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和超声断层显像(STIC-TUI)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奕男 秦将均 +3 位作者 覃英梅 陈怀春 陈寸 林莉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48-950,956,共4页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和超声断层显像(STIC-TUI)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71例22~24周孕妇行常规二维彩超筛查和STIC-TUI检查,观察胎儿心血管结构发育情况,从诊断准确性、检查时间、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和超声断层显像(STIC-TUI)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71例22~24周孕妇行常规二维彩超筛查和STIC-TUI检查,观察胎儿心血管结构发育情况,从诊断准确性、检查时间、图像质量、新医师培训周期方面比较两种方法在显示胎儿心血管结构发育情况的优劣。结果:671例胎儿中发现心脏畸形12例,其中利用STIC-TUI检出11例,漏诊1例。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和尸检证实有心脏畸形患儿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例(STIC-TUI技术漏诊),法洛氏四联症4例,右室双出口1例,左室发育不良3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检查结果与常规二维彩超心动图、尸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时间、图像质量、新医师培训方面,STIC-TUI技术优于常规二维彩超筛查。结论:STIC-TU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显示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 超声筛查 胎儿 心脏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早孕末期胎儿心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菊 谢红宁 +3 位作者 林美芳 雷婷 汪南 李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48,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的一致性及心脏、大血管径线测量的可靠性来评估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进行早孕末期胎儿心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进行早孕末期(11-13+6周)颈后皮...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的一致性及心脏、大血管径线测量的可靠性来评估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进行早孕末期胎儿心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进行早孕末期(11-13+6周)颈后皮层超声测量并经随访心脏结构正常的胎儿115例.获取胎儿心脏四维STIC容积后由两名研究者离线分析.比较胎儿心脏各标准切面的显示率;检验心脏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及心脏、大血管径线测量的组间及组内可靠性.[结果]心脏检查完成率均达85%以上.灰阶及彩色多普勒(CDFI)条件下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的显示率达97%和85%以上;而三血管切面的显示率在灰阶条件为50%,联合CDFI技术后提高到85%.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组间一致性K值分别为0.82~ 0.96;组内一致性K值分别为0.86~0.99.心脏横径、面积、周长;左、右心室内径;主、肺动脉内径组间测量的同类相关系数(ICC)为0.86~ 0.99,组内ICC为0.9 ~ 0.99.室间隔厚径、主动脉弓峡部内径、动脉导管弓内径组间测量的ICC为0.45 ~ 0.55,组内ICC为0.52~0.79.[结论]四维超声STIC技术可以显示早孕末期大部分胎儿心脏的标准筛查切面;STIC技术显示早孕末期胎儿心脏各标准切面及测量心脏、大血管径线均有良好组间及组内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早孕末期 胎儿心脏 一致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评估中孕期胎儿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姬宏娟 汪龙霞 +2 位作者 王军燕 徐虹 周春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评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中孕期胎儿心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10例孕20~27+6周胎儿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无异常,用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个心动周期的容积数据,存盘后采用体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VOCAL)进行... 目的评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中孕期胎儿心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10例孕20~27+6周胎儿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无异常,用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个心动周期的容积数据,存盘后采用体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VOCAL)进行脱机分析,手动描画出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计算心室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评价SV、CO、EF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胎儿中,94例(85.5%)获得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左、右心室SV从孕20周的(0.33±0.06)ml和(0.40±0.07)ml增加至孕27+6周的(1.13±0.11)ml和(1.29±0.11)ml,左、右心室CO从孕20周的(49.66±8.10)ml/min和(59.96±9.43)ml/min增加至孕27+6周的(163.51±17.68)ml/min和(187.57±15.98)ml/min;左、右心室SV和CO随孕龄增加而增加,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心室SV及COr=0.93,P<0.05。右心室:SVr=0.95,P<0.05;COr=0.94,P<0.05)。左、右心室EF分别为(49.48±4.12)%和(51.07±4.00)%,与孕龄无明显相关性(r=0.02、0.04,P>0.05)。结论 STIC技术能较为准确客观地测量胎儿心室容积,评价胎儿心功能,有望成为胎儿心功能检查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妊娠中期 时间 - 空间相关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评价胎儿右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静 周启昌 +2 位作者 彭清海 赵一理 龚哲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6-494,共9页
目的:探讨四维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评价胎儿右心室功能的优越性、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180例24+0~37+6孕周正常胎儿的STIC心脏动态图像,并结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 目的:探讨四维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评价胎儿右心室功能的优越性、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180例24+0~37+6孕周正常胎儿的STIC心脏动态图像,并结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VOCAL)软件进行后期脱机分析,以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计算出右心每搏量(right stroke volume,RSV)、右心输出量(right cardiac output,RCO)和右心射血分数(right ejection fraction,REF);且根据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所测量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股骨长度(femur length,FL)和胎儿估测体质量(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来标准化RCO,然后将所有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整体采集分析成功率为83.89%,且可重复性较好。正常胎儿的RVEDV,RVESV,RSV,RCO和根据胎儿生物学参数(HC,AC,FL)分别标准化后的RCO均随孕周增长呈增加趋势,REF和RCO/EFW测值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结论:应用STIC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测量胎儿心室容积,有望成为临床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