病变 四肢 高频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创伤骨折标准化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陈晓静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8期329-332,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疼痛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标准... 目的:分析标准化疼痛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标准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疼痛评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信念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标准化疼痛护理,可坚定患者的疼痛信念并缓解躯体疼痛情况,且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为全面促进患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疼痛护理 四肢创伤骨折 急性疼痛 疼痛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13
作者 杜春梅 杜燕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给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室感染分为2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开... 目的分析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给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室感染分为2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开展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16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开放性手术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 kg/m^(2)、为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70 min、血红蛋白<110 g/L、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为开放性骨折均是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BMI、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是其影响因素。故护理人员需及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四肢骨折 手术室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事理论的正念激励对四肢骨折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琳 谢颖芳 白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故事理论的正念激励对四肢骨折患者康复依从性等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15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基于故事理论的正... 目的探讨基于故事理论的正念激励对四肢骨折患者康复依从性等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15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基于故事理论的正念激励),每组75例。比较2组的康复依从性、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康复总依从率明显更高(P<0.05)。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比护理前低(P均<0.05);2组的消极应对评分均比护理前更低,积极应对评分均更高(P均<0.05);2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评分均比护理前高(P均<0.05);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比同一时间对照组更佳(P均<0.05)。结论基于故事理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正念激励,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其积极性,同时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其康复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故事理论 正念激励 康复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洗剂治疗四肢开放性感染 被引量:8
15
作者 窦群立 杨锋 +4 位作者 刘波 李引刚 张根印 杨宁 赵波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感染 四肢 中草药 中药洗剂 四肢开放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朱豪伟 郭占豪 孙克明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4月某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的基本资料。根据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延迟愈合组(n=26)和正常愈合组(n=94),术后检...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4月某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的基本资料。根据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延迟愈合组(n=26)和正常愈合组(n=94),术后检测血清25-OH-VD和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素(PTH)、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估患儿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和骨量减少程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明确影响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骨折原因、部位、类型、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OR=2.032,95%CI=1.077~3.835)、合并骨质疏松(OR=5.114,95%CI=1.860~14.060)、术后血清25-OH-VD(OR=1.125,95%CI=1.040~1.217)、PTH(OR=1.132,95%CI=1.061~1.208)、PINP(OR=1.215,95%CI=1.027~1.438)、β-CTX(OR=5.966,95%CI=1.598~22.267)水平是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显示,以上因素联合检测AUC值为0.99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89.65%。结论: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和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其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骨干骨折 儿童 延迟愈合 影响因素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陈志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比较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应用于四肢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4例四肢骨干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予以骨肽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注射用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 目的比较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应用于四肢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4例四肢骨干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予以骨肽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注射用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骨密度、PⅠNP、β-CTX、OPG、RANK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骨密度、OPG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ⅠNP、β-CTX、RANKL均低于用药前,试验组骨密度(0.77±0.11)g/cm^(2)、OPG(339.85±26.01)pg/ml均高于参照组的(0.70±0.13)g/cm^(2)、(320.36±25.81)pg/ml,PⅠNP(62.80±18.43)ng/ml、β-CTX(0.37±0.10)ng/ml、RANKL(8.76±1.32)均低于参照组的(90.48±14.30)ng/ml、(0.52±0.15)ng/ml、(10.52±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3、7、14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81±0.74)、(2.90±0.27)、(2.15±0.14)分,肿胀程度评分分别为(2.28±0.16)、(1.63±0.27)、(0.76±0.10)分;参照组试验组用药后3、7、14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60±1.13)、(3.68±0.34)、(3.07±0.20)分,肿胀程度评分分别为(2.51±0.22)、(1.97±0.37)、(1.34±0.23)分。两组用药后7、14 d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用药后3 d,用药后14 d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用药后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7、14 d,试验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干骨折治疗中选用注射用鹿瓜多肽、骨肽注射液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与后者相比,前者在减轻患肢疼痛、肿胀程度方面作用更为突出,还可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干骨折 注射用鹿瓜多肽 骨肽注射液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学习理论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夏瑛洁 江蕊 黄婷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预模式。比... 目的:探讨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肿胀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肢体周径差、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可逐渐增强自我效能感,缓解肢体肿胀、疼痛,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立学习理论 四肢骨折 肿胀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程廷雄 曹思琪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9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45)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n=45)行锁定加压钢... 目的:探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9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45)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n=45)行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照组好(P<0.05)。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骨折愈合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术后5 d、10 d、15 d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22%)比对照组(20.00%)低(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3.33%)比对照组(75.56%)高(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手术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可取得突出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 四肢骨折 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四肢骨折外固定治疗及术后炎症应激反应研究
20
作者 康杰 马永杰 +1 位作者 刘玉芳 张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索创伤性四肢骨折应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对术后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外固定治疗,对照... 目的:探索创伤性四肢骨折应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对术后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前术后炎症应激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白介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不仅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还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治疗 创伤性四肢骨折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