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弹性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杨酸钠胶束体系流变性研究
1
作者 张思琪 方波 +2 位作者 李昱蝶 田珍瑞 卢拥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4-1171,共8页
为丰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胶束压裂液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TPC),其与水杨酸钠(NaSal)复配后形成黏弹性STPC/NaSal胶束压裂液新体系,并对胶束体系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用于... 为丰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胶束压裂液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TPC),其与水杨酸钠(NaSal)复配后形成黏弹性STPC/NaSal胶束压裂液新体系,并对胶束体系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用于描述胶束体系黏度随剪切时间变化曲线;四参数黏温关系模型可用于表征胶束体系黏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证实STPC/NaSal胶束体系流动曲线符合Carreau模型。考察了反离子盐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STPC/NaSal胶束体系流变性影响,确定了STPC/NaSal胶束体系的最优质量组成为5%/1.6%。黏温关系结果表明,STPC/NaSal(5%/1.6%质量分数)胶束溶液表现出“热增稠”行为,其在90℃下的保留黏度为743.09 mPa·s,有望丰富耐高温VES压裂液体系。黏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证实STPC/NaSal(5%/1.6%)胶束溶液具有温度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黏弹性表面活性 VES压裂液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流变性研究
2
作者 武志颖 方波 +3 位作者 韩晓阳 田珍瑞 宾钰洁 卢拥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以环氧氯丙烷、十八胺和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pKO-E)为原料,合成了四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叔胺(TCTA)和六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AEE);研究了TCTA、HAEE分别与水杨酸钠(NaSal)和氯化钠(NaCl)形成TCTA/Na... 以环氧氯丙烷、十八胺和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pKO-E)为原料,合成了四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叔胺(TCTA)和六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AEE);研究了TCTA、HAEE分别与水杨酸钠(NaSal)和氯化钠(NaCl)形成TCTA/NaSal、HAEE/NaSal和HAEE/NaCl黏弹性胶束新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盐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胶束体系流变性的影响,优化获得了各黏弹性胶束体系的最佳组成。结果表明,各黏弹性胶束体系流动曲线符合Carrea-Yasuda本构方程;建立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表征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证实HAEE/NaSal胶束体系具有热增稠和热触变行为。HAEE/NaSal和HAEE/NaCl胶束体系的黏度和黏弹性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流变性 黏弹性胶束 压裂液 流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丹丹 徐志成 +3 位作者 赵群 张磊 张路 赵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低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固体界面,且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在高浓度时则通过Lifshitz-vander Waals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PMMA表面被亲水改性.聚氧乙烯基团(EO基团)的引入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接触角影响不大;而含有聚氧乙烯基团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MMA界面上以类似半胶束的聚集体吸附,大幅度降低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接触角 吸附 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阳离子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的相图和微乳液结构 被引量:10
4
作者 褚春莹 陈国华 +1 位作者 范金石 张启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4-156,160,共4页
用滴定法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二甲基十四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聚糖(HDM-TAPC)、正丁醇、正己烷及水四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利用电导法测定了HDMTAPC/正丁醇/10%正己烷/纯水四组分体系相图中微乳区的结构。实验结果表... 用滴定法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二甲基十四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聚糖(HDM-TAPC)、正丁醇、正己烷及水四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利用电导法测定了HDMTAPC/正丁醇/10%正己烷/纯水四组分体系相图中微乳区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及良好的微乳性能;四组分体系中微乳区面积随油相(正己烷)含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电导法结果表明该四组分体系微乳中也存在三种结构:W/O型、O/W型和双连续结构(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 阳离子甲壳低 表面活性 相图 微乳液结构 临界胶束浓度 拟三元相图 (2-羟基-3-二甲基十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海群 王海靖 +3 位作者 朱俊武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9-491,495,共4页
合成了二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C12,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它的结构,并用它作为有机插层剂应用于蒙脱土的改性处理。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表明,GeminiC12已插层到蒙脱土片层间。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明,插层后蒙脱土... 合成了二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C12,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它的结构,并用它作为有机插层剂应用于蒙脱土的改性处理。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表明,GeminiC12已插层到蒙脱土片层间。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明,插层后蒙脱土层间距从1 19nm增加到3 8nm,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处理效果的两倍。沉降实验表明,改性后蒙脱土在苯乙烯和石蜡中形成凝胶体系,表现出很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这种改性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CTAB处理效果,更有利于聚合物或其单体进入蒙脱土层间形成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有机蒙脱土 GeminiC12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聚度对低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油-水界面性能及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侯研博 乔富林 +1 位作者 江建林 秦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0-537,共8页
合成了联接基团含有酰胺键及羟基的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_(12)及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_(12),并通过表面张力、电导及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Malic-2C_(12)及Citric-3C_(12)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随... 合成了联接基团含有酰胺键及羟基的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_(12)及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_(12),并通过表面张力、电导及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Malic-2C_(12)及Citric-3C_(12)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寡聚度由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增大到2(Malic-2C_(12))再到3(Citric-3C_(1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提高,临界聚集浓度(CAC)有了数量级的降低,聚集能力大大提高。当浓度高于CAC时,疏水尾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以及联接基团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促使Malic-2C_(12)聚集形成球形胶束。而3个季铵盐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及联接基团的刚性使Citric-3C_(12)以爪状构象存在,聚集形成大聚集体。同时,随寡聚度增大,DTAB、Malic-2C_(12)和Citric-3C_(12)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润湿石蜡表面所需的浓度有数量级的降低。而且,由于爪状构象的Citric-3C_(12)分子之间在大聚集体中相互作用很强,解聚集成单体的过程慢,使得其对石蜡表面的润湿具有时间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 集行为 油-水界面性能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硅氧烷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艳飞 宋海香 +1 位作者 王芳 张艳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水性氨酯表面活性 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化甜菜碱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及其润湿性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伟 刘丹丹 +4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黄建滨 张磊 张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4-1220,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_n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n=0,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构及浓度...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_n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n=0,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构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分子通过氢键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PMMA界面,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表面张力和粘附张力同时降低,导致此阶段接触角随浓度变化不大。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PMMA表面被明显亲水改性,接触角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由于具有相同的支链烷基,表面活性剂类型变化和聚氧乙烯基团的引入对接触角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化 甜菜碱 阳离子表面活性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触角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铵复合胶束为模板合成有序介孔二氧化硅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文轩 邓绍新 +2 位作者 史成香 孙平川 陈铁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14,共8页
基于静电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阳离子聚铵组装形成复合胶束.借助阳离子聚铵,复合胶束可以作为模板与硅源协同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本文通过调变不同种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体系p H值、合成温度及阳离子聚铵和硅源... 基于静电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阳离子聚铵组装形成复合胶束.借助阳离子聚铵,复合胶束可以作为模板与硅源协同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本文通过调变不同种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体系p H值、合成温度及阳离子聚铵和硅源用量等因素,合成了具有不同介观结构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实验证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铵复合胶束模板法是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一种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离子表面活性 仿生合成 介孔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富林 侯研博 +1 位作者 江建林 秦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共7页
为对比研究不同寡聚度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12及一种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12。通过表面张力技术,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 为对比研究不同寡聚度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12及一种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12。通过表面张力技术,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Malic-2C12及Citric-3C12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TAB与EHSB的混合行为接近于理想混合。然而,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低于理想混合模型的CMC,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混合胶束中存在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优先进入体相聚集形成混合胶束,而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排列变得疏松,导致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γCMC)反而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另外,结合相互作用参数结果,发现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寡聚度由1(DTAB)增加至2(Malic-2C12)再到3(Citric-3C12),其与EHSB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协同作用的比例区间逐渐增大,但寡聚度逐级增加所带来的增效逐渐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 磺基两性表面活性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混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苯硼酸修饰的聚联乙炔囊泡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显色检测
11
作者 汤杰 卢圣国 +2 位作者 段许佳 罗芳 韩毓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8-82,共5页
以氨基苯硼酸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为单体,经囊泡组装、聚合制备了一种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异性识别检测的聚联乙炔衍生物(APCDA-PB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单体官能团和囊泡形貌进行了... 以氨基苯硼酸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为单体,经囊泡组装、聚合制备了一种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异性识别检测的聚联乙炔衍生物(APCDA-PB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单体官能团和囊泡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联乙炔衍生物可特异性识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刺激反应后显现不同的颜色,且A650处吸光值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12-二十五碳二炔酸 联乙炔 特定响应 阳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进升 方波 +2 位作者 姜舟 江体乾 蒋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428,450,共5页
以环氧树脂和十六叔胺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探索了合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新途径,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 以环氧树脂和十六叔胺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探索了合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新途径,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50°C下十六叔胺与环氧树脂物质的量配比为3∶1,将环氧树脂滴加到十六叔胺中,反应7h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表面活性 叔胺 阳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富林 雷雪 +1 位作者 秦冰 江建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61,共12页
低聚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高效低耗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医药、工业缓蚀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低聚表面活性剂由两个或更多两亲基元通过联接基团以化学键的方式联接而成,其结构介于单链表面活性剂和聚表面活性剂之间。联... 低聚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高效低耗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医药、工业缓蚀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低聚表面活性剂由两个或更多两亲基元通过联接基团以化学键的方式联接而成,其结构介于单链表面活性剂和聚表面活性剂之间。联接基团拉近了分子中多个两亲基元的距离,使其表现出更强的聚集能力。同时,联接基团结构和分子空间拓扑结构更加多样化,使其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构象和聚集形貌转变过程。上述特性使其作为高效低耗型油田化学剂和响应性软物质材料方面独具优势,但其合成难度大,限制了该类表面活性剂的系统研究。基于此,详细归纳了线状、星状和环状3类不同空间拓扑结构的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着重介绍了以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酚、多元环氧化合物、多元羧酸(酯)等作为原料,利用其所含的羟基、氨基、羧基、酯基等活性反应基团来制备作为联接基团骨架的星状中间体,然后将中间体末端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星状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对3类低聚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的总结,建议将来利用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席夫碱反应、开环反应等的组合来设计合成具备刺激响应性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低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合成方法 空间构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与表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颖 陶玉钢 毛培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脂肪醇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 ,收率为 97 1%。反应得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得到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 -[3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 (9) -2 -羟...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脂肪醇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 ,收率为 97 1%。反应得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得到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 -[3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 (9) -2 -羟基 ]丙基 -N ,N ,N -三甲基氯化铵 ,收率为 92 1%。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得以证实。测定了基本的表面活性 ,产品的表面张力为 3 7 2mN/m ,临界胶束浓度为 2 0× 10 -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乙烯型阳离子表面活性 合成 表面性质 季铵盐 脂肪醇氧乙烯基缩水基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温敏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及其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莉 董晶 孟庆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合成了N 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M)与氯化三甲基 3 丙烯酰胺丙基胺 (DMAPAA Q)的共聚凝胶 ,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单体DMAPAA Q含量对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 (LCST)、溶胀性、溶胀动力学、再溶胀动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x(DMAPAA Q) &... 合成了N 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M)与氯化三甲基 3 丙烯酰胺丙基胺 (DMAPAA Q)的共聚凝胶 ,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单体DMAPAA Q含量对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 (LCST)、溶胀性、溶胀动力学、再溶胀动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x(DMAPAA Q) <7 5 %时 ,随着阳离子含量的增加 ,水凝胶的溶胀度增大 ,LCST升高 ;而当x(DMAPAA Q) =37.5 %时 ,水凝胶的LCST已经消失。退溶胀动力学的研究表明 ,水凝胶 45℃时 2min内体积收缩最快 ,5min后基本达到平衡 ;而再溶胀过程中 2h内速度最快 ,5h内可达到溶胀平衡。与以往的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形成 1∶1复合物有所不同 ,NIPAM与DMAPAA Q的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间形成了 2步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温敏水凝胶 溶胀性能 吸附行为 N-异丙基丙烯酰胺 阳离子单体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系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应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以六氟丙烯二聚体和N,N-二甲基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Ⅰ)。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六氟丙烯二聚体)∶n(N,N-二甲基丙二胺)=1∶1.0,35℃反应8h。用IR和NMR测... 以六氟丙烯二聚体和N,N-二甲基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Ⅰ)。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六氟丙烯二聚体)∶n(N,N-二甲基丙二胺)=1∶1.0,35℃反应8h。用IR和NMR测试技术对产物Ⅰ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Ⅰ分别与溴乙烷、溴代正丙烷、溴代正丁烷、溴代正己烷、溴代正辛烷和溴代正十二烷等烷基化试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所得阳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17.8~28.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2.03~1.58mmol/L,Kraff点均低于0℃,显示了优良的水溶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丙烯二 含氟阳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季铵型表面活性剂对PVDF/PHEMA共混微滤膜的成膜性能研究
17
作者 江冠金 陈翠仙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0,共5页
采用凝胶相转化法,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PHE-MA)共混合金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阳离子季铵型表面活性剂(TM)为添加剂制备微滤膜.考察了添加剂浓度对铸膜液相容性、铸膜液黏度、铸膜液凝胶速... 采用凝胶相转化法,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PHE-MA)共混合金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阳离子季铵型表面活性剂(TM)为添加剂制备微滤膜.考察了添加剂浓度对铸膜液相容性、铸膜液黏度、铸膜液凝胶速度、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PVDF/PHEMA/DMAc铸膜液体系中TM添加剂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TM添加质量分数小于5.0%时,铸膜液中组分的相容性得到很大改善,制备出的微滤膜表面孔径均一、孔密度高.随着TM添加浓度的增大,铸膜液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凝胶速度逐渐增大,膜的纯水通量先增大后减小,截留率则始终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二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阳离子季铵型表面活性 相转化法 微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四甲基胍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勇 纪俊玲 +3 位作者 么士平 汪媛 彭勇刚 陈晓鑫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2,共4页
以四甲基脲、草酰氯、十二烷基伯胺等为原料合成了十二烷基四甲基胍(DTMG)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 NMR鉴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DTMG及其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TMG碳酸盐和DTMG盐酸盐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分... 以四甲基脲、草酰氯、十二烷基伯胺等为原料合成了十二烷基四甲基胍(DTMG)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 NMR鉴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DTMG及其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TMG碳酸盐和DTMG盐酸盐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2.8×10-4mol/L和4.5×10-4mol/L,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8.5 mN/m和34.2 mN/m;DTMG的起泡性和稳泡性较好,但乳化性很差;DTMG盐酸盐和DTMG碳酸盐的泡沫性能较差,但乳化性较好。80℃时正己醇/DTMG碳酸盐溶液中通入N2能脱除CO2,但DTMG碳酸盐水溶液中,即使沸水浴也不能脱除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烷基甲基胍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甘氨酸酯衍生物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祥峰 林宏 贾丽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66-1467,1510,共3页
分别以氯乙酸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一缩二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三缩四乙二醇双酯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胺反应,合成了4种连接基为聚氧乙烯醚双乙酸酯基的双子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记为SAA1、SAA2、SAA3、SAA4),... 分别以氯乙酸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一缩二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氯乙酸三缩四乙二醇双酯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胺反应,合成了4种连接基为聚氧乙烯醚双乙酸酯基的双子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记为SAA1、SAA2、SAA3、SAA4),用IR谱、1H-NMR谱表征了其结构,利用荧光探针方法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及胶束浓度,并研究了其水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SAA1、SAA2、SAA3、SAA4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 91、0 71、0 69、0 32mmol/dm3.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 4×10-2mol/L时,SAA1、SAA2、SAA3、SAA4的胶束聚集数分别为32、36、38、48,胶束浓度分别为4 0×10-4、3 8×10-4、3 3×10-4、2 8×10-4mol/L.SAA1、SAA2、SAA3、SAA4的瞬时泡高分别为162、168、173、17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氯乙酸酯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金石 徐桂云 +1 位作者 陈国华 孙明昆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0-544,共5页
通过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得水溶性甲壳低聚糖,再与二甲基十二烷基缩水甘油基氯化铵反应,得到了季铵盐型阳离子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13) C)、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度对产物表... 通过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得水溶性甲壳低聚糖,再与二甲基十二烷基缩水甘油基氯化铵反应,得到了季铵盐型阳离子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13) C)、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度对产物表面活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低 阳离子表面活性 制备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